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课标 .ppt_第1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课标 .ppt_第2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课标 .ppt_第3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课标 .ppt_第4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课标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二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 复习策略 本讲内容较多 虽不像地球运动那样对考生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高 但是涉及的地理空间位置较多 所以在复习本讲时 要多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世界1 7月海平面气压图 除此之外 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气温 气压 海拔之间的关系 并能灵活运用 关注现实生活 用地理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识记各种天气系统过境前 时 后的天气特征 识记重要的气候类型特点 分布规律 但要充分利用试题中所给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 大气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着眼点 结合近年该专题考情分析 预计2013年其考查形式会更加多样化 具体有以下趋向 1 运用等值线 等温线 等压线 等高线 等降水量线 分布图 考查海拔 气温 气压的相互影响 2 以时事新闻为背景 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 逆温的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3 以天气形势图为载体 考查各种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 4 用降水量 气温等统计图表考查气候成因 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温度变化图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a 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 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 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 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 主要是受到 的影响d 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 主要是受到 的影响 2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可以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 解析 1 由图甲可知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较小 其原因是白天是阴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 因而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而到了晚上由于是阴天 大气逆辐射较强 返回地面的热量较多 2 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从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降低 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 导致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1 c 2 c 1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如下图所示 3 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3 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 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 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 低压区向下凹 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呈对称分布 如下图所示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 温压关系 近地面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 高空相反 2 风压关系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 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2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 都位于沿海 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完成 1 3 题 大气环流与气候 1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 a 两种气候类型b 三种气候类型c 四种气候类型d 五种气候类型 2 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 b c d 3 下列地点与图中数码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 a 惠灵顿 b 温哥华 c 威尼斯 d 开普敦 解析第 1 题 读图可知 地几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为热带沙漠气候 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两地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为地中海气候 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为热带沙漠气候 第 2 题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 北纬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 北纬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第 3 题 威尼斯 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 惠灵顿 温哥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 b 2 b 3 d 1 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 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 3 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4 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仅保留在洋面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以下简称 副高 对我国天气 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 夏初 副高西伸北进 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 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 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 盛夏 副高进一步北进 雨带北推到华北 东北地区 9月 副高南撤 雨带也随之南移 如右图 2 异常年份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 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 西伸至我国大陆 位置持续偏南时 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 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 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 位置较常年偏北时 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3 2012 昆明高三二模 下图是东北亚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 百帕 读图完成 1 2 题 常见天气系统 1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存在锋线的是 a 甲 乙 丙b 丁 戊 庚c 甲 丙 庚d 甲 丁 戊 2 有关图中天气状况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甲处为冷锋 将向东南方向移动b 丙处为暖锋 将向东北方向移动c 若甲处为雨雪天气 则庚处为副热带高压脊d 此时朝鲜半岛南端的气压值在1015 1020之间 解析 1 在等压线图中 锋线位于低压槽处 高压脊处不可能存在锋面 2 丙处为高压脊 没有形成锋面 庚处位于日本附近 副热带高压脊不会影响到该地区 此时朝鲜半岛南端的气压值在1020 1025之间 答案 1 d 2 a 天气系统图主要包括气旋 反气旋图和锋面系统图两大类型 从不同角度来看 天气系统图又有平面图 剖面图和立体图之分 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4 2012 青岛高三模拟 第22届冬奥会将于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行 读索契区域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 回答 1 2 题 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判读 1 索契1月气温高于0 的原因是 a 纬度低 气温高b 大高加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黑海的增温作用c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d 地势比四周低 起保温作用 2 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冬季晴天多 阳光充足 冬季降水多 积雪量大 北部有高山 积雪多 利于开展冰雪项目 河网密布 便于开展水上项目a b c d 解析 1 索契纬度超过了40 n 1月气温高于0 表明其受到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从其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是地形和水体两方面的因素 2 注意题目的信息点 冬奥会 比赛项目主要为冰雪项目 索契北部为大高加索山 冬季积雪量大 答案 1 b 2 b 1 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 2 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 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 因此 在判断气候类型时 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 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 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 定位法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 定性法 根据区域自然特征 如气候特征 典型植被和动物 水文 土壤等 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 例如 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 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 定量法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 以 温 定带 温度带 以 水 定型 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4 气候的描述 1 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 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常用词有 炎热或凉爽 寒冷或温和 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 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常用的词有 多雨或少雨 湿润或干燥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 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 北纬30 40 大陆西部 亚热带气候分布在南 北纬25 35 大陆东部等 3 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等方面入手 4 在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 常要表述温差大小 光照强弱 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及综合分析解题思维流程 通关锦囊 利用地理规律解题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1 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 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 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回忆相关规律的完整表述 调用相关的地理规律 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按照试题要求作答 2 常见的地理规律 分布规律 即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间 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反映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