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说课案 教材背景分析 本节知识位于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理论知识 在前面的章节学习中 通过 开启化学之门 学生对于化学有了一个感性认识 紧接着的第二章学生对于生活常见的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有了最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通过学生对于宏观物质的认识 使学生对于物质的认识上升到微观的高度 为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怎样构成的 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并且了解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之间存在空隙2 使学生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比如物质三态转换等自然现象过程方法 1 训练学生基本化学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组内归纳整合的能力 学会进行组间汇报交流 相互评价质疑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为学生自我发展开辟空间2 体会微粒的真实存在和特征 感受科学的魅力 以熟悉的物质为背景 猜想物质的组成 画图表示自己想象中微粒构成物质的情景 学生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学生对微粒的特征建立假说 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定是看不见的 2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3 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在不停的运动 设计高锰酸钾溶解实验 验证微粒小 在不停运动 有间隔 设计氨水扩散实验 证明微粒是运动的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 用对比 定量的实验方法 测定水和酒精混和后体积变化 证明不同微粒间是有空隙的 且空隙大小不同 设计针管压缩物质的实验 验证气体粒子间隔大于液体 发现微粒间有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解释物质三态及其转化的实质和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 课堂结构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学生熟悉的实物 激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猜想 2 学生对微粒的特征建立假说 3 反思生活中的事实 设计定性实验 验证微粒假说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实验 交流全班进行组间汇报交流 完善假说 产生驱动性问题 5 用对比的方法定量的研究粒子的间隔问题 4 用氨水证明微粒是运动的 同时为下一节学习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性质相同的知识打下伏笔 6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 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大小的问题 7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 可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对物质世界微观构成的好奇心 能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联想微粒的运动特征 对试验活动是否表现兴趣 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提出几种新的实验方案 讨论交流的主动性如何 学习过程中收集了那些资料 遇到哪些困难等 根据以上可观察的具体指标 要求学生对个人的表现记录 又要由学习小组对每个成员的表现作记录 依据设定的评价标准 对这些记录评分 根据一定的权重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中 学习结果的评价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 既要评价学生是否建立了教材要求的基本观念 又要评价学生能否应用这些观念去观察认识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更要评价在建立以上观念过程中形成的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特别是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想象的能力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授课人 叶南彪 我们熟悉的物质 木炭 冰糖 我们熟悉的物质 水 金属铝 金属铜 思考 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是怎样构成的 木炭 冰糖 水 金属 同学发言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验探究 高锰酸钾的溶解 1 很小的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2 为什么试管中的液体会有颜色 3 为什么稀释后的溶液仍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 结论 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 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由极小微粒构成 实验探究 微粒是否是运动的 利用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的性质 酚酞 酚酞 无色 红色 氨水 同种微粒性质是否相同 提出问题 为什么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 动脑筋哦 1 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过一会儿才会变色 与b无关 2 酚酞遇上空气后才会变色 3 b烧杯中浓氨水的微粒跑到a杯中去了 使a烧杯中的酚酞变色 4 水使酚酞变色 5 浓氨水的微粒遇到了酒精后变色了 提出假设 结论 1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中 发生化学变化 使酚酞变红 3 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实验探究 微粒之间是否有空隙 实验1 50ml水和50ml水混合 实验2 实验3 50ml酒精和50ml酒精混合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 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1 实验2 同种物质混合 体积之和几乎不变 实验3 不同物质混合后体积之和变小 为什么 why 思考 结论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微粒的间隔 微粒自身性质 温度 压强等因素 不同状态的物质其微粒间隔大小不同 压缩物质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 结论 固液气三态微粒间的距离不同 固态 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较小 固体一般大于液体 气体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较大 物质的三态相互转化实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大小的改变 固体 液体 气体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为什么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2 氢气球为什么会瘪 3 为什么可以闻到远处的花香 作业 写一篇学习心得 怎样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谢谢大家 教师教学评价 1 本节的知识点是使学生从宏观的思维建立起微观的概念 理解并且接受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重点在于理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并且明白粒子是不停的运动的 微粒之间存在空隙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由于微粒是不可见的 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 因而教学难度较大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出发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猜测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采用这种方法 一来学生没有陌生感 避免了直接引入使学生接受的难度 学生在思想上不会有抵触的情绪 二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使学生懂得如何关注 评价他人的观点 2 在突破教学难点的时候 教师全部采用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通过四组实验 解决了四个问题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 并且将自己的结论和同学交流 在整个的学习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很高 教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最后教师以三态的变化为例 讲述了生活中有关微粒的问题 使学生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进一步的高度 教师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物质结构的启蒙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把教这师归纳整合结论 变为学生发现和完善结论 特别是将教师的演示实验 变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完善实验 作为实验探究学习 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设计者 在设计验证性实验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 寻找什么样的事实依据 怎样利用事实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老师还要策划在什么时侯 以什么形式给予学生选择活动的内容 活动方式和合作的伙伴的权利 怎样抓住契机及时评价 激励学生想象 思考 探索和创新 教学中 教师不能一味顺从学生的探究欲望 要做教学的向导 当学生提出很难对学生解释清楚的问题时 教师要果断的导向 教师又是学生的指导者 教师的指导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时 模仿性实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中 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出 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 有些事要让学生做 这节课完成的比较顺利 从学生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他们对探究物质的组成非常感兴趣 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享受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老师作为辅导者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通过提问 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菌群移植生物标志物-第1篇-洞察及研究
- 油墨厂搅拌桨磨损细则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秀峰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9月月考数学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印刷厂油墨存储管理规定
- 手受伤后安全培训课件
- 社区结构预测-洞察及研究
- 手势小星星课件
- 中国银行新员工思想汇报模板图文
- 咨询工程师《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考试题(附答案)
- ISO 22000-2018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023-雷泽佳译)
- 卡巴斯基应急响应指南
- 理财规划大赛优秀作品范例(一)
- 2023年四川能投筠连电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护理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
- 静配中心清洁消毒考核试题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课件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复句与单句的辨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