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乡镇信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乡镇信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乡镇信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乡镇信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乡镇信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图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055 密级: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乡镇 信访管理 系统 论文作者 高永杰 指导教师 赵宏 副教授 申请学位 工程硕士 培养单位 软件学院 学科专业 软件工程 研究方向 项目 管理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二 一 三 年 八 月 摘要 I 摘要 乡镇一级信访 单位 作为信访最后一站, 通俗地 讲,就是万里长征的最后一公里,处在最基层单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 就是这一级。 目前 仍然处在较低级的手工办理现状, 但传统工作模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成为信访工作的瓶颈 。 如何充分利用便利的 互联网、移动互联 网 条件, 为百姓 提供 便捷信访工作, 更能为各级领导提供评 估、预测、事前、事中控制与决策,而不是事后诸葛, 解决 信访工作 的全局化 、智能化 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本文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采用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方法,详细论述了 信访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流程及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再辅以 模( C#语言)、 台( 言)、 据库等开发出目前较为先进、实用的 乡镇信访管理 系统。具体实现了 百姓手机信访、网上信访 、 来访请示、领导批示 、 转送通知函 、 受理情况、处理情况 、 办 结 情况 、统计 汇总 、 系统管理等功能 。 本课题设计实现的基于 互联联、移动互联 的 乡镇信访管理管理系统已经成功运行,达到了预期需求的开发目标,该系统确保 乡级信访工作人员开展信访业务的需要 , 利于形成开放、透明的政府,方便百姓 网上、智能手机端查询与网上信访, 为县、乡两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支持 , 实现互联互通,重信、重访、越级上访及时掌握 ; 县级信访部门对于乡级的矛盾排查一目了然,做到预防在先、管理在后。 最终实现 “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的目标 ,加强信访工作,促进和谐发展。 关键词: 信访管理 , 网上信访,微信信访 , 手机 信访 I as a of is is it is is at a of a of It to to of to of at an is an is an of of in of of ML C # , , to of of s to an to of or to to By be of in to of in in in be to I 目录 摘要 . I . I 目录 . I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二节 问题提出 .三 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研究的目的 . 2 究的意义 . 2 第四节 论文框架 .二章 相关技术 . 4 第一节 台 .、 系统架构 . 4 台优势开放性 . 7 第二节 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简介 . 8 能定位 . 8 信公众平台优势 . 8 第三节 述 .四节 介 .五节 介 .六节 介 .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13 第一节 用户需求 . 人民来信来访业务流程 . 13 目录 人民来信来访情况统计与查询 . 17 姓智能手机端查询 . 18 第二节 功能需求 . 来访管理 . 18 信管理 . 26 例名称:不予不再受理 . 27 信来访数据统计 . 28 盾排查与事项跟踪 . 31 能手机上访管理 . 33 信公众号之信访应用 . 34 第三节 动态模型 .四章 系统设计 . 39 第一节 总体设计 .二节 统建模 . 静态模型 . 39 第三节 数据库设计 . 体关系图 . 42 据库逻辑设计 . 43 第四节 进度计划(甘特图) .五章 系统实现 . 49 第一节 物理层设计 . 服务器端环境 . 50 户端环境 . 51 发工具 . 51 第二节 系统功能实现 . 乡镇信访管理系统 . 51 户登录 . 51 统管理 . 52 访登记(来访) . 54 访接谈 . 55 目录 示 . 55 导批示 . 56 理情况 . 56 送通知单 . 57 理意见 . 57 结情况 . 58 、季、年统计报表 . 58 访人信访查询: . 59 访人信访查询:微信端 . 61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2 户登录 . 62 访登记 . 63 访接谈 . 64 访请示 . 65 导批示 . 66 成转送通知函 . 66 理意见 . 67 结报告 . 67 予受理 . 68 再受理 . 68 、季、年信访统计报表 . 69 过 记信访事项( . 69 询信访进度( . 71 记信访事项(微信) . 71 询信访进度(微信) . 73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4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四节 展望 .考文献 . 77 目录 录:核心程序源代码 . 78 1、 . 79 2、 . 82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政府职能也在深化改革,百 姓普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不时发生一些碰撞,方方面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在现实生活中,民告官已经不再是一件稀奇事。我国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引导百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采用了多个渠道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努力。 信访部门 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了解民俗民风、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传统工作模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成为信访工作 的瓶颈。 第 二 节 问题提出 目前,国家信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已经实现了 国 家、省、市、县四级信访互联与共享,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各级信访也开通了网站信访功能。 但作为信访最后一 站 ,乡镇一级信访工作仍然处在较低级的手工办理现状,用通俗地话讲,乡镇级信访单位就是万里长征的最后一公里,虽然处在最基层单位,但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这一级。 最后一公里处理得当,老百姓的矛盾就不会激化,才能真正实现 “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 的目标。 第一,百姓来信与来访量大 ;集体上访也居高不下。 第二,重信重访反应滞后,有可能出现群众越级上访,而相应信访级构不能及时获取信息。 第三,资源不能共享,县、乡两级缺乏一个互联互通的业务平台。 第一章 绪论 2 第四,由于乡级本身任务就较为繁杂,乡级领导所要的统计材料往往滞后而且往往不准确,乡级领导缺乏决策的依据。 第五,县级信访接收乡级信访所上报数据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县级信访部门进行统计汇总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效率低下。 第 三 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究的目的 信访部门作为政府的喉舌,其作用与地位极其重要,但从前面信访存在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不能解决信 息化建设问题,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五个问题,就无从谈起立党为公,勤政为民。 第一、可以作为对国家软件的补充应用;因为国家局的软件只有省、市、县(区)三个版本,而我们只做乡(镇)级,在国家的新信访条例中也提到“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等指导思想。乡镇级信访是基层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信访工作录入、分析、上报等重要基础部分; 第二、据我们了解,之前有许多地方的信访部门希望能尽早开通乡(镇)级信访网 络和软件,以便于上级信访部门能更好、更快地准确了解、上报、规范、指导乡镇级信访工作。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基层信访的工作效率、查缺补漏。 第三、若能推动基层信访部门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国家所提倡的“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的号召。 第四 、 信访工作 “ 小事不出村 、中事不出乡、 大事不出县 ” 从信息化建设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究的意义 乡级信访管理系统作为信访业务的基层部分,为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工作,使之统一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有利于信访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信访工作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对于推动信 访工作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1) 有利于形成开放、透明的政府,方便百姓查询与网上信访 。 第一章 绪论 3 ( 2) 乡级信访工作人员开展信访业务的需要。 ( 3) 为县、乡两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支持。 ( 4) 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统一办公平台。 ( 5) 实现互联互通,重信、重访、越级上访及时掌握。 ( 6)县级信访部门对 乡级的矛盾排查一目了然,做到预防在先、管理在后。 ( 7) 迅速实现上级转办信、访等工作,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第 四 节 论文框架 本论文共分为 五 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 1 章,绪论:主要 介绍 信访 管理的研究背景、问题提出 、 研究的目 的 和意义 以及论文框架。 第 2 章, 相关技术 :结合 乡级信访实际需求 , 介绍 适当的开发 工具与平台 、语言、数据库,实现具备现代 信访管理 的平台。 第 3 章,系统需求分析: 着重讨论和分析 信访管理中的 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需求,阐述数据处理和体系结构的总体设计原则, 第 4 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 型 、数据库设计、进度计划以及资源配置 。 第 5 章,系统实现:各系统模块的具体实现和代码编制,通过测试用例进行系统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第 6 章,研究成果与展望。是论文的结论部分,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与研究中的局限,并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 相关技术 4 第二章 相关技术 上一个十年是互联网时代,国家、省、市、县四级信访管理系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而下一个十年则是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乡级信访技术先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优势,让百姓群众可以在任何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可以完成信访诉求。 本章针对后面各个章节需要用到的 相关开发工具、平台及技术 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与总结。 第 一 节 台 一种基于 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 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 。 作系统最初由 发,主要支持手机。 2005 年 8 月由购注资。 2007 年 11 月, 84 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 统。随后 布了 源代码。第一部 能手机发布于 2008 年 10 月。 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等。 2011 年第一季度, 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2 年 11 月数据显示, 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 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 90%。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和其操作系统一样,采用了分层的架构。从架构图看构分为四个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 核层。 第二章 相关技术 5 图 2. 1 层结构 020406080100第一季度 用程序 同一系列核心应用程序 包一起发布,该应用程序包包括客户端,消息程序,日历,地图,浏览器,联系人管理程序等。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使用 言编写的。 用程序框架 开发人员也可以完全访问核心应用程序所使用的 架。该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简化了组件的重用 ;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都可以发布它的功能块并且任何其它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其所发布的功能块(不过得遵循框架的安全性)。同样,该应用程序重用机制也使用户可以方便的替换程序组件。 隐藏在每个应用后面的是一系列的服务和系统 , 其中包括 ; 丰富而又可扩展的视图( 可以用来构建应用程序, 它包括列表( 网格( 文本框( 按钮( 甚至可嵌入的览器。 内容提供器( 得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如联系人数据库 ), 或者共享它们自己的数据 资源管理器( 供 非代码资源的访问,如本地字符串,图形,和布局文件( 。 通知管理器 ( 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 栏中显示自定义的提示信息。 第二章 相关技术 6 活动管理器( 用来管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并提供常用的导航回退功能。 统运行库 含一些 C/C+库,这些库能被 统中不同的组件使用。它们通过 用程序框架为开发者提供服务。以下是一些核心库: ( 1) 系统 C 库 - 一个从 承来的标准 C 系统函数库 , 它是专门为基于 设备定制的。 ( 2) 媒体库 - 基于 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同时支持静态图像文件。编码格式包括 ( 3) 对显示子系统的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 供了2D 和 3D 图层的无缝融合。 ( 4) 一个最新的 览器引擎用,支持 览器和一个可嵌入的 图。 统内核 运行于 上,但并不是 为在一 般支持的功能, 都没有支持,包括 都被移除掉了。 以 代 代 以 代 等。 了达到商业应用,必须移除被 权证所约束的部份,例如 驱动程序移到 得 底分开。 并非标准的 利用工具由 产生的,这样做是为了保留常数、数据结构与宏。 制包括安全( 存储器管理( 程序管理( 网络堆栈( 驱动程序模型( 。下载 码之前,先要安装其构建工具 初始化源码。 来辅助 作的一个工具。 第二章 相关技术 7 台优势开放性 在优势方面, 台首先就是其开发性,开发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 盟中来。显著的开放性可以使其拥有更多的开发者,随着用户和应用的日益丰富,一个崭新的平台也将很快走向成熟。 开发性对于 发展而言,有利于积累人气,这里的人气包括消费者和厂商,而对于消费者来讲,最大的受益正是丰富的软件资源。开放的平台也会带来更大竞争,如此一来,消费者将可以用更低的价位 购得心仪的手机。 受束缚 在过去很长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