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 论文题目: 论中西方景观建筑之美 学 院: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何 丹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论中西方景观建筑之美以北京天坛和西方哥特式建筑为例摘要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历史的变迁透过建筑显现出来。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诉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中西方建筑,作为中西文化体系中的两种并行的艺术方式,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还是西方的古典建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从建筑的审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出发,讨论了中西方景观建筑美之所在。关键词:中西方建筑,审美,天坛,哥特式建筑1前言人文景观是人类长期从事劳动实践和创造的结晶。其表现之一就是建筑。建筑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筑材料,遵循一定的科学与美学规律所进行的空间安排,是物质外显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美学家黑格尔曾这样赞叹过建筑艺术:“建筑是对一些没有生命的自然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与人的心灵结成血肉因缘,成为一种外部的艺术世界。”2中国传统与哥特式建筑中国的景观建筑是一幅巨大的立体画,是一首凝固的音乐,是一篇优美的诗歌;不管是从视觉、听觉、味觉,它都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性。它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景象,又凝聚了思想浓于伦理所闪烁的灵气,还有别具一格的恋木情节与亲地倾向。它并不是一种“纯艺术”,而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体的特殊艺术。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北京天坛,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天坛其实就是一幅立体的画,从任何角度看都具有绘画之美:整片葱郁的柏树林是这幅画的背景,墙垣就是画框,再加上南北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更是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人游“画”中,情随景迁,步移景异。它的意境不仅停留在一般人的情趣上,而且体现在天地间,崇高、祥和、清朗。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则多表现的是宗教思想,主要有两个要点:第一,上帝是人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第二,人是万物的所有者。因此,哥特式建筑的尖顶直冲天空。人在教堂里面,必须仰望才能看到房顶,表示与上帝的连接和至高无上。中国景观建筑与西方哥特式建筑均为美的不同文化模式,但都表现一种“宗教型文化”,美在宗教体验中实现,美的深度表现为文化深度,即两者都体现了“美”,都使人感受到愉悦。正如康德理解的“有一个共通感,只在一个这样的共通感的前提下,才能下鉴赏判断。” 这种宗教型的美,使审美主体产生“共通感”。 北京天坛旷野中的白色圜丘,似乎超出了人类心理能够承受的限度,使人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从而激发出崇高感。除主要建筑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苍松翠柏,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上天的浩淼和苍茫。哥特式建筑细部都呈尖形,体型很长,呈十字架形,顶端有造型挺秀的钟塔,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至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奔赴“天国乐土”。3中西方建筑的工艺之美随着历史性和时间性的绵延,现代社会的景观建筑的实用功能相对淡化,而观赏功能更加突出,它吸引游客的原因在于其应用了一系列形式美法则或规律。3.1调和对比之美在绘画艺术中,色彩的调和与对比是通过色彩的中和、冷暖、纯度、浓淡等因素与技法来实现的。而在人文景观中,调和给人一种融洽、平和、安定与自然之感;而对比则给人一种鲜明、醒目、活泼或花艳之感。天坛的祈年殿,在圆形的回音壁中看到的大小基座、叠檐与上接蓝天的皇穹宇,这种在形体上由曲线所构成的调和现象,具有浑然一体和融洽适宜的特点。而汉白玉护栏、蓝色琉璃瓦与火红的立柱等,因彼此色彩对比强烈,在外观上具有显赫、宏丽、跃动的意境。 西方哥特式建筑以石头为主要材料,赋予了空间与结构以极大的灵活性,同时也为建筑的艺术风格地来了新奇的格局。其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2节奏与韵律之美 乐曲中音调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绘画中线条的动静回还、疏密相间;建筑结构有序组合、层叠排列都构成不同的节奏。北京天坛层层叠迭、盘旋向上,跨上圜丘石阶,抬首仰望,只见天穹,不见建筑的节奏,哥特式建筑处处尖顶、直刺蓝天的节奏,表现出不断升腾、通达上苍的韵律感。3.3对称与均衡之美 北京天坛采取的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对称轴分布特征,这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君王为中心的特权。而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塔尖表示着接近天堂,只有在教堂这个宗教地界才是能沟通凡人和上帝的处所,体现了宗教的神圣的地位。3.4写意与写形之美北京天坛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放心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其意境的魅力,在于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的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体现着中国古代对宇宙的思考、想象、情感和艺术美的感受。 哥特式教堂建筑是属于雕刻式的。它的出发点是面,具有强烈的体积感,它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的空间,以不凡的形象傲视自然。雕塑呈现出一种时间的静止状态,在这种静谧之中,神的力量愈发穿透时空。4结语中国景观建筑艺术大都受到古典理性美德的感染,始终没有离开平面辅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哥特式建筑艺术则是以一种外在性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深处汹涌激荡着的神秘的宗教感受。总的来说,在论及审美行为时西方人的宗教狂热追求偏于写实,重在形式的塑造,中国人的理性偏于抒情,重在意境的创造;西方人偏于现实美的享受,中国人偏于理想美的寄托。以上仅仅从建筑的审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景观建筑之美,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无不渗透着建筑独有的个性。这就是建筑的魅力所在。参考文献1王柯平.美之旅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61169.2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天津耀华嘉诚国际中学2025届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北斗监控动态管理办法
- 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
- 保安制服收缴管理办法
- 北京招聘医疗管理办法
- 制程物料标识管理办法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元宇宙赋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挑战
- 广州市艺术中学招聘教师考试真题2024
- 工业自动化设备保修及维修管理措施
- 期末作文预测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2025-2030中国儿童鱼油行业销售动态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统编版五年级升六年级语文暑期衔接《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 小小理财家课件
- DB43-T 2622-2023 医疗导管标识管理规范
- 译林版一年级下册全册英语知识点梳理
- 案场物业制度管理制度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CJ/T 316-2009城镇供水服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