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指南_第1页
基于“非遗”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指南_第2页
基于“非遗”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指南_第3页
基于“非遗”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指南_第4页
基于“非遗”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指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指南目 录第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释义“非物质文化遗产”释义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章 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现实1第一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及其根源2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2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的根源4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5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5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6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延续的重要内容64、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构成部分85、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经之路10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11一、回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112、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13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20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外延与中国经验24四、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30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精神文化遗产302、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31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遗产31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32第一节 传承性32第二节 社会性36第三节 无形性38第四节 多元性39第五节活态性40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与学科体系42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视角424、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科体系48第五章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变迁50第一节 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50第二节 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政策和机构55第三节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0讨论课一: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60第二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基础教育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开展青少年荣辱观教育让校园传承成为“非遗”保护的良方报道二则守护精神家园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三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第一批省级增补名单广东省第二批省级名单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集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部分项目简介第四部分 课题研究参考资料潮汕工艺资源引进高中课程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第三批立项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书潮汕民间手工艺术资源的调查报告潮汕工艺资源引进高中课程的研究课题结题资料目录附录1: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附录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校本课程开发理论。(1)课程论。施良方在课程论中提到: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2)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是指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如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3)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间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其构建机制含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包括讨论)和意义构建。(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民间体育能强健他们的体魄,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民间音乐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闻名于世,使学生受到听觉熏陶;民间工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可以启智、冶德、可以引领创新,成就好的人格;口头文学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结合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式的,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3. 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始于21世纪初的我国高中课改,大力倡导有效教学理念,由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对有效教学理念做了阐述。崔允漷教授于2009年出版专著有效教学。根据有效教学理念,在学校“以人为本,绿色教育,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统领下,我们提出“有效教学,自主学习,持续发展”为教学策略,以教学有效性为原则,以学生主动学习,持续学习为特征,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和探索,促进了学生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文献综述4.“非遗”保护政策法规和代表作名录(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国务院于2005年3月26日颁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4)国务院公布各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及附录(5)广东省政府公布各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及附录(6)潮汕三市公布各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及附录【主要参考文献】: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2黄 挺:潮汕文化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3林伦伦,吴勤生:潮汕文化大观,花城出版社,2001年.4蔡英豪:澄海县文物志,澄海县博物馆,1987年.5澄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澄海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6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 钱爱萍吴恒祥赵晨音: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8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410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1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2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编辑室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案例点评与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13葛炳芳主编: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2002年10月 北京中央美院 “中国高等院校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