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综合练习(4).doc_第1页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4).doc_第2页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4).doc_第3页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4).doc_第4页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Ti 48 Ba 137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将煤液化或气化获得清洁燃料B研发燃料电池替代铅酸蓄电池 C使用简易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D用性质稳定的氟利昂作致冷剂下列各组反应中,所得产物相同的是( )A金属钠在常温或加热时与氧气反应B氯化铝溶液与少量氨水或过量氨水反应C金属铜与浓硝酸或稀硝酸反应D溴乙烷与烧碱的水溶液或烧碱的醇溶液反应下列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蘸取烧碱和纯碱溶液分别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都产生黄色火焰B向氯化钡溶液通入SO2,再加入氯水或氨水,都产生白色沉淀C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醋酸钠或醋酸铅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D将二氧化硅分别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氟酸中,固体都溶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将海带灼烧成灰 B过滤得含I溶液 C放出碘的苯溶液 D分离碘并回收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0.1mol/L的NH4Cl溶液中NH4的个数为0.1NAB常温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常温下,0.05molCO2和S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1NAD高温高压下,1.4 g N2与0.3 g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0.1NA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四种元素均为非稀有气体元素。下列关于这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XYZWA原子半径:W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XY C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可能相等 D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强碱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pH2的溶液: Fe3、Cu2、SO42、NO3Bc(H)11012mol/L的溶液:NH4、K、Cl、AlO2C水电离的c(H)11012mol/L的溶液:Na、Al3、Br、ClO D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Na、Mg2、Br、Cl 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利用碱性氧化性溶液的氧化作用,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深蓝色的Fe3O4(也可表示为FeFe2O4)薄膜,保护内部金属免受腐蚀,这种方法叫做烤蓝。烤蓝时发生如下反应: 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Na2FeO2NaNO2H2ONa2Fe2O4NH3NaOH(未配平) 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e3O4既可看作是氧化物,又可看作是亚铁盐 B反应配平后,H2O的化学计量数为3 C反应中,Na2Fe2O4是氧化剂,Na2FeO2是还原剂D碱性条件下,NaNO2的氧化性比Na2FeO2、Na2Fe2O4都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B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l22OHClClO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O322HCO2H2OD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SiO32CO2H2OH2SiO3CO3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或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A将5.00 mL 12 mol/L的盐酸稀释至500 mL,配制成0.1200 mol/L的盐酸B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待装液体润洗而锥形瓶没有用待装液体润洗C向浓氨水中加生石灰,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干燥纯净的氨气D向FeCl3浓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备Fe(OH)3胶体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2 mol/L的NaHCO3溶液:c(HCO3)c(CO32)0.1 mol/Lc(H2CO3)B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H3COO)c(OH)c(H)C0.2 mol/L CH3COOH溶液和0.2 mol/L 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c(OH)c(H)0.1 mol/LD0.1mol/LNa2CO3溶液与0.1mol/L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CO32)2c(OH)c(HCO3)3c(H2CO3)2c(H)在a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mol的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的浓度(mol/L)为( )A B CD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与1.0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0C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的CO(g),则平衡时CO物质的量分数为33.3% D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的H2O(g),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66.7%非选择题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实验室现有下列试剂:0.01 mol/L 酸性KMnO4溶液、0.1 mol/L KI溶液、3H2O2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请你协助他们探究所得溶液和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得气体中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探究】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 论验证猜想步骤:取少量0.01 mol/L 酸性KMnO4溶液,滴入所得溶液 步骤: 含有Fe3验证猜想将所得气体通入如下装置 含有两种气体水所得气体0.01 mol/LKMnO4溶液甲乙【问题讨论】有同学提出,若另外选用KSCN溶液,则仅利用KSCN和H2O2两种溶液即可完成猜想的所有探究,请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下列框图涉及到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118号元素。已知: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为黑色氧化物,E为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全)。A放电SO2HClJNaOHAH2O催化剂ECBFAHGDIKD请回答下列问题: G的化学式为 。 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J、K是同种金属的氯化物,且K为白色沉淀。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 。汽车尾气中常含有D。B与D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洁燃料。从天然气获得合成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CH4(g)H2O(g)CO(g)3H2(g) H1206.1 kJ/mol CH4(g)CO2(g)2CO(g)2H2(g) H2247.3 kJ/mol CO(g)H2O(g)CO2(g)H2(g) H3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测得CH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进行的前5 min内, v(H2) ;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 。c/molL10.751.000.500.250510t/minCH412图1 如图2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请在图3中画出乙容器中CH4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移动活塞时间CH4转化率图3图2甲乙甲 反应中H3 。800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COH2OCO2H20.5 mol8.5 mol2.0 mol2.0 mol此时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 (填代号)。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钛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铜多61倍,排第十位。钛及其化合物大量应用于航空、造船、电子、化学、医疗器械、电讯器材等各个领域。 由钛铁矿(FeTiO3)提取金属钛(海绵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部分产物省略):上述熔炼过程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还原过程必须在1070K的温度下进行,你认为还应该控制的反应条件是 。 用浓硫酸处理钛铁矿,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铁,此时溶液中含有Fe2+、TiO2+和少量Mg2+等阳离子。常温下,其对应氢氧化物的Ksp如下表所示。氢氧化物Fe(OH)2TiO(OH)2Mg(OH)2Ksp8.010161.010291.81011常温下,若所得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18mol/L,当溶液的pH等于 时,Mg(OH)2开始沉淀。若将含有Fe2+、TiO2+和Mg2+的溶液加水稀释,立即析出大量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BaTiO3是一种可用来吸收低频波的无机功能材料。工业上,常用BaCl2、TiCl4、H2O和H2C2O4混合反应生成白色固体A,将该白色固体加热分解至900K可得BaTiO3,实验测得其热分解过程的质量温度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图中400K、600K和900K时对应的样品的质量分别为8.38mg、5.68mg和5.19mg。白色固体A的化学式为 (填序号)。aBaTi2O5 bBaC2O42H2O cBaTi(C2O4)3 dBaTiO (C2O4)24H2O漂白粉常用作消毒剂、杀菌剂、漂白剂等。工业上是把氯气通入含水略少于1 (质量分数)的消石灰中制得漂白粉。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Ca(ClO)2,商品漂白粉中往往含有Ca(OH)2、CaCl2、H2O等杂质。漂白粉质量高低由“有效氯”(过量浓盐酸与漂白粉作用生成的氯气的质量与漂白粉的质量比)和它保持有效氯的时间来决定的。 现称取某漂白粉4.00 g配制成500 mL溶液,准确吸取其中25.00 mL后,加入足量的足量浓盐酸和KI溶液,静置。待反应产生的氯气与KI完全反应后,用0.100 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2Na2S2O3I2Na2S4O62NaI),到达终点时消耗20.00 mLNa2S2O3溶液。计算该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百分含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上述方法测得一种漂白粉的有效氯为56%。请根据推理和计算判断该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某品牌漂白粉的组成可表示为Ca(OH)23CaCl(OCl)nH2O,有效氯为35%,n 。 根据反应原理知,n(Cl2)n(I2)n(Na2S2O3)0.100 mol/L0.020L0.001mol有效氯35.5% 不合理。即使漂白粉仅含Ca(ClO)2和CaCl2,有效氯的最大值为10056。事实上,漂白粉制备时加了水,且漂白粉还含有其他物质。 8.53 分子式为Pt(NH3)2Cl2的配位化合物有顺铂和反铂两种同分异构体。顺铂的结构式为,具有抗癌作用;反铂的结构式为,无抗癌作用。 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i元素与Pt元素位于同一族,写出Ni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顺铂和反铂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中只有一种易溶于水,请你通过所学知识判断哪一种易溶于水,并说明理由: 。 金属铂的原子堆积方式为与铜型(面心立方堆积),一个金属铂的晶胞中含有 个铂原子。 NH3还能与很多化合物通过配位键发生相互作用。例如:科学家潜心研究的一种可作储氢材料的化合物 X是NH3与第二周期另一种元素的氢化物相互作用的产物,X是乙烷的等电子体;加热化合物 X会缓慢释放H2,转变为化合物Y,Y是乙烯的等电子体。 化合物X的结构式为 (必须标明配位键)。 化合物X、Y分子中,N元素分别发生了 杂化。2009年南通市高三化学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参考答案以及评分建议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D 2B 3A 4D 5B 6C 7C 8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AD 10B 11BC 12AD 13CD 14C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15(10分)【提出猜想】 SO2、H2【实验探究】猜想步骤 溶液紫红色褪去 含有Fe2步骤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I和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猜想 甲中KMnO4溶液褪色,乙中KMnO4溶液颜色不变,试管中收集到气体【问题讨论】不正确。若溶液中含有Fe3则无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16(8分) HNO3 3CuO2NH3 3CuN23H2O 2Cu22ClSO22H2O2CuCl4HSO42催化剂 6NO4NH3 5N26H2O17(10分)(1)0.3 mol/(Lmin) 升高温度 (2)时间CH4转化率乙甲(3)41.2 kJ/mol a18(10分) 熵变大于零(S0) 隔绝空气 10 TiO22H2OTiO(OH)22H d19(12分)(1)4 (2) 还原反应 (3)、 (4)20(10分)HOHOHOOHOHO 解:(C6H10O5)nn C6H12O62nC2H5OHnCH3COOC2H5 162n 88n 1000kg90%85%90% m(CH3COOC2H5)m(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