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強制性産品認證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爲完善和規範強制性産品認證工作,切實維護國家、社會和公衆利益,根據國家産品安全質量許可、産品質量認證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國務院賦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能,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國家對涉及人類健康和安全,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的産品實行強制性認證制度。第三條 根據國務院授權,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全國認證認可工作。第四條 國家對強制性産品認證公佈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強制性産品認證的産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確定統一適用的國家標準、技術規則和實施程式、制定和發佈統一的標誌、規定統一的收費標準。第五條 凡列入目錄的産品,必須經國家指定的認證機構認證合格、取得指定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並加施認證標誌後,方可出廠銷售、進口和在經營性活動中使用。第二章 強制性産品認證的組織管理第六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清規,制定國家強制性産品認證的規章和制度;批准、發市目錄。第七條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國強制性産品認證制度的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履行以下職責:(一)對全國認證認可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協調有關認證認可工作的重大問題;(二)擬定、調整並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佈目錄;(三)制定和發佈目錄中産品認證實施規則;(四)確定目錄中産品認證適用的認證模式;(五)制定和發佈認證標誌;(六)規定認證證書的式樣和格式;(七)指定認證機構和爲其服務的檢測機構、檢查機構承擔強制性産品認證和認證活動中的檢測、檢查工作;(八)公佈指定認證機構和爲其服務的指定檢測機構、檢查機構的名錄及其工作範圍;(九)公市獲得認證的産品及其企業名錄;(十)審批特殊用途産品免於強制性認證的事項;(十一)指導各地質檢行政部門對強制性産品認證違法行爲的查處工作;(十二)受理強制性産品認證的投訴、申訴工作,組織查處重大認證違法行爲;(十三)指導處理有關強制性産品認證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第八條 各地質檢行政部門負責履行以下職責:(一)按照法定職責,對所轄地區目錄中産品實施監督;(二)對強制性産品認證違法行爲進行查處。第九條 指定認證機構的職責:(一)在指定的工作範圍內按照産品認證實施規則開展認證工作;(二)對獲得認證的産品,頒發認證證書;(三)對獲得認證的産品進行跟蹤檢查;(四)受理有關的認證投訴、申訴工作;(五)依法暫停、登出和撤銷認證證書。第三章 強制性産品認證制度的實施第十條目錄中産品認證適用以下單一的認證模式或者若干認證模式的組會,具體包括:(一)設計鑒定;(二)型式試驗;(三)製造現場抽取樣品檢測或者檢查;(四)市場抽樣檢測或者檢查;(五)企業質量保證體系審核;(六)獲得認證的後續跟蹤檢查。産品認證模式依據産品的性能,對人體健康、環境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可能産生的危害程度,産品的生命周期特性等綜合因素,按照科學、便利等原則予以確定。具體的産品認證模式在認證實施規則中規定。第十一條目錄中産品認證實施規則包括以下基本內容:(一)適用的産品範圍;(二)適用的産品對應的國家標準和技術規則;(三)認證模式以及對應的産品種類和標準;(四)申請單元劃分規則或者規定;(五)抽樣和送樣要求;(六)關鍵元器件的確認要求(根據需要);(七)檢測標準和檢測規則等相關要求;(八)工廠審查的特定要求(根據需要);(九)跟蹤檢查的特定要求;(十)適用的産品加施認證標誌的具體要求;(十一)其他規定。第十二條目錄中産品認證的程式包括以下全部或者部分環節:(一)認證申請和受理;(二)型式試驗;(三)工廠審查;(四)抽樣檢測;(五)認證結果評價和批准;(六)獲得認證後的監督。第十三條目錄中産品的生産者、銷售者和進口商可以作爲申請人,向指定認證機構提出目錄中産品認證申請。第十四條 申請人申請目錄中産品認證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按照目錄中産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向指定認證機構提交認證申請書、必要的技術文件和樣品;(二)申請人爲銷售者、進口商時,應當向指定認證機構同時提交銷售者和生産者或者進口商和生産者訂立的相關合同副本;(三)申請人委託他人申請目錄中産品認證的,應當與受委託人訂立認證、檢測、檢查和跟蹤檢查等事項的合同,受委託人應當同時向指定認證機構提交委託書、委託台同的副本和其他相關合同的副本;(四)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認證費用。第十五條 指定認證機構負責受理申請人的認證申請,根據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安排型式試驗、工廠審查、抽樣檢測等活動,做出認證決定,向獲得認證的産品頒發認證證書。指定認證機構在一般情況下,應當自受理申請人認證申請的90日內,做出認證決定並通知申請人。第十六條 認證證書是證明目錄中産品符合認證要求並准許其使用認證標誌的證明文件。認證證書包括以下基本內容:(一)申請人;(二)産品名稱、型號或者系列名稱;(三)産品的生産者、生産或者加工廠(場)所;(四)認證模式;(五)認證依據的標準和技術規則;(六)發證日期和有效期; (七)發證機構。第十七條 認證標誌的名稱爲中國強制認證(英文名稱爲China Compulsory Certlflcation,英文縮寫爲CCC,也可簡稱爲3C標誌),認證標誌是目錄中産品准許其出廠銷售、進口和使用的證明標記。認證證書的持有人應當按照認證標誌管理規定的要求使用認證標誌。第十八條 指定認證機構應當按照具體産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對其頒發認證證書産品及其生産廠(場)實施跟蹤檢查。第十九條 指定認證機構對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登出認證證書:(一)目錄中産品認證適用的國家標準、技術規則或者認證實施規則變更,認證證書的持有人不能滿足上述變更要求的;(二)認證證書超過有效期,認證證書的持有人未申請延期使用的;(三)獲得認證的産品不再生産的;(四)認證證書的持有人申請登出的。第二十條 指定認證機構對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責令暫時停止使用認證證書:(一)認證證書的持有人未按規定使用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的;(二)認證證書的持有人違反目錄中産品認證實施規則和指定的認證機構要求的;(三)監督結果證明産品不符合目錄中産品認證實施規則要求,但是不需要立即撤銷認證證書的。 第二十一條 指定認證機構對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認證證書:(一)在認證證書暫停使用的期限內,認證證書的持有人未採取糾正措施的;(二)監督結果證明産品出現嚴重缺陷的;(三)獲得認證的産品因出現嚴重缺陷而導致重大質量事故的。第二十二條 申請人和認證證書持有人對指定認證機構的認證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做出認證決定的認證機構提出投訴、申訴,對認證機構處理結果仍有異議的,可以向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訴。第四章 強制性産品認證的監督管理第二十三條 指定認證機構和爲其提供服務的指定檢測機構、檢查機構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接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管理;(二)根據國家産品質量認證的法律、法規規定,在指定範圍內實施目錄中産品認證、檢測和檢查工作;(三)保證認證結果的準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四)定期向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報送目錄中産品認證資訊;(五)保守認證産品的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不得非法佔有他人的科技成果;(六)未經許可,不得向其他認證機構轉讓認證受理權、認證決定權、檢測權和檢查權;(七)不得從事認證工作職責範圍內的諮詢和産品開發工作; (八)不得擅自與其他機構或者組織簽署雙邊或者多邊互認目錄中産品的認證、檢測和檢查結果的協定;(九)不得依照前項所述協定頒發目錄中産品認證證書;(十)配合各地質檢行政部門對違反質量認證法律、法規和規章行爲的查處工作;(十一)建立目錄中産品認證投訴、申訴制度,公正處理指定範圍內的目錄中産品認證的爭議。第二十四條 獲得目錄中産品認證的生産者、銷售者、進口商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保證提供實施認證工作的必要條件;(二)保證獲得認證的産品持續符合相關的國家標準和技術規則;(三)保證銷售、進口的目錄中産品爲獲得認證的産品;(四)按照規定對獲得認證的産品加施認證標誌;(五)不得利用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誤導消費者;(六)不得轉讓、買賣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或者部分出示、部分複印認證證書;(七)接受各地質檢行政部門和指定認證機構的監督檢查或者跟蹤檢查。第五章 罰 則第二十五條目錄中的産品,未按本規定實施認證的,可以處3萬元以下罰款,責令限期實施認證。第二十六條 目錄中的産品獲得認證證書、未按規定使用認證標誌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罰款。第二十七條 僞造、冒用認證證書、認證標誌,以及其他違反國家有關産品安全質量許可、産品質量認證法律法規的行爲,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第二十八條 指定認證機構和爲其提供服務的指定檢測機構和檢查機構出具虛假證明,或者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自动充气排空电磁阀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3.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
- 2025年柜面指标考核方案考试题及答案
- 产品活动策划与执行全案
- 财务管理实训报告
- 25.《走进虚拟世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 科学六年级上册21 蔚蓝色的宝库教案
- 乘坐式田园管理机
- 脑部真菌检测技术-洞察与解读
- 深度学习特征提取-第3篇-洞察与解读
- 安全培训师的条件和要求
- 多人合资炒股协议书范本
- 2025版渣打银行个人教育贷款合同范本解读
- 餐饮行业成本核算与利润分析表
- 2025年仪器仪表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 医生(骨科)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会议记录舆情应急处置演练内容
- 律师保密管理办法
- 承办赛事管理办法
- 重庆社工管理办法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舞蹈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