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的过程也是诗意的——《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1页
学诗的过程也是诗意的——《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2页
学诗的过程也是诗意的——《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诗的过程也是诗意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渔歌子教学设计执教: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 丁奕娃教学目标1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背诵古诗。2学会用学过的好词好句解读诗句,学以致用。教学难点课前收集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引导恰当运用所学诗句诠释诗的意境。课时 一节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白居易的一首词,叫忆江南,他眼里的江南是什么样子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啊,晴天里的江南如此艳丽,雨天里也别有风韵,苏东坡看到江南的西湖这么说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不仅西湖这样,江南的水乡都这样柔美善变,说风是风,说雨是雨,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人的雅兴,他自称“烟波钓徒”,流连于江南水乡,垂钓于大江小河,过着“孤云独去闲”的生活,哥哥来信催他,兄弟呀,咱家门前的小树都长成参天大树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呀?他说:不须归呀不须归。辞官多年后,皇帝派人找他回朝廷,他还敢说:不须归呀不须归。他就是张志和,这个人你还了解多少?学生拿出搜集的资料交流,然后用几句话简单作答。(如:唐朝诗人,画家,辞官隐居,终身不娶,有诗集传世)二读一读,唱一唱1练习读:读通:指图在这样的一条江上,张志和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渔歌子范读一遍这首词描写渔翁的生活,古代渔翁的形象是怎样的?(青箬笠,绿蓑衣)“渔歌子”在这里既是词牌名也是题目,这首词不经意就流传千年,来,我们一齐来认识它,把注音的字读准,然后齐读一次。读出节奏:师读前四字,生读后三字,反过来练读。2伴乐读:听现代人庞岩作曲的渔歌子,过渡处随音乐节奏读两遍。三读一读,议一议1初读质疑:根据古诗后面的注释先自学后讨论,组长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题汇报上来,小组间互相解答,教师提出待深入研究的话题:为什么渔翁“斜风细雨不须归”?2抓诗眼:猜一猜,“不须归”可能是什么意思?一定有什么美好的东西吸引他留住他,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山、鸟、花、水、鱼、风、雨)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桃花)3想诗境:这些东西凭什么让渔翁不须归呢?一草一木总关情,有多少诗人写过它们啊,诗人教会我们用诗情画意的眼光看世界,把躺在你脑海里的好词好句亮出来形容它们。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诗句说景物特点,边感悟边朗读。在你想象中西塞山该是怎样的山?(想象桂林的山)白鹭是怎样的白鹭?(处处闻啼鸟的鸟,一行白鹭上青天,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白鹭等)桃花是怎样的花?(三月桃花连十里,竹外桃花三两枝,日出江花红胜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流水是怎样的水(半江瑟瑟半江红,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江水暖鸭先知,想象漓江的水)?水中有怎样的鳜鱼?(肥美,自由自在)像这样的青山白鹭,红花碧水 “日积月累”也有杜甫诗句这样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斜风细雨”是怎样的风,怎样的雨?(暖风熏得游人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怎样画 “斜风细雨”,咱们用手比划比划。雨中景象变得怎样?(轻纱笼罩,山色空蒙雨亦奇,有雨山戴帽)桃花开时春水涨,此时的流水人们叫它桃花浪,像这样的流水鳜鱼斜风细雨,我也学你们用一个词句来形容: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出示并齐读桃花浪上,一位渔翁陶醉了,他禁不住轻轻地哼起渔歌子哼读)在他眼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细雨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底(鱼儿肥美),让他感到好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诗人会作诗还会画画,你认为他笔下的这幅画该是怎样的画?4欣赏视频,再美美地读一遍。个性朗读5悟诗情:挨个追问不须归呀不须归,这位“烟波钓徒”,雨来了,你为何不须归?你哥催你回家乡为何不须归?皇上催你回朝廷,你为何不须归?同样肥美的鱼,有的人为它“出没风波里”,可你钓鱼从来不挂鱼饵,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所以说,你钓的不仅仅是鱼儿,更是(一份安逸,一种满足)所以说“不须归”就是(不愿回去,忘了回去)志和,志和,志在人与自然两相和,垂钓的你就是一道超然的风景,正是“乐是风波钓是闲”。6阅读链接。出示张志和的其它几首渔歌子读一读。7读完这些诗,再联系生活,你还想说什么?整天游山玩水,现代人到底要学习他什么?引导从生活态度,审美观,文学创作,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掘积极的因素。四再游西塞山。欣赏今天的江西省西塞山风景区图片,再跟游人一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石壁上的渔歌子。五写一写辨生字,先把诗中生字和难写的字写两遍,再把古诗抄写一遍。课后反思:像许多辞官归隐的诗人一样,张志和的渔歌子把这种避世的闲情寄予山水之中淋漓尽致地渲染开来,反衬身处官场不得志又不由己的郁闷,彰显归隐的自我满足。作为这首借景抒情的诗,“情”蕴含在景的形、色、味中,让学生想象体会,扩展成现代文,还是显得索然了,必须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才能把同类诗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别说现代散文,单在小学生必读古诗中,描写春天山水风雨、花鸟草虫的诗句已经不少,何不拈来?本节课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通过创设情境和吟咏,引导学生从诗中春天景物联想到学过的同类描写,把积累的好词好句亮出来形容它们(即“诗串诗”),进而感悟渔翁为什么“不须归”。整节课没有琐碎的解释,学生在诗海中自由徜徉,不会作诗也会吟,师生共同把引用不当的做恰到好处的小改,不亦乐乎。诗人淡泊名利,悠闲自在的情趣在教学氛围中都能自然而然感受到。由于课前预习有针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