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 士学位论文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学 科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 位 类 型 科学学位 专业学位 研 究 生 姓 名 秦 勃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周仲秋 教授 论 文 编 号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 一四年五月 分 类 号 密 级 学校代码 10542 学 号 201001020034 列宁土地革命 思想研究 A s 究 生 姓 名 秦 勃 导师姓名、职称 周仲秋 教授 学 科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 究 方 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 一四年五月 摘 要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列宁自参加革命以来就十分重视俄国的土地问题,他在领导俄国人民与沙皇专制统治、与俄国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本文循着列宁革命的步伐系统地梳理了列宁在不同的革命时期所提出的土地主张、所制定的土地纲领、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并且解读它们的内在联系,厘清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发展的脉络及 其关涉重点。 列宁刚刚涉足俄国革命之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所留下的残余继续影响着俄国的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农民并未获得真正的人身自由,农民的土地占有情况也十分糟糕。针对沙皇专制政府和贵族对农民的压榨,列宁在早期提出了“消除农奴制残余、归还赎金和收回割地、争取政治自由”三大主张,希冀通过这些手段解决俄国的土地问题。然而, 1905 年革命使列宁认识到此前的土地纲领犯了错误,列宁和社会民主党对农民的革命性估计不足,对俄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估计过高。 故此, 1905 年革命以后,列宁提出了“土地国有化”思想,强调“土地国有 化”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土地革命措施。“土地国有化”思想在列宁土地革命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彰显了列宁对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理论智慧。本文通过对列宁“土地国有化”思想的研究认为,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前、后,列宁对土地国有化的态度大致经历了否定(反对土地国有化) 谨慎(有条件地实行土地国有化) 肯定(支持土地国有化)的过程。从列宁对待土地国有化态度的转 ,可以清晰地看出俄国革命发展的进程,这种思想的转变也体现了列宁革命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对革命认识的不断深入。 十月 革命胜利之初,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就以通过土地法令的形式确定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执行的土地政策,废除了土地私有权,巩固了土地国有的基础。在面对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双重威胁的情况下,列宁果断提出国家进入“战时共产主义”状态。他认为,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必须实行“共耕制”才能使国家摆脱危难,“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使土地真正转到劳动者手中。”事实上,“战时共产主义”只是国家在非常时期为迅速摆脱困境所采取的临时性经济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俄共(布) “十大”确定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时期废除了此前实行的余粮收集制,改行粮食税,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土地问题上,苏维埃国家通过颁布法律等形式保持了土地国有化、巩固了农民土地使用权、增强了农民占有和使用土地的灵活性。 客观地讲,晚年的列宁由于健康原因没有对苏俄土地问题有太多的论述,但这并不代表他毫不关心土地问题。他在“政治遗嘱”中关于合作社问题、关于文化革命问题等论述中依然能够找到他对社会主义道路构想中对土地问题的关注。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以农业为主 的俄国相结合的产物,它为落后国家探索解决本国土地问题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有益范本。 关键词: 列宁;土地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土地国有化;社会主义 is an of of of to or He he a of s on of in s on s s In to s on up in of of He to 905 s of s a 905 He of “an s It s to in s “s s a to “ to co . s we s it s in of in At of of It of In of a He of “to of In a to of no As a of of to of On of s of of of to of in s it t he t in of of be in on in s s It is a s It to 目 录 摘 要 . I . 论 . 1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述评 . 7 三、本文的篇章结构安排及方法特点 . 21 第一章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 25 第一节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25 一、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 25 二、俄国资本主义时期农民落后的土地状况 . 30 三、俄国农民的反抗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 35 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 37 第二节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 44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 . 45 二、其他个人、流派有关土地问题的思想 . 54 第二章 列宁对俄国土地革命的早期探索 . 59 第一节 列宁早期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的考察 . 60 一、俄国资本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 60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农民的分化 . 66 三、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 70 第二节 列宁早期对不同流派土地思想的批判 . 73 一、列宁对民粹派村社理论的批判 . 74 二、列宁对资产阶级理论家土地理论的批判 . 77 第三节 列宁对解决俄国土地问题的早期主张 . 84 一、消除农奴制残余 . 85 二、归还赎金、收回割地 . 87 三、争取政治自由 . 89 第三章 1905 年革命与土地国有化 . 93 第一节 土地问题: “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 . 94 一、沙皇政府主导的两次改革的破产 . 94 二、落后的土地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96 三、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农民为了消灭地主土地占有制 . 100 第二节 革命与改良:列宁与资产阶级政党各自不同的土地观 . 102 一、普鲁士式道路与美国式道路 . 102 二、资产阶级政党改良的地主式道路 . 106 三、以列宁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人的土地革命观 . 110 第三节 土地国有化:最彻底的资产阶级土地革命措施 . 115 一、列宁对待土地国有化态度的转变 . 116 二、列宁土地国有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123 三、列宁土地国有化理论的特点 . 131 第四章 十月革命后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发展与转变 . 135 第一节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采取的土地措施 . 135 一、土地法令的通过 . 135 二、列宁对土地政策的调整 . 138 第二节 “战时共产主义 ”时期的 “共耕制 ”思想 . 140 一、国内战争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 141 二、 “只有实行共耕制才是出路 ” . 145 三、共耕制的影响 . 147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对土地政策的调整 . 150 一、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与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 150 二、新经济政策时期土地政策及其内容 . 156 三、 “政治遗嘱 ”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构想 . 161 第五章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贡献与启示 . 167 第一节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贡献 . 167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土地理论 . 167 二、树立了用革命手段解决土地问题的典范 . 170 三、指导了落后国家土地革命的实践:以中国为例 . 172 第二节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启示 . 185 一、充分认识土地问题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 . 185 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 重要的思想武器 . 187 三、必须充分地尊重农民的意愿 . 190 结 语 . 193 参考文献 . 196 后 记 . 205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1 导 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阶级社会中争夺的重要资源。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土地是一个大实验场, 是 一 个武库,既提供劳动资料,又提供劳动材料,还提供共同体居住的地方,即共同体的基础。” 在这里,马克思从广义上给土地下了一个精辟的定义,这个定义充分地阐述了土地作为一种维系人 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所体现的作用的多样性。 在土地的诸多作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土地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的来源,因此,土地成为一切自然财富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如此,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不管土地具有多么重要的自然属性,它都不可能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因为它在产权上表现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如,在原始社会中,土地所有权是以全体社会个体的土地共同所有权的形式存在的。正如马克思在谈到原始公社制度时指出的:“人类素朴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体的财产。” 处于这个共同体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土地的所 有者。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各种社会关系相互激荡、影响,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当然,其最重要的基本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了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 随着原始社会的结束,人类进入到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分化和改变,演变为奴隶制生产方式和封建农奴制生产方式,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来看,表现为奴隶主和封建地主拥有土地的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 472页。 在马克思对土地的广义定义上,更多的 是从土地的自然属性的角度出发,在这个定义中,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体,不仅仅包括人们传统思维定势中所认为的地球表面。为了说明这一点,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 66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 47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第 695页。 博士学位论文 2 地私有制。经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进入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替代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其重要的表现就是土地直接生产者的土地所有权失去了,他们要么成为佃农,要么成为雇佣劳动者,但不管是哪一种身份,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通过土地直接生产的成果被土地所有者或资本家无偿占有一部分,甚至全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利用所占有的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尽管宣称自己对土地私有权拥有所谓的“财产权的法律根据”,但这种“法律根据”本质上是违背人们意愿的,是缺乏合法性的,仅凭这种“法律根据”就无偿占有土地直接生产者的劳动成果 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行径,显然不得人心。“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的私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十分荒谬的。” 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一直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土地问题都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中心问题。 列宁在开始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伟大事业时就十分关注土地问题,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土地问题的解决是彻底消灭俄国农奴制,实现俄国农民完全解放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在列宁的革 命生涯中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列宁的土地革命思想沿袭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土地革命的诸多理论,当然,这种沿袭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土地革命思想与俄国实际结合起来,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列宁对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和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不同阶段的土地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注和深入的论述,甚至多次亲自执笔制定符合当时俄国社会历史背景的土地纲领。列宁一生著述浩繁,而关于土地问题和涉及土地革命的文章成为列宁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社会民主党在 1905 1907 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全俄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文献、革命的任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年,第 875 页。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3 在农业公社和农业劳动组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工人政党和农民、 给 农村贫民、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纲领、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对欧洲和 俄国的土地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俄国土地问题”的实质、在土地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反对者心目中的“理想国”等等,囿于篇幅,本文无法将列宁所有涉及土地问题和土地革命的文章 一一列举,但是 通过 笔者 对列宁关于俄国土地思想的 总结、 梳理 、研究, 本文 得出结论: 列宁有着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列宁对土地问题的关注最初动力来源于哪里?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土地革命思想有着怎样的发展路径?其内在逻辑为何?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在民主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中有着怎样的启示?等等。带着这些问题 , 笔者有针对性地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遗憾的是,就笔者所能接触和检索到的文献资料中(主要是中文和英文文献),还没有找到一部专门论及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专著。正是基于对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浓厚兴趣,笔者选择了“列宁土地革命思想”这个主题,希冀通过对经典作家文献和对国内外专家关于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研读,梳理和总结出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发展的逻辑理路和精神实质。笔者认为,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 义。 第一,有助于深入理解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土地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了资本主义的性质,他们认为,相对于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性。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巨大功绩就是将土地所有权弄成荒谬的东西,资本主义第一次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但是他同时又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进步是以直接生产者的赤贫为代价取得的,资产阶级通过占有土地所有权剥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成果,虽然从形式上看较于封建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其剥削阶级的角色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人民群众必须通过革命消灭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在对东方国家土地制度的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东方国家社会生产方式与西方国家有博士学位论文 4 着截然的不同特征,属于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一个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在 19 世纪 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期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亚细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属于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但是,当马克思到了晚年,特别是对柯瓦列夫斯基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一些转变,他认为东方社会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中存在着私有制的因素,并且得出东方社会土地所 有制关系二重性的重要结论。恩格斯通过对俄国农村传统土地制度的考察,也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即东方社会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中存在着私有制成分。由此进一步表明,通过革命消除土地私有制是转变当时农村自然经济基础,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前提。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土地问题的论述、土地革命的思想有着精准的把握,他将马克思主义土地基本理论与东方大国俄国的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在革命实践中忠实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土地革命思想。列宁从理论上阐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产阶级对土地所有权的 垄断,严重阻碍了俄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阻碍了生产积聚的形成,成为导致俄国农业大大落后于工业 ; 农村和城市差距拉大从而严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消灭土地私有制,彻底推翻沙皇君主制,这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解决资产阶级治下土地问题基本思想的。从“收回割地”到实行土地国有化、从重视工农民主联盟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实行共耕制等革命实践中,列宁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土地革命的诸多思想。因此,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列宁是如何将马克思恩格斯土地革命思想科 学地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中的,有助于深化对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土地革命思想的认识。 第二,有助于深化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全面了解和完整把握 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土地问题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它决定了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民族特点,正是因为认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列宁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一直非常关注,他在领导俄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不同阶段中都对俄国农村土地状况进行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也把土地问题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一环。 1917 年, 在 列宁 的 带领 下,俄国 布尔什维克党 经过顽强的斗争终于 推翻了沙皇统治, 并且 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5 联政权的建立并没有使列宁对土地问题的关注画上句号,文献资料显示,十月革命以后的列宁依然关注苏联的土地问题,正是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断 探 索,形成了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换言之,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俄国的国情。而俄国的国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现实表征,因此,列宁土地革命的思想也随着俄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在十月革命之前和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对待土地问题的态度就发生过较大的 转变,这种转变就是他对俄国国情的熟练把握和对俄国经济社会状况深入了解的具体体现。列宁对土地问题的论述形式比较多样,主要表现为土地纲领、会议讲稿和批判文章等,这几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方法、结论都比较集中和清晰。但是,关于其土地革命的思想更多 的是分散于其他大量的文献之中,需要阅读者不断地去提炼和总结,同时,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客观把握需要紧密结合当时俄国现实的社会历史背景, 还需要对不同时期列宁土地革命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性进行研究,这样才能避免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片面理解和肤浅认识。正是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 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萌芽、形成、发展等过程进行比较细致的梳理和总结,从宏观上展现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整体架构,从微观上考察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具体的内容,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列宁关于土地问题论述的断章取义以及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片面理解,从而有助于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完整的把握。 第三,有助于深刻认识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对落后国家的指导作用 列宁的土地革命思想是 列宁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 是 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具体体现。也许有人 会认为,俄国毕 竟有俄国的国情,列宁基于俄国的国情所形成的土地革命思想并不一定适合甚至有可能不适合他国的国情,因此不具有什么国际意义。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不了解和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误读。人类历史进入 19 世纪,马克思 和 恩格斯通过革命 的 实践 ,并将革命实践上升到理论,最终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他们 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由之路。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在西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那时欧洲成为博士学位论文 6 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到了 20 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心发生 了转移,从西方转到了东方。客观地来看,这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心的转移与列宁所领导的俄国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列宁以其非凡卓越的才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运用于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 俄国 ; 他在同俄国资产阶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通过革命实践创立了 一个 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布尔什维克党 ;他 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他 将马克思主义推向 了 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 的胜利 成为 了 20 世纪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为世界上经济文化落后的国 家摆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良好的范本,许多落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列宁主义的学习和推介,纷纷结合各自国家的国情走上了与俄国十月革命相同的道路。比如,列宁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影响就非常深远,毛泽东曾经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 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 ” 列宁在俄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列宁有关土地革命的思想也不例外。在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十分重视土地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这与列宁对待土地问题的态度是一致的,列宁认为“土地问题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它决定了这场革命的民族特点。” 列宁从理论上阐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产阶级对土地所有权的垄 断,严重阻碍了俄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阻碍了生产积聚的形成,从而导致俄国农业大大落后工业、农村和城市差距不断拉大以至于严重不平衡。因此,列宁指出俄国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农民为了消灭地主土地占有 毛泽东选集第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 1471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 1252页。 列宁全集(第 16卷第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年,第 387页。 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研究 7 制,为了消灭俄国农业制度中以至俄国整个社会政治制度中的农奴制残余而进行斗争。” 1931 年,毛泽东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经验,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这个土地革命路线的内容来看,它继承和 发展了列宁的土地革命思想,但又没有脱离当时中国的国情,因此调动了一切积极的革命因素,保存了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当然,列宁的土地革命思想不仅仅对中国有指导作用,对其他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印度、土耳其、蒙古、越南等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在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进行细致而完整的总结梳理基础上,就其所具有的国际意义进行归纳,通过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列宁土地革命思想对落后国家的指导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述评 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列宁无疑是一位站在 20 世纪历史潮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布 尔什维克党的创立者和苏联的缔造者,他成功领导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了俄国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改变了俄国历史的航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世界各国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在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成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各种学者关注、研究的焦点人物。我国也是较早宣传、推介列宁和列宁主义的国家,从十月革命到今天为止,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研究几乎没有间断;在国外,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研究也是比较重视的,当然,国外的研究阵地还是以列宁的祖国前苏联为主;除此之外, 西方学术界也有许多学者重视列宁和列宁主义的研究,甚至有西方“列宁学”之说。 由于列宁一生著述浩繁、思想丰富,所涉猎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下面仅就本文研究的主题,即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研究状况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和介绍。 列宁全集(第 16卷第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年,第 387页。 我国学者叶卫平是国内较早关注西方列宁学的学者之一,在其著作西方列宁学研究中,他比较系统地对 20 世纪 80年代之前西方列宁学进行了研究,参见叶卫平:西方列宁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罗塞尔维斯在其列宁之谜一文中,介绍了西方列宁学研究者对列宁本人及列宁主义的不同观点,参见 英 罗伯特塞尔维斯列宁之谜,载于今日前苏联东欧, 1993 年第 2期。 博士学位论文 8 (一)国内对列宁土地革命思想的研究状况 客观的来讲,在中国,对列宁的认识及其著作的推介从时间上来看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 换言之,在十月革命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认识列宁。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积极探索国家救亡图存的道路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无疑给那 时千百万中国人民带了希望。 1917 年 11 月 10 日,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三天,当时上海的民国日报以较长的篇幅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在这篇报道中第一次提到了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以及他的几项具体的主张。此后,对列宁本人及其思想的介绍逐渐见诸报端。 1919 年 12 月 15 日,北京新中国杂志刊载了列宁 发表于 1917 年 4 月的俄国的政党和无产阶级的任务一文 的节译,该文由 郑振铎 翻译,当时译题为俄罗斯之政党,这是在我国刊物上最早发表的列宁著作中译文。自此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中国的报刊发表的列宁著作 就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年幼儿园保教体育活动计划
- 篮球校园文化建设计划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育创新计划
- 建筑装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 财务承诺书范文及填写指南
- 服装店店长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 油漆喷涂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 港口绿化带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 高一年级学生安全保障计划
- 初中道德与法治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 冬雨季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 抖音直播带货培训
- 2025年高等数学基础考试试卷及答案
- 职工健康小屋管理制度
- 2025年江西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测试试卷
- 工地施工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 2025年数字内容创作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胖东来投诉管理制度
- 2024-2025新入职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一套】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机场管理集团鄂尔多斯市空港实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