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_第1页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_第2页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_第3页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_第4页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 书 心 语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关志红2012/2/4读荷塘月色有感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超然”又想“挣扎”的心迹。 文章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他想借游荷塘排解苦闷,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也似乎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赏美丽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从中我感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彷徨,我的心情也随之而波动起来。 朱自清在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在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就是用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与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节选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凉了下来,虽然我很难体会作者当时的无奈和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随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我“看”着作者走进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却未合上书本,这文章使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令人暂时忘记忧愁,可见它的美丽,使我感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恶、憎恨。作者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与“白色恐怖”作斗争,令我万分佩服。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要去努力学习,去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关志红2012/3/1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上学期,在办公室与同事聊到教育孩子时,同事李秀霞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她讲得眉飞色舞,引起了我想阅读这本书的欲望。本想问她借阅,她说并不是不借,而是这本书不仅写得好,而且还很有收藏意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听她这么一说,作为又做妈妈、又做老师的我更加增强了要看这本书的动力,到了周末直奔书店买回了这本书。无论做妈妈还是做老师,我在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方面比较用心,所以很想了解作者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观点。书一到手我就捧着书细细读起来,我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地将作者的一些看法与自己教育孩子的行为进行比较,始终感觉书中提到的许多做法都可以借鉴。尽管女儿现在已经是二年级了,但作为老师对我今后教学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以前每读过一本书总会觉得自己的头脑里充盈着很多东西,它们杂乱无章地散布在头脑中,渐渐地似乎又都化为乌有,好像得到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为只有时间在一本本地读书,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读过这本书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进行一下整理,让凌乱的大脑整齐一些,清醒一些。作者讲到这样一个例子:2004年听到当代著名教育家、时任北京四中校长的刘长铭先生的一个演讲。他在出任校长前是该校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他讲到自己在担任物理老师时,它的学生有谁在考试中哪道题出了错,他就会让这个学生把这道题重新做了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遍“做一遍”和“讲一遍”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能清楚地讲一遍的东西,它必定包含这人真的思考,并已经被清楚地理解,然后才清晰地讲出来;讲过的东西会更深地印在大脑中如果说“做一遍”只是在一次学习。“讲一遍”就已成为一种实践,这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项知识应用活动,能让他们掌握得更好。看到这里我有同感,也深有体会。在数学教学中,尤其在讲评试卷时,让学生来讲一下解题思路,这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途径。特别是应用题教学,让学生讲应用题比做应用题的效果更好。讲解题思路的这种做法是我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为班级人数较多不能让每个孩子讲,我经常提醒家长们让孩子改错之后再把这些题讲给家长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有明显进步。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号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纠正了错误还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读到这里我不由地反复思考起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女儿小的时候,我作为母亲当看到孩子的错误时总是一针见血地将问题所在一语揭穿,总让孩子觉得她服妈妈。始终拿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说话的语气中透着一种挑剔、教训的口气。这样做无意中遏止了孩子学习兴趣。正如作者所说的家长既然做学生,就一定要拿出诚意,认认真真地听孩子讲。如果孩子的思维或陈述有错误,要委婉地讲出来,或用启发的方式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自己讲得不好而感到丢面子。这个过程中家长只要有一点教训或嘲弄的意味,孩子就会特别沮丧,失去自信。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其实教学也是这样,当学生回答的内容不尽人意时,作为老师可以委婉地讲解,不要一语否定,免得他们失去发言的信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还应多鼓励孩子们。作者在好多章节里谈到一个关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作者的感受是让孩子从小学会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就像孩子学习有了“魔杖”,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所以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书中讲到几位老师和家长不正确的做法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是打击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给我触动很大。如:一个四年级学生忘记把一张数学卷子带回家,做卷子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将同学卷子借来,把题目按卷子上的格式抄下来,然后做完。孩子这样做实际上增加了自己的作业量。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抄一张卷子也不是件轻松事。作业写完后,孩子很高兴,他认为自己没因忘带卷子而耽误作业,他甚至感觉老师会因此表扬他。可第二天不但不表扬,还让孩子在原卷子上重写一遍,因为孩子不情愿又把家长叫到学校。孩子忘拿卷子是不对,但孩子却积极地想办法,向同学借来卷子,把卷子重抄一遍,按时完成了作业。老师如果能在这件事中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以赏识的心态看待孩子,他就应该像孩子期待的那样给予表扬。至少什么也不说。可是这位老师只盯着孩子的过失,并且非常愚蠢地以写作业作为惩罚,还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为了孩子好,这让孩子觉得老师既苛刻又强词夺理。还有一位老师让孩子们默写前一天数学课上学习的一条定理,定理大约二、三十字。在这之前老师也没布置背诵,课堂突然检测,只要一字与原文不符,就罚抄写十遍,从教材来看并没提出背诵的要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重在理解,会应用才是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记忆,他也不会思考。再说了已经背会了默写一遍就可以了,干吗非让学生写十遍?十遍写下来,要用很多时间,这个时间干什么不好呢?更重要的是挫伤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类似这种和学习有关联的任何使学生们反感的事尽量避免。我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经常启发学生理解记忆。理解记忆与灵活运用相结合,学习概念是为解决问题的,如果只会背不会用,背过也白搭。书中提到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多写多记就能多学到知识。一个字写20遍笔写2遍好,一道题做5遍比做1遍好。恰恰相反,这种暴力作业对学生来说具有太强的杀伤力。暴力作业对儿童信心、意识、品格等有全面的消极影响。它的坏作用,还不是多穿一件衣服有点热,多吃一个馒头有点撑那么简单,它能改变事情的整个状态,让孩子罹患一种“厌学”的慢性疾病,摧毁他们的上进心,吞噬他们的创造性,消磨他们的幸福感,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坏他们的道德。所以它不是小事,是“教育事故”,真令人痛心。在轻负高效的今天这种事情不该再次发生。还有的家长因孩子小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而是在瓦解好的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有许多家长和老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时,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同样地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的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所以家长和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