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生活与哲学》复习考点分课解读: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ppt_第1页
09年《生活与哲学》复习考点分课解读: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ppt_第2页
09年《生活与哲学》复习考点分课解读: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ppt_第3页
09年《生活与哲学》复习考点分课解读: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ppt_第4页
09年《生活与哲学》复习考点分课解读: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 了解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说明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4 理解 系统优化的方法 考点1 了解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1 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联系 矛盾 发展 2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联系 发展 3 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 矛盾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把握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才能自觉的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1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不是相互决定 区分 具体联系与哲学联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是对具体联系的抽象和概括 二者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普遍性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 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1 原理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普遍性 2 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 正确理解联系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 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联系是事物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 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角度看 上述事实说明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创造的 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 b c d d 06广东 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 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 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 表明a 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 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c 3 联系的客观性 1 原理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3 联系的客观性 1 原理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就与实践关系 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它们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联系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 人为事物联系 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才能形成 一旦形成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一些大学生应聘时遭遇 姓氏歧视 一 裴 姓同学 就因为这 倒霉 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 老板说 裴 和 赔 同音 不吉利 姓 裴 不吉利的认识a 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b 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 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c 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实现 乌鸦叫丧 喜鹊叫喜 88大发 吃发菜就发财 早跳祸 晚跳福 中午跳的鱼和肉 的观点a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b 看到事物间的联系c 说明联系是普遍的d 承认联系的多样性 a 南水北调 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 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a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c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 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既然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那么人不能重新建立事物间新的联系 否则这种联系就是主观臆造的 a 3 联系的客观性 2 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 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007广东 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 儿子 学生 教师 管理者 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 联系的多样性b 联系的客观性c 联系的主观性d 联系的普遍性 a 鱼儿离不开水 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时势造英雄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唇亡则齿寒 守株待兔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偶然联系 整体与部分联系 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 外 内 部联系 偶然联系 主 次 要联系 4 联系的多样性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 表现 直接 间接 联系 内部 外部 联系 横向 纵向 联系 本质 非本质 联系 必然 偶然 联系等 3 方法论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 地点 条件为转移 一个城市的魅力 在于特色 在于文化 在于品牌 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省眉山市 实施以 文化为灵魂 生态为特色 长寿为品牌 的旅游产业发展 注重旅游开发通俗化 生活化 人性化 把 虚 的文化变成 实 的商品 新开发文化旅游商品达300多种 原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市实现了gdp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外贸出口和工业产销率四项指标的全省第一名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眉山市怎样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1 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眉山的发展 就是从横向重视文化 生态 长寿之间的联系 从纵向把悠久历史的文化资源开发为旅游商品 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2 联系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眉山地区开拓思路 把当地资源与发展旅游紧密结合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考点3 说明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考点3 说明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离开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离开了部分 整体就不复存在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考点3 说明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2 指导意义 方法论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 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反对分裂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说明如何处理和谐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1 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2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 党和政府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 统筹兼顾 合理安排 3 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关键部分还会对整体功能有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部分 用部分推动整体 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 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必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点4 理解 系统优化的方法 1 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 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 方法论要求 认识方面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 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考点4 理解 系统优化的方法 3 方法论要求 实践方面 a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系统作为整体具有每个要素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c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 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2 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3 宏观调控的原因 目标 主要手段 4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5 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 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2 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3 宏观调控的原因 目标 主要手段 4 消费对生产有哪些反作用 5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6 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传统经济是 资源 产品 废弃物 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反复循环流程 做到生产和消费 污染排放最小 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