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罗刚_第1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罗刚_第2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罗刚_第3页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罗刚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习惯。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我国文坛名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小学生还没有具备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没有那么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慢慢培养和激发他们这种能力和欲望,使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来。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二班,由于三年级刚接触写作,这一点尤为重要。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二篇日记,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写日记,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随心所欲。一二页,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也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学习、写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日记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玩出了名堂一课后,我又布置一篇作文的制作,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一年多以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日记的体会,一致认为写日记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日记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路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二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文。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二、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现代文坛名将鲁迅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的。他曾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我读书的时候,记得学过他的短篇小说祝福,当时老师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然而,我也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们学校的一位图书管理员老向。这位工人虽然年岁已大,但负责图书管理和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由他承担下来。每天早晨八点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半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这时我便加以引导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给以分析,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眼神”;有的却抓住老向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这样,学生就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而不只是单单地“看”。当然,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有的学生看到了我们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不正之风,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就是揭露阴暗面,让他们发牢骚。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确实有愚昧落后、勾心斗角,有挫折,也有失败,这些东西不承认也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学生,是家人关爱多,是承受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急风暴雨多?周围的东西是正面的多还是反而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令人痛恨,应该揭露、鞭挞,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尤其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作品。六年级时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拼搏,内容讲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忍心再复习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当年的高考,结果省财贸学院的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