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寓意。 2、理清本文论述层次和结构,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3、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奋发有为、努力成才的良好道德情操。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寓意。教学难点:理清课文层次和结构,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解题、作者及写作背景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杂文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等。“马说”即谈马、论马。2、韩愈,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3、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录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内自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请学生将本课中重要的字词及注音写到黑板上,全班交流。 祗(zh) 一食(sh) 食(s)马 槽枥(ca l) 骈(pin)死 外见(xin) 2、听录音朗读,注意个别语句的断句。 3、请同学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男生齐读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点拨重点字词(实词 虚词) 2、梳理思路,概括本段内容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是不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能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二)、学习第二段 女生齐读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点拨重点字词(实词 虚词) 2、梳理思路,概括本段内容第二段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三)、学习第三段 全班齐读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点拨重点字词(实词 虚词) 2、梳理思路,概括本段内容第三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 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1)、比喻人才。 (2)、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二)、归纳通假字和一词多义,加深印象六、总结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