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与鸡蛋有关的体验课.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与鸡蛋有关的体验课.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与鸡蛋有关的体验课.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与鸡蛋有关的体验课.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与鸡蛋有关的体验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瞿燕内容摘要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学会发现、体验、感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体验性写作教学以它明晰的思维训练为导引,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关键词 生活 发现 感悟 体验性写作情感体验常常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总让我们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作文材料,可我们的生活太平淡了。从家庭到学校,再回到家庭,每天就这么两点一线。校园几乎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哪有什么好的素材?”这个学生的观点,似乎很有道理,然而真是如此吗?菁菁校园,琅琅书声;大千世界,真善美丑不知多少人为之留下优美的篇章,演绎出感人的情怀。难道是他们的生活特别精彩吗?不,只是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体验的心灵,一个善于感悟的头脑。素材源于生活,只有学会发现、体验、感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而我最近所上的一节体验作文课,就证明了这样的观点。一、前奏:体验情境的创设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7,就是要求写一篇体验作文。写什么呢?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大街上那些沿街乞讨的残疾人和过往行人那种冷漠的眼神。有了,就让学生们去体会一下残疾人的苦辣酸甜吧,训练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和积极性,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当你挽着爸爸妈妈的手在林荫大道上散步的时候,被美丽风景陶醉了的你可曾看到那些残疾人?当你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欣赏电视节目的时候,你可曾想到那些残疾人?当一个个残疾人向人们乞讨时,你可曾伸出援助的手?听了这样的一段话,有的学生漠无表情,有的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还有的则心虚地低下了头。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明天我们要去做一个尝试,体验一下做残疾人的感觉。你准备做哪一种类型的残疾人呢?自己选择。”一席话激起千尺浪。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临下课之前,我吩咐他们,不管你体验的是什么角色,老师都希望你们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带好必要的道具。也许是对这样的活动感到比较新鲜吧,第二天,准备做盲人的学生,就准备了把眼睛蒙住的布条;准备扮演脚有残疾的学生,还带来了木棍。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二、序曲:感受深切的体验“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真正的体验开始了。学生们一窝蜂地挤出了教室,开始了他们为期一节课的残疾人生活。为了使他们的体验更加真实,内容更丰富一点,我给他们设计了故事的情节。做盲人的,去传达室取一本我事先放在那里的语文书;做哑巴的学生,去办公室交作业本,并要向老师表示“谢谢”;扮演腿有残疾的学生,去食堂吃饭;扮演手有残疾的学生,去体育老师那儿借排球,并拿到教室里来。过了一会儿,去办公室交作业本的两个学生最先回来了。一看见我,他们就说:“我们去把美术作业交给老师,结果她说我们是两个大傻瓜。”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抢着说:“因为我们没有说话,就用手比划,老师看不懂。”看着他们那气愤的样子,我在心里笑了。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回来了。有的拄着一根拐杖,满脸通红,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有的眼睛上还蒙着布条,一边摸索着,一边往教室里走来;有的一脸狼狈,还不时地蹲下来,抚摸着摔伤的脚;还有的一进教室,就靠在门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大有一副“上气不接下气,中间差一点断气”的架势。很多人的嘴巴里不断地嘟囔着:“好累啊 !”“好辛苦哦!”只见他们表现各异,但都非常兴奋,有的甚至还叫嚷着要去换一种角色体验体验。下课的铃声响了,可是我发现还有两个学生没有进教室。我连忙发动学生去寻找,过了一会儿,他们回来了。原来这两个学生拄着拐棍、一路跳着去食堂吃饭,累了就停下来休息,所以刚才还在回教室的路上“跳”着呢。三、高潮:淋漓酣畅的表达体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兴趣。在经历了那样感受深刻的体验之后,同学们有了想表达的欲望,想一吐为快。而我就在作文课上,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口头表达的机会。作文课上,在经过了短暂的小组交流之后,各组推选了代表开始进行全班交流。同学们纷纷举起了他们的手。有的学生说:“一开始我想,盲人没有眼睛,东摸摸西摸摸,容易有危险。而瘸子呢,要跳着走路,累。所以我选择了当没有手的残疾人,想这样省力些。可是,谁知道,要想把一只排球从一楼踢到三楼,那真的是一桩很累很累的事情。”这时候有人附和说:“是啊,为了把排球拿上楼,我累出了一身的汗,还摔了一跤。”“最麻烦的是,我好不容易把排球踢到二楼,谁知一不留神,又让球滚到了楼底下。唉!只好再从头来过。”这是另一个学生的“辛酸借球史”。扮演盲人的学生说:“同学把我的眼睛用布条蒙上以后,我的世界一片漆黑。心里一下子恐惧起来。”有的说:“我做了一回盲人,感受真是深刻。因为我的眼睛看不见,一直有人欺负我,我不知道被谁踢了一下,好痛。”有的说:“做了盲人后我知道了,做盲人真的好辛苦!想想我以前还欺负过他们,真是不应该。”还有的说:“有的同学欺负我看不见,好心地帮我带路,结果把我带到了五(3)班的教室里。我委屈得哭了,他们还哈哈大笑。”那个学生大概想到了那副情景,又快哭了。做哑巴的同学说:“不能说话的感觉很不好受。被别人误解了还不能解释,即使有人骂了你,你也只能朝他们笑,因为你根本听不见。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有的说“做残疾人很辛苦。我想,经过了这样的体验之后,我以后会去多多地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我认为做人难,现在才知道做残疾人更难!”这是我们班的小淘气汤海涛说的,真是一语惊人啊!从他们质朴的话语中,从他们的真实感受中,我发现,他们不但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感悟着生活,更是用自己的心在体验着生活。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伴随着体验。愈是体验的,就愈是真实的;愈是真实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浸染了真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四、尾声:水到渠成的写作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即使有的学生没有体验或体验不深,怎么办?我想,学生的口头表达,正是展示了自己的体验给他人看。他们体验后的表达,不仅是把意思说清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体验感染了别人。事实证明,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写作起来好下手多了,内容丰富多了,感情也真切多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草稿。看,这些题目:来到无声世界、我当了一回残疾人、黑暗的世界、做一回盲人、辛酸的借球史。一篇篇文章尽管尚显稚嫩,但却流淌着真情,充溢着诚心,洗去了虚情假意,读来让人深深地感动。一段短暂的残疾人生活,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心灵震撼,孕育了难得的风景。这里,没有华丽的言辞,惟有诚挚的心意;没有生编硬造的痕迹,惟有真情的流泻。这心意,这真情,完全来自于真切的体验,来自于深切的感受。 为什么会这么迅速,又为什么这么容易进入情境呢?原因是他们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同学们都置身于事中,亲身体验了一回。因为是亲历的事,同学们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感。体验是学生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的源泉。学生并不像以往那样在生编硬造,而都是在写生活的本身。这不仅解决了作文的“米”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这篇文章成文时间虽短,但是写得有真情实感,写出了自己心里的话,这正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所能追求的。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体验性写作教学以它明晰的思维训练为导引,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将作文的内容引向真实,使学生的情思走向更真诚。参考文献三、多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反映生活 学生习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将语言表达和社会生活相融合的过程。指导写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拘一格,除写记叙文外,还可以写童话、诗歌、散文、读后感等,让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使作文的表达形式多样、新颖。例如,针对“水资源日渐短缺”这一社会现象,我指导学生以“保护水资源”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我先通过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图片及身边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充分感受水资源的宝贵,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关注的方面描写,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文体表达。很快,一篇篇反映社会问题的文章在学生的笔尖下流了出来:有童话水滴宝宝历险记水的代言人;有以议论文形式发表看法的最后一滴眼泪的启示;有以书信形式表达的给环保局的一封信其中,散文哭泣的小河中有这么一段话:“这条河快干了,它不再属于我。它属于妈妈爸爸的童年,永远留在他们的梦中。我该到哪里去找一条属于我的河流,一条永远能留在我梦中的河流呢?”这段话字字饱含着小作者的真情,引人深思。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老师们常说作文难教,学生作文空洞干瘪;其实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自己的位置,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把作文的镜头对准学生自己的生活,广开清泉之源,自然作文内容充实而丰盈。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写作对象正是学生自己的生活。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体验式作文教学正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是应景,一开始在心里就倦怠起来。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教学设计感受亲情教学设计执教:武夷山实验小学 杨丽莉 指导:黄瑞夷设计理念学生写作文时,常常出现没有新鲜的材料可写,总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生活中很少发现令自己感动的人和事;课本中的题目也总是让学生先过上特定“要求”的生活,然后有了素材或生活感受后再写作文;而我们教师的课堂指导也大多是先让学生体验某种生活,即创设情境而后写作。长期如此,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敏感性就钝化了。所以本课尽力以学生回忆生活为主,通过事例对比来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情感,突破先让学生过某种生活,即创设课堂情境,然后再写作文的教学模式,而主要通过语言的刺激来达成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写的目的,让学生尽量不写课堂中的情境而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力求课堂结构简单一些,尽量少塞内容,减少环节,情感唤出即可。教学目标1、通过聊天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在动情中感悟,从生活中去发现闪光的亲情。2、通过多次作文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细节的意识。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教学过程一、生活常境导入,酝酿情感举例说日常生活故事问:你的爸爸(妈妈)有像刚才这位家长那样让你烦的时候吗?问:有同学说,父母亲的心里“只装着读书”,他们真不懂我们的心,你觉得他们不理解你们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那他(她)们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呢?(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细节)二、经典对比,反思认识,深化情感1. 说故事:一碗馄饨2. 短文中的人和事是否让你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呢: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感激的讲给大家听听,好吗?(1)请举手的同学回答(学生畅所欲言)。(2)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叙事中,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感动。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感动。同学们,感动我们的都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什么壮举,而是生活中细细碎碎的小举动、小事情,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然而就是这些日常中让我们忽略的细节,当我们回味品尝时才发觉这份感动。作文就在这感动中啊!生活中熟悉的,正是我们能深入细致描写得出来的。三、技巧指导,酝酿情感如何让作文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学生讨论总结。1. 真人真事,亲身经历。2. 抓动情点,由小事见真情。3.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特征化的细节。四、以笔传情,抒发情感1. 通过阅读感人的文章和同学们的诉说,想必同学们心中早已是千言万语涌上来,急待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了,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2. 学生动笔作文,教师巡视。五、佳作展示,升华情感教学理念作文教学的“瓶颈”无论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上作文课,还是全国青年教师赛课,或是省、市级一般的教学研讨课,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作文课堂大多都是其乐融融,内容丰富多彩的。但是,课堂结构无一例外都是:活动-交流-写作。就连专门研究习作指导的教授在文章里举的课例也不例外,这标志着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已进入一个高原阶段。并不是这样的课堂结构不行,而是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这样上,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前的作文课型:几乎所有的作文教学观摩课的教学流程都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活动、观察-然后说过程、感受、发现-接着介绍怎么定题目-最后写作文,师生一起评作文。在这一流程中,情境很吸引人,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如李白坚教授介绍的“做牙科医生”,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学到了许多有关牙齿的小常识;接着是回顾与交流。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有话可说,加上教师的指导、点拨、订正,学生基本上可以口述出一篇不错的作文;接下来就是学生执笔记录或说写作文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对化解作文难度,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很有效的,特别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阶段,很需要这种写作气氛。但是从作文的综合性特点看,一直这样教学就存在问题了。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写一篇作文实际上是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与其生活背景碰撞而产生的火花,是学生的先天禀赋在他生活、文化背景上的行走、跳跃,是学生充分调用内储并进行创造的过程。这就是说作文是一种综合训练,是一个较为艰难的创造活动。正是这种创造的艰难,而使作文有了挑战性,让一些学生有了害怕的心理。因而在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化解作文的难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三至六年级的课堂都以这一模式来进行教学,就显得欠缺了。在这样的作文课堂上,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得到锻炼。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活动,这就减化了学生的选材难度,学生无需动用搜索生活的思维,因为教师已经帮助学生设计好作文之境,选择好作文素材,即有米下锅了。因而,每次作文学生只期待老师给他们一个“活动”,等“米”而炊即可!怎么炊呢?请看:在针对活动,确定观察角度时,师生对话中已帮助化解;一边活动,教师会一边提问,连用什么词更准确,教师都会提醒;表达上,教师会让大家回顾过程,回顾活动过程中的对话。语言如何?句子如何?同学老师都会在说的这个阶段帮忙;怎样说得更具体、更生动,老师也会提醒,会教你用什么方法更吸引读者;怎样构思作文也即布局谋篇,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已通了思路;最后连作文题目都在课堂上讨论解决,到写作时学生只剩下写字训练的内容了,学生只需用语言把过程记录下来便是作文。以上教学,作为低年级学生入门的作文训练是很好的,但这只是训练学生的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