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CO)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煤气(CO)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煤气(CO)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煤气(CO)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煤气(CO)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制造中心煤气(CO)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O一三年四月一日目 次1、 总则3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43、 组织机构与职责74、 预防与预警85、 信息报告程序96、 应急处置107、 应急物资与保障128、 演练与培训129、 责任与奖赏1210、 附则 12制造中心煤气(CO)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总则1.1目的 为应对煤气(CO)中毒事故的发生,规范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提高紧急救助能力,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特制定本处置预案。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攀枝花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四川省富邦钒钛制动鼓有限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四川省富邦钒钛制动鼓有限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冶金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中毒事故的应对工作。1.4工作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1.5预案构成和管理 制造中心煤气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设备能源部、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武装保卫部及各相应生产和检修单位组成。 制造中心应急领导机构为安全环保部,综合管理协调指挥机构为应急处理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生产调度室,并负责本预案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 各单位按照职责履行煤气事故应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职责,相应车间负责制定、管理并实施有关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安全环保部是本预案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改、更新、发布本预案、并协调培训部门做好本预案的培训演练工作;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本预案的培训、演练工作。2、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四川省富邦钒钛制动鼓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大龙潭乡,占地面积约( )亩,是采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钢铁企业。目前拥有650m3高炉2座,180带式烧结机1台,球团竖炉2座。生铁产量130万吨,烧结矿年产量190万吨,钒钛球团年产量120万吨。主要产品有生铁、渣、烧结矿、高炉煤气和瓦斯灰等。2.2高炉工序生产工业流程简介 将各种炉料由矿槽经过筛分称量后卸入沟下皮带,进入料车或皮带,由料车、皮带装入炉顶料罐,炉料从炉喉进入炉内。煤粉经喷吹站送入高炉与焦炭作为炉内燃料,氧气、热风送入炉内助燃。冶炼后得到的铁水、炉渣从高炉口、渣口排出。铁水送往下道工序,炉渣送至排渣场存放。高炉荒煤气进入能动厂清洗站进行煤气干、湿式两用煤气处理系统净化,除尘净化后的净煤气进入高炉煤气主管网送往其他用户。除尘得到的瓦斯灰用作它用。2.3危险及风险 高炉煤气是高炉炼铁的副厂品,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发热量为3345-4600kj/Nm3(一大卡=4.1868j/Nm3)。高炉煤气中有30%的CO,易造成人员中毒。70%左右的氮气和CO2也会造成人员窒息。高炉煤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到一定比例,遇明火或高温至700左右会发生着火或爆炸。 。 煤气化验成分煤气种类化学成分及性质高炉煤气化学成分(%)CO24-27CO215-18H21.0-1.5CH40.5CNHM0.3N254-56重度kg/Nm31.295发热值kj/Nm33350-4500燃点温度700爆炸范围体积百分比40-70理论燃烧温度1400理论空气量比值0.83-0.852.3.1煤气主要危险区、危险源辨识事故模式危险源辨识FMECA表危险形态及控制本质安全化水平描述设备、设施、工业危险状况环境缺陷危险部位作业名称事故模式事故类别应采取的措施热风炉煤气放散口附近作业送风时煤气阀泄漏中毒1、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煤气区域安全准入制度等相关规定。2、进入煤气区域作业必须两人以上,携带报警器,落实防毒器具和安全监护。现场无报警器、既有操作室试车又有现场多人作业、既有故障风险又有失误风险等。防护装置不良、煤气阀、轴头泄露、打水造成锈穿、设备设施老化、故障。温度、噪声不合要求;照明、视线、能见度不合要求;作业空间狭小;安全通道不合要求;空气质量不良(含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燃烧时放散阀关不严煤气阀、燃烧阀维护作业管道漏阀、轴头煤气泄漏危险形态及控制本质安全化水平描述设备、设施、工艺危险状况环境缺陷危险部位作业名称事故模式事故类别应采取的措施高炉本体和炉基高炉冷却设备与炉壳、风口、渣口、水套密封作业密封不严密煤气泄露中毒1、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厂煤气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煤气区域安全准入制度等相关规定2、进入煤气作业必须两人以上,携带报警器,落实防毒器具和安全监护。多人现场作业、存在故障风险等。高炉冷却设备与炉壳、风口、渣口以及各水套密封不严。温度、噪声不合要求;照明、视线、能见度不合要求;作业空间狭小;安全通道不合要求;空气质量不良(含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炉顶设备炉顶放散、均压阀、料罐上下密封阀、探尺等维护作业炉顶设备检查维修或堵漏时煤气中毒中毒1、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厂煤气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煤气区域安全准入制度等相关规定2、进入煤气作业必须两人以上,携带报警器,落实防毒器具和安全监护多人现场作业、存在故障风险等生产时产生有害气体、防护装置不良、轴头泄漏、设备设施老化、故障。温度、噪声不合要求;照明、视线、能见度不合要求;作业空间狭小;安全通道不合要求;空气质量不良(含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煤气排水器检查与疏通水封击穿煤气中毒1、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厂煤气区域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煤气区域安全准入制度等相关规定2、保持水封有效高度和给排水管畅通。多人现场作业、存在故障风险等个别时候煤气压力过高、容易被堵塞、阀门易锈坏等。空气质量不良、自然条件存在危险等。2.3.2根据炼铁安全规程(AQ2002-2004)煤气作业类别划分,按照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规定,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 m3 (24ppm);进入煤气区域内工作时,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 m3 (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 mg/ 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不超过100mg/ m3 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在不超过200 mg/ 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min-20min。2.3.3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接触二氧化碳属级(高度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允许浓度分别为20 mg/ 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 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 组织机构与职责3、1指挥机构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中心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设在总调度室。指挥长:经理副指挥长:生产副经理、设备副经理成员单位:生产技术部、设备能源部、安全环保部、人力资源部、综合办公室、调度室、各厂第一负责人。3.2职责3.2.1指挥长、副指挥长接到调度室关于煤气中毒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入应急状态。3.2.2针对煤气中毒事故现场的状况,决定是否设备(设施)停用、人员疏散、警戒范围等。3.2.3负责检查指导各单位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和岗位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工作。3.2.4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抢险、抢修、处理重大事故:相关单位在指挥部领导下按各自的职责迅速开展有序的应急工作;动员职工积极参与,紧急处置,上下结合,协调落实,从实际出发减少事故损失。3.3应急工作纪律3.3.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都必须以最快速度赶赴并投入到指定岗位,所有重要、关键、要害岗位人员在生命未受到威胁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准擅自启停设备或脱离岗位。3.3.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指挥和调遣,以提高抢险的整体效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协调一致。4、 预防与预警 开展风险分析,防患于未然。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应急响应工作的基础,是应急行动的关键。4.1预警行动 各部门接到煤气泄漏事故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确定应对方案,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4.1.1监控与职工分工4.1.1.1设备能源部:负责高炉设备和煤气设施维护计划的制订,组织准备维护所需备品备件,安排专业点检员对设施进行检查,定期组织有资质单位进行管道、固定式煤气报警器等的检测,督促检查高炉及相关联单位、维点车间对设施的检测情况,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无误,将监测情况汇总后及时通报;组织检查煤气泄漏来源及相关设备设施状况;组织实施抢险抢修措施,减小煤气泄露扩散范围。4.1.1.2生产技术部:制订煤气区域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督促检查作业单位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协调呼吸器使用,组织对便携式煤气报警器的监测和增补,执行应急部分停产、降负荷、限产等措施的调度指令,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组织生产恢复,并设置警戒区域,安排专人值守。4.1.1.3制造中心高炉:负责热风炉等相关设备(设施)检查,并按规定建立煤气设施台帐,落实监控并做好原始记录。负责高炉冷却设备与炉壳、风口、渣口、水套等密封检查,落实各项预防措施,炉体各部位检测点的监控并做好原始记录。4.1.1.4设备能源部:负责炉顶设备等相关煤气设备(设施)检查,组织对设备(设施)检修维护,制定安装压缩空气风包。4.1.1.5其他相关单位按照指定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落实对煤气泄漏区域不能停机的岗位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和组织人员疏散,日常维护应急物资并处于备战状态。4.1.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对可能发生煤气泄漏事故进行预警。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煤气泄漏事故类型、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解除,通过电话等方式报告制造中心及告知相邻单位。4.1.3预警处置 进入预警期后,相关单位应立即采取转移、撤离或者疏散非应急工作人员及机具,同时成员单位相关专业人员进入工作状态,后勤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准备启动应急预案。5、信息报告程序 总调度室为全厂的应急指挥调度中心,负责人为当班调度值班作业长,负责调度指挥工作和对外的联系协调工作。 设备(设施)所负责的单位应当加强安全隐患的监控,对可能引发特别是煤气中毒事故险情的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总调度室。 煤气中毒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并按照事故的管理程序立即逐级上报,总调度室接到信息后立即向制造中心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行情况。 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发生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并及时续报处置过程中有关情况。总调度室电话:煤气救护站电话:6、 应急处置6.1响应程序 由现场指挥部划定负责区域,分配工作任务,在行动进程中应及时报告行动进展、新发现的情况、需要请示的问题,必需时向现场指挥部请求大型机械等条件支援等。各单位到达现场后应向现场指挥部报道 ,都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与协调。 煤气中毒事故发生后,高炉倒班工长首先响应并汇报,同时按照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执行。煤气设备(设施)泄露涉及区域人员选择安全通道撤离到安全地带,一氧化碳低于30mg/ m3(24ppm),并且各单位应指定专人清点当班人员,并将清点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如有伤员应采取“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伤,后救轻伤”的原则,实施受伤人员救护。6.2处置措施6.2.1应急行动6.2.1.1煤气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到达现场按规定职责开展抢险等各项相关工作。6.2.1.2生产技术部、武装保卫部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统计汇报受伤人员情况,并设置警戒区域,派专人值守,联系煤气救护站或医护人员到现场,安排人员在路口引导,并配合救护人员救治,同时协调应急状态下的生产组织。6.2.1.3设备能源部组织检查设备设施实施隐患状况,制定并实施设备设施恢复方案,控制煤气扩散范围,同时协助能源介质运行程序。6.2.1.4其他部门负责后勤支援和处理善后事宜。6.2.1.5出现煤气泄漏引发火灾时,启动相应火灾处置预案。6.2.2中毒人员救护6.2.2.1人员中毒症状(1) 人员接触(吸入)煤气会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2) 轻度中毒表现: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3) 中度中毒表现:除有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4) 重度中毒表现: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并发有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呼吸衰竭等。6.2.2.2处置方式 紧急救护要“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果断、方法正确、有效”。(a) 应迅速将中毒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伤者平躺,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可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治疗;呼叫伤者或轻拍其肩膀部,以判定伤者是否丧失意识;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者;观察伤者全身情况,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用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以支持呼吸和循环。在医务人员未到达前,不应放弃现场救助;待恢复自主呼吸后立即转送医院。(b)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胸部、上腹部有无呼吸起伏现象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吸声音。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c)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在立即做好保护伤者的措施后再送医院救治。(d)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伤员时头部在后,上下楼、上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6.3.2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进入煤气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准入联系制度,并且保持两人以上同行,确保一人监护,监护人员确认所在位置是否安全和在上风向,同时佩戴煤气报警器、风罩或呼吸器等防护用品;在煤气区域动火要严格执行动火证制度,在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后方可用火;破损的电气线路在未检测前,应作为带电线路进行安全防护。 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仍存在如灼烫、中毒、触电等危险,作业中必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伤害事故。6.3.3在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或副指挥长的指挥下,根据应急工作进度,生产技术部、设备能源部制定生产恢复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对修复的设备设施、动力管网等进行全面检查,在确认各方面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