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民间采风去湖北省监利县新建中学 李云华整理【活动目标】 1、借本次“采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并能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鉴别、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活动准备】 1、本次活动为期一个月,学生具体采风时间在双休日进行。课堂展示活动为一课时。 2、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阶段进行如下准备: (一)资料搜集准备阶段: (1)老师确定搜集资料的角度:a、家乡素描;b、讲我方言;c、乡土发现;d、节日探源;e、思考讨论 (2)学生按兴趣报名,自由组合,以人为一小组单位,确定小组活动的负责人。 (3)各小组分头搜集资料。(二)资料整理编辑阶段(1)各小组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编辑,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2)确定学生主持人,为活动成果展示准备好开场白和串联词。 (三)课堂展示解说资料阶段由学生主持人组织好各小组负责人在课堂上集中展示资料搜集成果。 【活动成果展示】(见学生自制的课件) 1、 由学生主持人组织展示活动成果; 2、 中间穿插用本地东南西北各乡以及县城方言进行课本剧表演的 活动,感受地方方言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 活动结束时,请学生自由畅谈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课堂展示】一、家乡素描 1、荆州简介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鄂中南中心城市,中国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和轻纺织基地,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历经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其著名景点有荆州古城、熊家冢、关公庙、章华寺、洪湖等。A、历史悠久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荆州,定治南郡。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楚文化:信仰楚俗尊凤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楚人认为自己是日神远裔,火神嫡嗣,日火皆为赤色,故而尚赤。楚地广阔,楚人的族源非常复杂,但楚王族是祝融(中国神话中的火神)后裔于史有载,尚赤之俗源远流长。B、范围辽阔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截至2012年10月,荆州市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和一个经济开发区荆州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40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75万。C、美景怡人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多片”的格局。“一城”即中心城区的荆州古城历史风景旅游区,其中包含景点:荆州古城墙,东门风景区,金凤广场,图腾柱,九龙桥,九龙渊公园,关公义园,南门景区,关帝庙,关羽祠,荆州博物馆,荆州文博园,荆州古玩城,三义街,大北门景区,太晖观,九老仙都景区,江陵盆景园,明月公园,张居正故居,铁女寺。 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500多件(套)。市区内景点:中山公园,章华寺,文湖公园,玉桥游乐园,滨江公园,万寿宝塔,菩提寺等,周边景点包括:长湖湿地保护区,纪南城考古遗址公园,郢城遗址,熊家冢遗址博物馆,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辽王墓,北闸风景区。“多片”即新建开发的松滋洈水风景区、洪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洪湖悦兮半岛温泉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白鳍豚麋鹿自然保护区,公安黄山头森林公园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较完好的荆州古城墙,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2、 历史名人:A、楚庄王楚庄王熊侣,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居于王位。楚庄王熊侣在前人的基础上,领导楚国当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楚庄王的名言是:“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庄王执政第八个年头,带兵到洛阳,“观兵于周郊”、“问鼎小大轻重”。他执政的第十六个年头,创造“县”这一地方政制,是后来秦的郡县制之胚模。庄王在内政上起用贤臣孙叔敖等,并着力发展经济,提倡勤俭,改革兵制,使国力兵力日盛。楚两次伐宋,晋国不敢出兵,宋遂臣服于楚。鲁、郑、陈相继俯首。庄王终于完成霸业。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八岭山。B、屈原屈原(前339前277)世界文化名人,战国时楚国诗人,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郢都屈姓贵族家庭。父亲伯庸曾任楚国大夫,为楚武王子瑕之后裔。屈原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楚怀王时任左徒很得信任,但为佞臣所不容。上官大夫向怀王进谗,诬屈原贪怀王之功以为己有,怀王由此而疏远了屈原,乃至免其左徒之职。秦大破楚于丹阳、蓝田之后,屈原受命使齐以修好。回郢都后,一再进谏,始则劝怀王杀了张仪,继而劝怀王不入秦。怀王俱不从,遂被秦国掳去囚死。顷襄王即位后,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掌公族子弟的教育。不久又受谗见斥,放逐于江南。他深恶楚国政治之腐败,痛感国家之沦亡,悲愤难禁,于公元前277年在湖南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学识渊博,志洁行廉,抗“溷hn浊”之世,违“工巧”之俗。他政治上不得志,遂将其理想、遭遇、忧愤、抱负形诸笔端,铸成宏伟诗篇。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的诗篇在博采民歌精华、广泛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崭新诗歌形式,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入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巨大。鲁迅赞道:“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相传屈原死后,才有了端午节,以示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为其一。C、孙叔敖l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名敖,一字艾猎,蒍贾之子于庄王十五年(前599)任令尹,是协助楚庄王完成霸业的首要人物。概括他的业绩和品格是勤国、利民、廉身六个字。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孙叔敖拜为充尹,主张“施教于民”,“布政以道”。他极为重视民生经济,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令,尽力使农、工、贾各得其便。他在汉西利用沮水兴修水利,还在江陵境内修筑了大型平原水库“海子”。鼓励农民秋冬上山采矿,使青铜业大力发展。楚国出现了一个“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全盛时期。孙叔敖还是杰出的军事家,他选择适合于楚国的条文,立为军法,对各军的行动、任务、纪律等都制定了明确规定,运用于训练和实战。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楚军在诉地(今河南正阳一带)修筑城池,由于他用人得当,计划周密,物资准备充足,30天就完成了任务。次年,楚与晋大占于邲,他辅助庄王机智灵活地指挥了这场战斗,刚一出动战车,他即鼓动楚军勇猛冲击,一鼓作气,迅速逼近晋军,使其措手不及,仓惶溃散,逃归黄河以北,中原霸主的地位便转向楚国。去世后,归葬于江陵白土里。另在沙头镇(今沙市区)有衣冠冢。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立有“楚令尹孙叔敖墓”石碑。墓在今中山公园东北隅. 司马迁评价说,孙叔敖“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D、伍子胥 l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时吴国大将。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 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荆州监利人。一说襄樊谷城人。主要政绩在吴国。辅佐过两代吴王,对吴国的强大起了巨大作用。E、岑参l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贫,刻苦读书。天宝三年(744)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天宝十三年(754),随封常清赴北庭,任节度判官,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八年边塞生活期间,其诗歌创作呈现高峰。肃宗时返京,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历初年(766768),任嘉州刺史,故称岑嘉州。后欲返故里,因蜀中战乱,终未成行,卒于成都。岑参早年写山水诗,意境新奇,后几度出塞,久佐戎幕,诗境大为开阔,着力描绘军旅生活及边塞风光,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皆为唐代边塞诗代表作。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等名句脍炙人口。陆游称誉其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传世作品有后人所辑岑嘉州诗集8卷F、张居正l张居正于嘉靖四年(1525)出生在荆州城东门外的草市,明朝宰相,字叔大,号太岳,少名白圭。参加郡试时,大司徒李士翔替他更名为居正。张居正自幼好学,5岁启蒙,7岁即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为举人,被称为“江陵神童”,驰名湖广。他幼年读书的地方,位于荆州城东门外的古柏堂。张居正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三年后由庶吉士(见习官)升授翰林院编修。他43岁进入内阁,当上了大学士。48岁成为内阁首辅(宰相)。前后主政10年。其时国家危机四伏,为维持明王朝的统治,他厉行改革,于万历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行”。万历六年提出丈量天下土地,使大地主豪强隐瞒的土地被清查出来,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万历九年又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各项杂税合并,按亩折纳,征收银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他任用名将戚继光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的攻击掠夺,使明王朝北部边关数十年无烽火之惊;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成效卓著。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了嘉、隆以来政治混乱,财政匮乏的窘境,国势出现中兴景象,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僚佐的敬重,李贽赞他为“宰相之杰”。万历十年病卒于北京,谥“文忠”。G、袁宗道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荆州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礼部会试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41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在文学上既反对模拟复古,又注重学习前人“古文贵达”的精神,先后发表论文上下两篇,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两篇论文批驳前后“七子”违反文学发展规律,倡导剽窃蹈袭、复古倒退的谬论,主张作家应“从学生理,从理生文”。万历二十六年,三袁共同发起,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吟诗撰文,抨击“七子”。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 “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现代名人:袁泉l袁泉:1996年袁泉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与章子怡、梅婷、刘烨成为同班同学。上中戏时,袁泉就与第五、六代导演滕文翼、霍建起等合作了春天狂想曲、蓝色爱情、上海纪事等影片,其中春天狂想曲获得了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奖,上海纪事获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蓝色爱情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同时获得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女演员提名。2002年,电影美丽的大脚让这位只有25岁的女孩再次夺走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桂冠。现代名人:l贺炳炎:湖北荆州市松滋人,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3、 监利县(1)介绍监利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南披长江玉带,与湖南岳阳市一桥相连;北枕东荆河水,与仙桃、潜江两市接壤;东衔洪湖明珠,与洪湖市共享天然湖区;西望荆州古城,接江陵、石首,距荆州90公里。 监利县名因三国时期东吴“监收鱼稻(亦或鱼盐)之利”而得名。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吴析华容置监利县,梁承圣三年(554年)设监利郡,元至元十二年(1276年),复设监利县。民国初监利县属荆宜道,后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监利县初属沔阳专署,1951年改属荆州专署,1994年属荆州市。 监利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名将伍子胥出生于此,三国古迹遍布全县23个乡镇场;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就曾经位于监利周老嘴镇,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诞生于监利汪桥镇。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监利是全省“书画艺术之乡”、全国“诗词之乡”、“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监利旅游资源丰富,有古三国遗址景观、洪湖湿地景观、红色旅游景观、杨林山山水景观、长江故道景观、程集古镇景观等。(2)历史名人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 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荆州监利新沟镇人。春秋时楚国大夫。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姓谢,工作渔民,湖北沔阳玉沙(今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人。大元后期伪“汉”政权的建立者。(3)新沟镇l新沟镇位于湖北省监利县西北部,东荆河南岸,与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仙桃市陈场镇隔河相望,是监利县三大县域中心镇之一。 面积150平方千米,2010年末总人口10万人,人口居荆州市监利县第三位。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生产总值6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5亿元,经济总量位居荆州市十强前列,监利县首位。新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形成于北宋初,据监利县志记载:以新沟为中心方圆百里是杨令公杨业及杨家将天波府的封地所在。先后沿称石牌楼,豆口市、七星街、晰兴口、新口嘴、新沟嘴。新沟在监利县素有“银新沟”之称,亦有监利县“小汉口”之誉。新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谢觉哉、钱瑛、孙德清、邓中夏、崔琪、姜炳炎、卢冬生、贺炳炎、鲁易等中共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都在新沟生活和领导红三军驻守、战斗过。革命胜迹有彭德怀和贺龙两位共和国元帅入党介绍人、湘鄂西创始人段德昌指挥的新沟嘴大捷(遗址有纪念碑)、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临时办公旧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三军(红二军团)军部旧址等。新沟名人:申包胥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楚国大夫。申氏,名包胥,亦名蚡冒勃苏,又称王孙包胥。据明东周列国志及清监利籍大学士王柏心同治版监利县志记载:申包胥为荆州市监利县新沟镇报国村人。楚君蚡冒之后,原与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兴之。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申包胥随昭王撤出辗转随国。后自请赴秦,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获允,乃七日不食,日夜哭于秦廷。哀公为之感动,终于答应发兵车五百乘前往救援。在秦、楚军队的反击下,楚人驱走吴国军队,收复了郢都。申包胥归郢后,昭王对他欲予奖赏,他声称请救兵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二、认识方言中国的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北方话)北京话为标准语 2 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 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3 闽方言(福建话)厦门话为标准语 4 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标准语 5 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标准语 6 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话为标准语 7 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为标准。吴方言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太湖片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吴语21个县市,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浙江旧杭州、嘉兴、湖州3府,以及浙东旧宁波、绍兴两府,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这一片分布面积最广,使用人口最多。温州话旧称瓯语,通行于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以及洞头、苍南、青田的部分地区。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 和东部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此外,东南亚、南北美洲、欧洲 各国、澳洲、南非等国家的华侨、华裔近的人都来自粤方言区, 所以国外的唐人街里最流行的中国汉语,多为粤方言。粤方言在国外不 但是一种最普遍和流行的汉语外,在国内它又是一种强势的方言。三、乡土发现1、荆州民风民俗岁时节令也就是岁时、岁事、时节、时令等事,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集体性习俗活动。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我国较早出现的一部记载地域性岁时习俗的笔记小品,反映了古代荆楚大地的社会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荆楚大地主要的岁时节令有: 一月一日:拜天地、祭祖先、贴春联、门神,放鞭炮、辟除邪恶。 一月二日:祭财神。 一月十五日:上元节(十三至十七日为上灯节)。 二月二日:龙抬头。 三月:清明节,扫墓、踏青、插柳枝于坟头。 五月五日:端午节,门前插菖蒲或艾蒿,食粽子。 六月六日:晒衣。 七月七日:乞巧节。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祭祖先。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吃月饼。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 十月一日:送寒衣。 十一月十五日:冬至,祭祖先。 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 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守夜迎诸神。 2、 荆州文化 荆州花鼓:荆州花鼓源自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荆河戏:荆河戏是湖北荆州市地方传统民间剧种,是以本地弹腔为主,吸收昆腔和高腔的优点融合而成。在明代永乐年间,沙市已有荆河戏演出,时称“楚调”。晚清至民国年间,著名戏班有“三元班”、“泰寿班”。荆州关帝庙会: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l3,荆州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人们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美食:荆州鱼糕、红烧乌龟、皮条鳝鱼、水煮财鱼、清蒸大闸蟹、清炖甲鱼、油焖大虾四、节日探源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日期: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就是春节了。风俗习惯:春节,我国城乡张灯结彩,常举行一系列喜庆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舞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晨人们相见,总要以恭贺新禧、祝君如意等来互相祝福。春节的起源: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夏节”、“秋节”、“冬节”则没有放假休息。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元 日王安石l爆竹声中一岁除,l春风送暖入屠苏。l千门万户曈曈日,l总把新桃换旧符。2、元宵节简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舞狮子等。元宵节的由来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清明节四月5日左右。唐代诗人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3、风俗习惯:拜祭祖先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王侯家。 【理解】:春城长安处处都有柳絮扬花飞舞,寒食节里春风吹拂着宫苑的柳树。天黑时汉宫内传出朝廷赐的烛火,王侯家里弥漫着蜡烛燃烧的烟雾。破阵子晏殊l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l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4、清明节的起源关于此节日缘何而起,历来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 5、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端午节起源: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民俗习惯: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挂香袋 插菖蒲 吃粽子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6、七夕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又叫七仙女),她私自下凡,与父母早逝的牛郎成亲。在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后来,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急忙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一说: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 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理解】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蜡烛发出白色的冷光给画屏增添了几分凉意,一个孤单的宫女正拿着丝绸做的小团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夜深人静寒气袭人,皇宫的石阶更是冷冰冰的,可是那个宫女依旧坐在皇宫的石阶上仰望着牛郎织女星沉思。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7、中秋节 中秋起源: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待后羿率众人外出狩猎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传说:吴刚伐桂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节。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等。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我国政府于1988年定重阳节为敬老节,每年九月初九,全国开展敬老活动,关心老人生活,请老人参加庆祝会,观看文娱演出等。重阳节的由来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名山高川,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民俗习惯:重阳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出游登高、赏菊赋诗、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