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读下列四个半岛(图2),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西侧多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的结果2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半岛南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来源:学,科,网 D半岛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读右图,回答34题。3. 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4. 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 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根据所学知识,读南亚地区图回答58题:5、关于A、B两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城为加尔各答,B城为孟买 BA城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港口 CB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B城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6、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 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C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D茶叶分布在东北部7、关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B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南部为德于高原 D德干高原东高西低8.对南亚农业和河流汛期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 ( ) A、东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读右图,回答912题 来源:Z#xx#k.Com9沿EF线上的山脉是 ( )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10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11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 )A耕地面积少B人多地少C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D水源短缺12.俄罗斯东部地区有许多大河,但河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河流冻结期长 河流流向与主要货流方向不一致 河流沿岸人烟稀少,无城市 内河航运量小,运费高A. B. C. D.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1314题:x k b 1 . c o m13.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 A山峰山谷山脊盆地 B山峰山脊鞍部山谷 C盆地山脊鞍部山峰 D盆地山脊山谷山峰14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 A. B C D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完成1516题。地貌类型占土地面积比例海拔粮食作物平原203000 m/15据上述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16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开垦历史悠久 地形平坦,便于开垦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 B C D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完成1718题。美国日本中国韩国、香港、中国台湾等 I阶段 II阶段 III阶段 17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18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在我国三大自然区中,每个自然区内部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区域差异。据此回答1920题。19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为( )A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B以大平原和大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C以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地貌结构复杂D多低山丘陵20在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 )A广泛分布黑土B广泛分布黄土C有淋溶强烈的黑钙土D有肥力较低的红壤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2124题。21.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22.下列四项,属于X地所在国的是( )A大堡礁B泰姬陵C好望角D格林尼治天文台23.北京一年中雨量多的季节,X地( )A每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B盛行偏北季风C时逢干季 D气旋活动频繁24.Y地所在国 ( )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25.赤道和极圈都通过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E26.读美国本土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图中C湖泊名称是_,是由_作用形成的。 2.A山脉是_,该区有丰富的_(矿产)资源。3.C处的农业带是_,D处的农业带是 ,E处的农业带 ,4.所在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城市是 (城市名称)她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和宇航研究和发展中心。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于当地时间8:00左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了一次近百年来罕见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3.6N,96.28E。地震引起了高达10米的海啸,向附近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呼啸而去。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就造成十几万人的死亡。材料二:2000年来最致命的几次海啸: 1883年8月27日,印尼爪洼和苏门答腊海岸,3.6万人死亡; 1896年6月15日日,日本的三鹿地区,2.6万人死亡;1976年8月16日,菲律宾,5000多人死亡;1998年7月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2000多人死亡。材料三:受此次地震影响的部分地区图:(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 。(2分)(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A 半岛;B 岛;C 岛;D (国家)。从位置上持,A、B都位于 板块。(5分)(3)海啸的发生是否有地区分布的规律?原因是什么?试说明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印度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是什么?(4分)(4)C岛屿南北两侧,海水深度差异极大,试分析原因。(4分)x kb 128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10分)(1)两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2)甲半岛A地位于乙半岛B地的 方向。(3)甲半岛上的气候类型包括 、 、 等三种。乙半岛上气候类型包括: 、 。(4)甲半岛东侧海域比乙半岛东侧海域的海水盐度 ,其原因是 。(5)试对比甲、乙两个半岛上的植被差异:甲半岛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29(15分)读下面我国怒江流域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境内的怒江(图1)干流全长2013千米,落差4840米,平均流量2229立方米/秒;两岸民居,房顶宽敞平整,既是打麦场也是活动场所;房前(图3)就是农田和河谷;耕作主要使用畜力:3000米以上用牦牛,3000米以下是犏牛(牦牛和黄牛杂交),再往低处是用黄牛,而亚热带、热带地区可见水牛。(1)据图3,该流域13级水坝开发的核心思想是 ,请分析该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2)简述怒江流域自然地理基本特征。(6分)3)请说明怒江流域农业生产基本特点。(6分)高二地理试卷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ABCDCDDBBCB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CAAADDADCB26、(10分)(1) 苏必利尔湖 冰川(2) 阿巴拉契亚山脉 煤炭(3) 乳畜带 小麦和林牧区 玉米带(4) 汽车工业 休斯顿 石油工业 27、(15分)(1)26日10:00(2)马来半岛, 苏门答腊岛, 爪洼岛, 泰国,亚欧板块(3)主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田径体育综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 2.3分数的连乘 同步测试(含解析)
- 第41个教师节校长讲话:追光而行以光育人做学生心中的那道微光
- 2025秋季开学第一周小学校长在国旗下讲话:聚焦日常小事筑牢新学期成长根基
-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校长讲话:以重塑之力启新篇以奋斗之姿赴未来
- 《球孢白僵菌与引诱剂联合控制瓜实蝇的技术规程》编制说明-2025.9.04
- 上海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 中国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 不良贷款入账管理办法
- 融资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高清版)DB11∕T 2440-2025 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规范
- 战场急救知识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中班语言《大狮子和小老鼠》课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物业小区绿化服务程序
- 资助业务工作培训
- 《足球运动发展史》PPT课件
- IPQAM调制器操作说明书(共3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