7-9年级重点文学常识_第1页
7-9年级重点文学常识_第2页
7-9年级重点文学常识_第3页
7-9年级重点文学常识_第4页
7-9年级重点文学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9年级重点文学常识选编1、童趣作者:沈复 字三白 清代文学家。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2、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著作:汉宫秋岳阳楼黄粱梦等杂剧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3、诗两首1.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诗集:暮歌晨歌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皇后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2.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集:繁星春水。作品:寄小读者。4、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晚年封荆国公,后世多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散文风格雄健俏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词:浣溪沙 南乡子诗:元日。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荀、苏轼、苏澈、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5、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宋朝人。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誉为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7、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计跨16个朝代,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8、短文两篇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书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内容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共收录18篇文章,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 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11、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12、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1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14、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15、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17、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18、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宋代文学家。19、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笺注。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趁为“公安三袁”。20、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2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涉、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想在安徽宿州西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世家,史记传记中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22、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23、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追谥号“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豪放派词人。24、武陵春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汉族。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金华)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26、公输:选自墨子。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文学常识: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文题理解:公输一文记叙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当时,墨子听到楚国要攻打宋国的消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阻止了这场战争。中心内容: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2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人称“亚圣”,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他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 贵君轻”的口号。文学常识:孟子是儒学家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文题理解:孟子所宣扬的“道“就是实行仁政。中心内容:论述了“天时不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文题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中心内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文学常识: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4)本性也需要“养”。文题理解: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中心内容: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风利忘义的人。 28、庄子故事两则:选自庄子秋水。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中心内容:惠子相梁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出庄子清高自守,袖爵禄如“腐鼠”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显示了二者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29、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文化常识: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篇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题理解: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战胜齐的故事。中心内容:本文通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 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30、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共33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同时它还是一部散文集,文章的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文题理解: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指齐威王。纳,采纳,接受。谏,一般是指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中心内容:本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之事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以比美之事设喻,讽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真实的意见,做到“纳谏除蔽”,才能把事情办好。也表现了邹忌自知之明,是一个明智、精细、善于推理,借助生活小事讽喻齐王的谋臣形象。3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家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文题理解: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上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 中心内容:这则寓言反映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就能获得事业上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