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学设计陕西省凤翔县彪角镇上郭店中心小学教师:路晓娟 2017.0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学设计陕西省凤翔县彪角镇上郭店中心小学 路晓娟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手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多角度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4、体会列数字说明和多角度描写的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等。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1、 出示文中插图,学生看图。(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2、 介绍图上的两个人物。(谁能根据预习,来介绍一下图上的两个人物)左边的是:育林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右边的是:来林业局采访张迎善的记者姜孟之。3、 引导观察细节:画上的两个人正紧紧地握着手,请认真观察这两个人的手,你发现了什么?4、 教师小结揭题:这到底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它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崇高的荣誉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来看看记者姜孟之对它的介绍吧。5、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别学词:(请同学们把预习本准备好,现在我们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能把它读准确吗?)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读记记。(指名读) (1)读准字音:铸、 岔、 栽。(2)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指名说说。)垧:土地面积的单位。东北地方一垧合15亩。层积:木材堆垛长、宽、高相乘的体积。迹地: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有重新种树的土地。次生林:原有森林经采或破坏后又恢复起来的森林。(3)指导书写:“裹”由衣字中间插入“果”字组成,书写时各部分要写扁平,写紧凑,字体不能写太长。(请同学们看课后生字,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需要注意什么?)2、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3、分组比赛读课文。三、理清脉络,认识双手:1、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2、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下面我们来给课文分段)课文结构:1、(1-3)讲作者握过的手不计其数,但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张迎善的手。2、(4-19)从各方面讲张迎善的手是天下第一大手。3、(20)抒发感受,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四、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谈谈自己见到的与众不同的手:五、作业:抄写字词,并搜集带“手”字的成语。第二课时一、导入:1、听手指歌,感悟手的美丽之处。2、欣赏各种图片,再次感受手的造型之美。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多角度学习了解张迎善的手的特点。1、了解作者生平简介。2、回顾课文层次及课文大意。3、开火车读词语及带“手”字的成语。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句子,并在课文里做批注。5、请生汇报,并出示生划出的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6、请大家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齐读一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语句旁边。7、交流学习;出示语句: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的裹住了。 找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并找出本体和喻体。 方法指导:出示图片“老松木”,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官体会:活像老松木一样的手是什么感觉? 读出这句话里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这是一双怎样的手?(板书:老、大、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重要标点体会张迎善的手粗糙而特别,为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出示语句: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引导从“深、粗、黑土色”这几个词入手,深入体会张迎善的手的特点。 指名学生谈想法。 出示手的特点:颜色深,并板书。 小结:这双手的颜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出示语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鼓皮,把手指比作老干蘑 。 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请同学们摸摸自己的手掌上是否有茧子?通过比较,体会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 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从这句话中总结出张迎善的手的特点:硬、粗,并板书。出示语句: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让生谈感受。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做一个合理的猜测: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没有指甲? 教师语言渲染激情。(板书:伤痕深) 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并板书写作方法:列数字。 组织学生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手的大小,并与张迎善的手进行比较。(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板书:大)8、小结:三、分析张迎善的手很特别的原因。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双又大又硬、粗糙、伤痕累累的手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可是年仅32岁的小伙的手啊,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并在课文中找出来。再指名回答:1、“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抓动词 “拣”“送”“插” 来体会张迎善不怕吃苦,不畏艰辛的精神。、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句子。”2、 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引入计算,计算启情。)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三次,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 (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体会张迎善超乎寻常的忍耐力和钢铁般的意志。3、“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师:正是因为张迎善超乎常人想象的无私付出,所以作者说张迎善的手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欣赏美丽的小兴安岭图片,再次感知张迎善的奉献精神和为我们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4、 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解决了心中的疑惑,明白了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四、 借助课件,引发想象,升华情感1、 联想升情出示“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透过这个省略号,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_。”同桌交流,全班汇报。2、板书写作方法:多角度描写。五、 情感体验:小结本课的写作目的:赞扬张迎善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六、知识拓展:举例说明生活中以丑为美的事例. 七:作业:请同学们为张迎善建立一份手的档案。板书设计:一双手老 大粗 深硬 伤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教学反思:一双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让学生掌握抓住主要特征多角度描写和运用数字对比的方法,在朗读中表达对张迎善的敬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时我制做了三十多张幻灯片,让学生细致的了解这双手。特别是本课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这双手的特点的句子,并让学生明白,这些特点作者是通过看、问、量、摸等方法知道的,也及时渗透写作方法,即抓住主要特征更加详细、具体、深刻的描写。讲到手的长度和宽度,厚度时,我让学生边量边说,通过比较让学生在心中深深地记住张迎善的这双与众不同的手。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张迎善的手变成了这个样子呢?从而引导学生向下文积极探索,引出一系列的数字,相机讲解用数字进行说明的方法,并通过对本课数字的一些了解,真切地感受到数字说明的好处。最后出示关于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张迎善的一双手为我们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进而体会到张迎善这个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课教学中,我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包括课堂资源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