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陈文荣 内容提要: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作者塑造得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一个人物。作者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睿智、忠贞、而又有悲剧性人生的人物形象,一个家喻户晓的光辉形象。诸葛亮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典范。他的智慧和忠贞品格让中外人民共同景仰,他的悲剧人生既令人惋惜,又令人振奋。关键词:诸葛亮智慧忠贞悲剧建安十二年(207),奋斗半生而屡遭挫折的刘备三顾茅庐,向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先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分鼎立之势。外结孙权,内修政治,待时机成熟,再分兵两路北伐,攻取中原,以成霸业的战略方针。在刘备的恳切敦促下,诸葛亮出山辅佐。建安十三年秋(208),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备败走江夏。在此危难之际,诸葛亮主动要求出使江东,说服孙权,建立起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使刘备趁势夺得荆州江南四郡,不久又“借”得孙权占据的南郡。此后,他又协助刘备夺取益州,顺利地实现了跨有荆、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使刘蜀集团达到鼎盛时期。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丢失荆州,章武二年(222),刘备又在夷陵之战中遭到惨败,次年托孤于诸葛亮,在此危急存亡之秋,诸葛亮以巨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独力承担起维系蜀汉国运的历史使命。他高瞻远瞩,勤政务实,励精图治,清正廉明,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坚持“和”、“抚”方针和“攻心为上”的原则,迅速平定南中地区,较好地处理了民族关系;他不畏艰险,屡次北伐,始终对强大的曹魏保持了进攻的态势;他善于治军,赏罚严明,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令人称奇的“木牛流马”和“八阵图”;他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崇高品质深受蜀汉民众的崇敬。在他的诸多优秀品质中,最突出的是智慧,忠贞。而他的悲剧命运更让人扼腕叹息。一。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身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才智,我们常听说一些褒扬他的谚语和歇后语。如:“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聪明莫过于诸葛亮”等等。三国演义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小说中的诸葛亮具有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他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遇事能冷静地作具体、辩证的分析,知己知彼,既谨慎又大胆,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而能克敌制胜,充分表现了他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和灵活机智的指挥艺术。 刘备“三顾草庐”时,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千古奇策”“隆中决策”,制定了强调人谋、重视人和、联吴抗曹、占据荆益、待机而动、进取中原的正确战略决策。他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未出草庐已预见天下三分,并能提出促进三分天下的战略策略,不愧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战略家和军事家。“隆中决策”基本揭开三国历史的进程,是其超人智慧的集中表现。小说精心描写“定三分隆中决策”这个典型性情节,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刻画了诸葛亮这个“智者”的形象。(第38回) 从刘备得到孔明相助之前与之后的不同处境,可以看出,诸葛亮确是济世之全才。他既有正确的战略决策,也有出人意料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出山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火烧博望。作品先写曹军的气势汹汹,写十万曹军与刘备数千人马的悬殊对比,酿造出泰山压顶的紧张气氛,然后写诸葛亮调兵遣将,关羽、张飞对他的计谋都心存怀疑。“众将皆未知孔明韬略,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玄德亦疑惑不定。”结果,战斗的进程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预计发展,刘备军大获全胜,使得关羽、张飞这两个心高气傲的大将心服口服,称赞道:“孔明真英杰也!”(第39回) 随后的火烧新野。在这次战斗中,诸葛亮水火并用,层层设伏,让曹仁、曹洪率领的十万大军先遭火烧,再被水淹,损失惨重。(第40回)从此,诸葛亮的智慧得到了整个刘蜀集团的高度信任。在当阳兵败之后的最危急关头,诸葛亮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游说东吴。(第43回)在“舌战群儒”中理足词严驳倒主降派,使群儒尽皆失色,为吴抗曹扫清障碍;采用先激后说之法折服孙权,胜利完成出使东吴联吴抗曹的战略任务;巧用铜雀台赋反激周瑜,促使他与曹操势不两立。在决定三国鼎立大势的最关键战役赤壁之战中,真正的导演、指挥是他。周瑜导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被他一眼看穿;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由他与周瑜共同商定;而实行火攻的决定性条件东风,又由他巧妙“借”来。整个战役的进程无不在他的预料与掌握中。与周瑜、曹操的较量、周旋处处占得上风。他的远见卓识,雅量高致和神机妙算一次又一次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他的智慧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和升华。 在安定边远少数民族的“征蛮”战争中,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战略,“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使“南人不复反”,并用“蛮人治蛮”之策安定后方。(第87回至90回)后方稳定而没有后顾之忧,诸葛亮才出祁山与曹魏决死战。如此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更显示出他的智慧。 北伐的征途中,诸葛亮的主要对手是司马懿。司马懿是一个了不起的将才,诸葛亮曾这样说过“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但司马懿却一直斗不过诸葛亮。马谡失守街亭以后,诸葛亮正在安排撤退之时,司马懿就率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般文官,所引的五千军也已一半运粮草去了,众官听到消息后尽皆失色,在这打、退、跑均不行的生死关头,根据对敌方主帅的了解,大胆行险,用空城计退了兵,度过难关。诸葛亮这一反生平谨慎,来个“弄险”,引起司马懿大疑而不敢贸然进城。(第95回)这正是他知己知彼,神机妙算的结果,在这个奇妙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诸葛亮的思想,性格又一次升华,成为智慧的化身。在三出祁山中,司马懿派张和、戴陵截寨,但诸葛亮却早有准备,落得懿大惊曰:“孔明真神人也”。(第99回)第四次出祁山,就在诸葛亮取得节节胜利时,后主刘禅中司马懿反间计,召诸葛亮班师,此时退兵极难,但他却增灶遏敌,终于不折一人而退,让司马懿自叹不如。(第100回)甚至在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司马懿率兵追赶,还被诸葛亮的遗像吓得狼狈而逃,落下个“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话柄。(第104回)在“木牛流马、”“陇上收麦”、“祁山斗阵”中,司马懿都屡屡失败。诸葛亮的智慧得到最有力的升华,真正成为智者的化身。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让敌军一次又一次败下阵来,他的智慧使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五虎大将如虎添翼,大显神威。张飞原来是个一味恃勇的莽汉,鞭打督邮,屡揪吕布,酒醉失徐州。(第2,14回)后来在诸葛亮领导下变得粗中有细:义释严颜,使四十五处关隘望风归顺;假醉赚张邰,智取瓦口隘。(第63,70回)诸葛亮妙用激将法使老黄忠勇挑重担,计夺天荡山勇斩夏侯渊。(第70,71回)他的智慧折服了众将。连目空一切的关羽也俯首听令,骄傲自负的关羽要求入川与马超比试高低,诸葛亮赞扬他的“绝伦超群”,满足其高人一等的欲望,同时又不会损害马超的自尊心,从而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火拼。小说从多方面着笔突出诸葛亮的多智。他知天文、晓地理、作八阵图、发明和监制“木牛流马”、使用地雷、传授“连擎”之法,甚至临终前还布置了锦囊妙计。(第84,102,103,104)回总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现的情节中,处处都表现了他卓越超群的才智,为人们所感叹折服。二、忠贞的典型诸葛亮典型形象之所以成功,首先固然是因为他具有超人的智慧,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具备封建时代理想政治家所应有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小说中的诸葛亮具有极其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他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刘备蜀汉政权的忠贞不渝,为了统一天下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以及事事处以公心的胸襟和气度。作者把优秀品质集于他身,这显然是作者的有意创造,并且熔铸了审美的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群众的政治理想,可以说是忠贞的典型。 诸葛亮生长于汉末乱世,躬耕南阳,洁身自守,淡泊明志。他勤勉好学,博通古今,具有治世良才,同时他热切渴望改变当时分裂割据局面,重整汉王朝的秩序,扭转天下大乱的形势,有兴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刘备因政治需要三顾茅庐,不耻下问,虚怀若谷,他虽明知这时的刘备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处境极端穷困,但他被刘备的诚意感激涕零,从而“志决身坚,不计利钝”。立下“士为知己者死”的雄心。 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在赤壁之战这一关键时刻,为了刘备集团的生存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使吴,为建立孙刘联盟竭尽辛劳,同时又要时刻提防周瑜的暗算,但是最终还是使曹操败涂地,让刘备分享三国鼎立的辉煌战果。这充分表现他对刘备集团的赤胆忠心。 章武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到惨败,次年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忠于职守,全力支撑危局,日理万机,尽心竭力。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他亲率大军,深入南方不毛之地,平定孟获,真可谓尽心尽力。 平定南方之后,他亲率大军北伐,临行呈上著名的出师表,对后主谆谆告诫,并慨然表示:“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禳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第91回)强烈表达了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确实不是用言辞、而是用他的心血写成的。 “六出祁山”的漫长征途上,诸葛亮在外有强敌,内有庸主的艰难形势下,以极大的智慧和毅力,作出了非凡的业绩。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他因积劳成疾,吐血不止,自知生命垂危,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蜀军的安危和蜀汉的存亡,仔细安排退军部署,推荐自己的接班人,还“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在这最后一次巡视军营中,他怀着无限的遗憾长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在死神即将来临之际,上至国君,下至部属,近至眼前的退军节度,远至今后的方针大计,他都考虑到了,却很少想到自己的妻儿老小。(第104回)作者以蘸满感情的笔触,鲜明地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 白帝城托孤辅幼主,刘备临终嘱托他:“若嗣子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了却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泣拜于地,一定“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此情此景,真是动人之至。(第85回)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不理朝政,荒淫无度,饮酒作乐。特别是在四出祁山大有可为时,苟安诬他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而后主却听信谗言,召他班师。他为了矢忠而遵命退军,不得不失却进军中原的绝好时机。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仍然紧守忠贞报国的戒条。(第100回)三。悲剧的人生 诸葛亮这位隐居南阳、躬耕山野的士子:“出师未捷”、“死而后已”的悲剧人物独独成了名垂千古的名臣贤相,赢得从低层小民至将相王侯和各种人物的崇拜、倾倒和感叹!诸葛亮的悲剧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最动人心魄的悲剧。他一生与“命”,“数”抗衡,忠于刘蜀政权,独自苦撑危局,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直至累死,恰恰相反是他悲剧的最大特色。在历史的道德和人格的要求与这个要求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冲突之中,忠贞报国、德才兼备的重臣竟不能完成其为之献身的事业,这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沉痛,这正是“英血空劳销笔简,大星无复系云天,就令嗣子非庸主,运不兴刘变枉然。”的憾恨! 关羽、刘备从战略上违背“隆中决策”,遭致惨败,蜀国从颠峰上跌落下来,由盛转衰,从此又处于逆境。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负起执政的重任,独撑危局,面对困难的处境也不退却。他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安居平五路,冒险南征,安内攘外,决计伐魏,誓复汉室。 诸葛亮六出祁山,虽与敌手互有胜负,并以退兵告终,但仍百折不回坚持北伐。为了伐魏兴汉、统一天下,救民于水火之中,诸葛亮竭尽智力,至死也不退缩,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仅以五万兵力使司马懿二十万大军不敢正面窥视西蜀,甚至愿意接受巾帼女衣之辱。他六山祁山,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结束了他英雄的一生,这就是诸葛亮的悲剧。诸葛亮是个很重视人谋的人,他认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因为蜀吴是战略伙伴关系,蜀吴不灭强魏,则早晚必被强魏独个击破,两小国终究是不能偏安于一隅的。在客观上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诸葛亮对北伐事业的艰巨性是有充分认识的,但他主观上不因形势不利而有所畏惧,而是反对坐而待毙,主张尽人谋候机出击,以弱蜀抗强魏。可见,他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这正是诸葛亮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他的悲剧在于他的品格、才智、精神、道德的高度,都是别人所难以企及的。但是,如此绝顶理智的人物,却在三顾盛情下,追随一位没有成功可能的主子,去开辟一件没有成功可能的事业,从而付出了他的一生。他的悲剧在于他一开始就看到了尽头,而他偏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必定失败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不甘失败的反命运的抗争,绝对是徒劳的。因此看着自己的生命,像蜡炬成灰似的一滴滴耗竭,看着自己所付诸心血的事业,无法挽救地走向倾覆。他的悲剧还在于他的儒家人格达到了自我完善的高度,道德风范也成了千古不朽的典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几成为忠君事主的完美境界。但是,言事两违,意实相乖。他却未曾为他所厘定的统一大业,作出些许成就;为三分天下的西蜀,开辟半寸疆土。最后,一直到屡战屡败,国疲民穷,随着他的死亡,这个国家也就终结了。 诸葛亮一生为恢复蜀汉统治而艰苦奋斗,刘备死后,还坚持与曹作战,“事必躬亲终于积劳成疾,病死沙场,无法完成心中的千秋大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悲剧形象具浓烈艺术感染力,对后世影响深远。作者在诸葛亮身上寄托了“拥刘反曹复汉”的政治理想,却始终无法实现。三国之争,由魏称霸天下,注定了诸葛亮悲剧的人生,作者为他的殉职深感悲痛和惋惜。然而,诸葛亮抱着“尽人事以待天命”的态度,以“一息尚存,此志不懈”的决心,奋斗到底,临死时尚长叹:“再不能临阵讨贼矣!”(第104回)。这份对人生理想执着的精神,是儒家爱国精神的典范,也为他的殉职增添了几许悲凉和遗憾。 诸葛亮的鲜明形象,成功地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对“忠臣”、“君子”“才子”等品格要求的最高标准,也符合作品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跃制氧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鱼我所欲情景式默写课件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高铁司机培训课件
- 2025年度财务人员工作自查报告
- 电路原理课程学习
- 高速铁路车站课件
- 高速边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文库发布:电解池课件
- 高质量饮水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孟良崮战役课件
- 幼儿园物资采购应急预案(3篇)
- 党群服务面试题目及答案
- 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路求索不停歇研思共进踏新程
- 2025年山东省济南中考数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 叉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物业管理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试题题库(10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