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23_第1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23_第2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23_第3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23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_ 姓名:_ 学号:_ 考号:_ 座位号:_早胜初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段二考试题座号:八年级 语文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1、 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俨然( ) 垂髫( ) 德馨( )箬篷( ) 壬戌( ) 决眦( )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独与老翁别。 D、矜、寡、孤、独,废疾首皆有所养。3、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B、惟吾德馨陋室铭刘禹锡唐朝C、水落石出后赤壁赋苏轼北宋D、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孔子春秋4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溯(s ) 郦道元(l) 僦赁(ln) 毳衣(cu ) B绝巘(yn) 亦未寝(qn) 雾凇(sn ) 鸡豚(tn ) C涧肃(jin) 夕日欲颓(tu) 百舸(k ) 艨艟(chn ) D素湍(tun) 藻荇(xng) 罗绮(q) 燕然(yn )5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山随平原尽,江入大荒流。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C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D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流芳百世.7、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全文洋溢着作者毛泽东胜利的豪情。B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与它风格相似另一文章是荷花淀。C蜡烛是南斯拉夫作家西蒙诺夫的一篇小说,表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借用书信的形式,表现了法国作家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8下列句中“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二、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10分)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可远观而 。(3)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场景的诗句 , 。(4)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 。(5)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6)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千钧笔力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 。(7)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大记者问时,引用毛泽东长征时期所写忆秦娥娄山关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名句,抒发他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雄心壮志。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甫望岳中的名句 , 。 (8)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弥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 。(9)把王维使至塞上默写完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 1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李白送友人 二、阅读理解40分(一)16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到于夏水襄陵,沿s(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 )其间,清荣jn(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n( )裳。”1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12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分) 襄: 虽: 奔: 疾: 湍: 良: 1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 ,其作用是 。2分14 按要求填写相关语句。(2分)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 (3)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 15第段所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试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2分)答:景物: ;感受: 。 16翻译下面两句话,注意加横线的词。(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17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13分)背 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还是(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顾(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真)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自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7、本文共4次描写背影,描写最详细的是哪一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答: 。18、本文共4次描写作者流泪,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作者4次流泪的原因。(2分)第一次是 之泪, 第二次是 之泪,第三次是 之泪, 第四次是 之泪 19、“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20、“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1、文中父子分别时,“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过经历过类似的情景?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从这“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2分) 22、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2分)答: (三)11分)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换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子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是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始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住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曰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帐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帐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帐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的高尚品德。(2分)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分)_3、对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2分)_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4分)_四、 写作能力展示。(30分) 请以“我感受到了 ”(无声的关怀、音乐的力量、劳动的艰辛、登山的乐趣) 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从“无声的关怀、音乐的力量、劳动的艰辛、登山的乐趣”四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也可以自选其他的短语补充完整,进行写作。2、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yn tio xn ru x z 2、D 3、D 4、C 5、D 6、 D 7、 C 8、B 9 、C 10、B4、(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濯清莲而不妖,不可亵玩焉。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清流见底,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沉鳞竞跃(10)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2溯、巘、漱、峻、属、沾 13漫上即使快马快急流的水确实14侧面描写,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晴初霜旦,林寒涧肃。16山、水、树;清荣峻茂17按照时间顺序18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19、D 20、A现代文阅读21、略。(需要答案的老师请参照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