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导致果实内的种子丧失发芽能力,令掌叶木濒危。掌叶木虽然结的果实不少,但动物取食造成了种子天然的破坏。掌叶木果实刚一变红,常常有很多小动物前来抢食,果实常常几天内就被动物抢光。加上果实含油较多,在湿润条件下容易腐烂;在干燥环境下,又会很快失去水分。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12分)2. (12分)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 (3)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瀚海阑干百丈冰,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诸葛亮出师表) (10)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达征人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三、 书写 (共1题;共8分)3. (8分)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pyngshq_好_分_免敬_dlnqngsh_柱贪_家荡产饶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4. (15分)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很多新的同学,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要知道,与人交往,结为朋友,是需要真诚与爱心的。我们不妨来开展一次“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 (1)请仿照示例分享与友情有关的古诗词。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2)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你愿意和哪一位历史人物交朋友?并说说你愿与他为友的理由注意要写积极向上的历史人物。回答理由时,要写出这个人物的优秀品质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请结合实际谈谈网路交友的利弊。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5. (10分)班级组织了一次“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对我们当地野生动物资源、社区居民保护意识等情况,由你来做一个调查,以取得第一手资料。你准备怎么调查?请拟写一个调查提纲。(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的和谐美好图景已经难以寻觅。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6.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7. (16分) 谢安赴宴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注释】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因此:趁此。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趣:通“促”,立即,赶快。(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1)当作何计( )(2)相与俱前(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之恐状,转见于色。(3)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4)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的气度和品质。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8. (20分)阅读议论文贵在养成良好习惯,完成文后问题。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怎样理解“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这句话?(3)画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有同学认为“人无完人,有点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9.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朗读者:点燃阅读热情,给你读书时刻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新节目朗读者赢得了如潮赞誉,网络上下对这档节目的评价更是近乎“零差评”。嘉宾们以念诗、读散文和家书的方式,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观点1:重拾书本,感受文字强大魅力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节目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回顾人生片断,将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给观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习惯,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人会逐渐丢弃,而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一直坚持下来。文字的力量,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可能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了。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变得寥落荒芜。尽管在国家的倡导、媒体的呼吁之下,喜欢读书的人仍为数不少,但毕竟少了许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感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让人们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正是此类节目的意义所在。文化节目广受好评,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高扬,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据红网)观点2:走红背后,召唤人文精神回归看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很多人都嘉许它们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种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就值得思考。无论“清流”还是“清新”,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笔者看来,节目走红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真”,即节目中那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透过这两档节目,很多人说看到了文化的价值。诗词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给人很大触动,除了文字优美,更多在于其传达的价值与读者、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尤其是在朗读者里,虽说从“朗读”的层面,并不是每一位嘉宾都能展现出专业水准,但透过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切情感。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节目中传递的这些价值观念“距离现实太远”,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照自身、反省内心、激活自我的机会。一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么?对此,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虽然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的节目也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但应该看到,无论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评析,还是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去追寻,节目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至关重要。(据中国青年网)观点3:多维阅读,构筑新型生活方式朗读者用情感共鸣唤回文学认知,给人一种新的实在的媒体体验。其先讲故事、后朗读的模式将文化与生活连线,告诉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阅读,换一种方式去做高雅的文化交流。它不仅为观众呈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更激发了很多人的阅读兴趣。朗读者这档节目告诉我们,健康需要营养,心灵离不开阅读。阅读一本书,你看见的是无声的文字,你听见的是有声的倾诉。当你能感受到这种倾诉,你就会发现世间百态的复杂和简单,就会理解情感的缤纷色彩,珍惜生命的本真价值。有人说,阅读要有呼吸的感觉;有人说,阅读要有燃烧的感觉;有人说,阅读需要给心灵以慰藉。我觉得,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档节目拥有大批的年轻观众,他们中很多人刚刚真正开始感知人生的内涵,节目可以启发很多年轻人,教会他们如何给自己的生命质量做加法。确实,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理应主动去搭配自己喜爱的精神食粮。故而,此类文化节目多多益善。(据中国经济网)拓展材料:见字如面节目简介见字如面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阅读推广节目。节目邀请一线当红明星,用生活化、角色化的声音,变身为写信人本身,为大众读出“他们”写的信。所读的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而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就在现场,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社会风物仿佛都触手可及。而信中幽默的文字往往有种特殊的力量,直击人心。这样精致纯粹的节目将带领观众重新领会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唤起大众对书信的重新认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简介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也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选手们在电视节目中除了展现自己的诗词歌赋造诣,更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他们喜爱的诗词带来了更为令人信服的注解。十期节目里,全国各地的普通人构成的百人团成员们的风采、性情带给观众最大的惊喜,诗词带来的欢乐与忧伤,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中得到释放。他们的共同经历,就是拥有的一颗热爱诗词文化的心。(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B . 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且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C . 朗读者也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D . 很多人都嘉许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2)阅读“观点2:走红背后,召唤人文精神回归”部分,概括朗读者走红的原因。 (3)朗读者这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吗?结合文本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链接材料】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王本朝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言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冯骥才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言九、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10. (15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美)海伦凯勒(1)第中划线词语“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摄影商务合作合同协议书
- 2025版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购置合同
- 2025版智能生活用品定制采购服务合同
- 2025年特殊用途车辆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吊机转让合同范本附带有设备租赁与转让服务
- 2025年度纸箱包装行业合作采购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王大郢家园绿化养护与景观设计合同
- 幕墙工程施工进度动态调整措施
- 雨季施工期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 安防系统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 奥维互动地图使用介绍课件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
- 室外雨污水、消防管网施工方案
- 传染病学总论-人卫最新版课件
-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子课件(完整版)
- (高职)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电子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验收表(范本模板)
- 《汉服》PPT课件(完整版)
- 某国有企业精细管理降本增效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企业降本增效.doc
- 主要负责人任职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