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doc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doc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doc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姓名:一、写好钢笔字。(3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二、积累运用语文基础知识。(47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fi xin i ku ( ) ( ) xin f xin chn y zho( 、 ) ( )ci yo shn x wn bin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4分) 青苔(ti ti) 陶冶(y zh) 充溢(sh y) 兴许(xn xn) 稍微(wi wi) 砧板(zhn zhn) 一绺(li l) 丝缕(l l)3用“激”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恰当地填在括号里。(4分) 红军老爷爷满怀( ),向我们讲述了红四团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 )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的心情非常( )。在英雄精神的( )下,大家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才华。4在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后打“”。(4分)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生活简朴 保卫公物 (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灌溉稻田 ( )C发现问题 理想远大 参观演出 改正错误 ( )D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 ( )5下列句子中引号各起什么作用?请填上序号。(4分)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殊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1)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才乞求“自由”。 ( )(2)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 )(3)“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 )(4)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 ( )6下列句子哪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括号里打“”。(3分) (1)这个小姑娘像她姐姐。 ( )(2)这个小姑娘美得像朵花。 ( )(3)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几绺儿,不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 )(4)天空中乌云密布,好像要下大雨了。 ( )(5)在与歹徒搏斗的过程中,虽然身上好几处挂了花,但他一点儿也没有畏惧。 ( )7修改病句。(4分) (1)我们从小就应该养成读报。 (2)听了这场报告,受到很大的启发。 (3)他大约8点左右打扫完清洁区。 (4)大家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8读懂句意,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1)经常读报,( )乐趣无穷,( )开阔了视野。(2)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 )人搬来的,( )冰搬来的。(3)( )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 )可以成为你的老师。(4)( )这一天没有看报,( )会感到浑身不自在。9读一读,填一填。(4分) (1)欲知天下事, (2) ,不知则问。(3) ,老师不过引路人。(4)处处留心皆学问, 。10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是南宋诗人 。诗中作者揭示了 和 的关系,从“ , ” 这一句可以看出。(2)观书有感的作者是 ,诗人用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清澈这一事实打比方,告诉我们 。原诗我能默写: 诗中“鉴”的意思是 “徘徊”的意思是 “渠”的意思是 “为”的意思是 三、阅读感悟。(20分)(一)课内阅读。(7分)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 2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3仿写和续写句子。(3分)(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是 (2)“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第七单元练习的肚子里出来?,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许多其他的问题。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出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试提两个) (二)课外阅读。(13分)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行。 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1把短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划去。(3分)2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3分)(1)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 )(2)形容不断积累。 ( )(3)形容马马虎虎将事情办完。( 、)3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句子,用“ ”画出来。(2分)4请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2分) 5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6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线上。四、习作。(30分) 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它能为我们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