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doc 22页).doc_第1页
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doc 22页).doc_第2页
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doc 22页).doc_第3页
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doc 22页).doc_第4页
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doc 22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 题 目: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与电子政务的关系系 别:计算机系专 业:电子政务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二OO九 年 三 月 二十 日毕 业 设 计 任 务 书 2008 至 2009 学年 第 二 学期学生姓名学 号 专 业电子政务班 级指导教师 职称教研室毕业设计题目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任务书内容主要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1、在街道社区进行实习2、在街道中进行对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的资料收集3、研究电子政务在街道社区的应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发展4、探讨街道社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的重要性以及与电子政务的不可分性时间限定计划1、2009年1月15日31日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2、2009年2月1日2009年3月1日完成社区实习和资料的收集3、2009年3月2日2009年3月25日完成社会信用体系在街道社区应用以及与电子政务关系的资料收集,同时撰写论文4、2009年4月11日2009年4月25日 修改、装订论文5、2009年4月27日2009年4月29日 完成毕业答辩推荐参考资料1、喻敬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叶晓倩关于构筑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思考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3、刘邦凡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4、维普资讯 .5、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注:纸张填写不够可另加附页。 内容提要当前,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深化等重大问题,基于信息网络发展的电子政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等层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对电子政务和社会信用体系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和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认识,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广泛应用是促进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社会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建设应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尤其是在街道社区中的应用,更加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关键词:电子政务;社会信用体系;街道;发展;关系 目录1绪论51.1研究背景材料51.1研究背景材料51.2文献综述52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在街道社区的应用72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在街道社区的应用72.1什么是电子政务72.1什么是电子政务7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7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72.3电子政务在街道社区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92.3电子政务在街道社区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9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12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123.1社会信用体系的定义123.1社会信用体系的定义123.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性123.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性123.2.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维护日益扩大的信用交易的需要123.2.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维护日益扩大的信用交易的需要123.2.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的需要123.2.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的需要123.2.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133.2.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133.3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33.3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33.3.1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133.3.1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133.3.2改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143.3.2改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14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16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164.1社会信用体系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64.1社会信用体系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64.1.1信用体系与数据开放164.1.1信用体系与数据开放164.1.2信用体系与政府信用164.1.2信用体系与政府信用164.1.3信用体系与信用市场174.1.3信用体系与信用市场174.1.4信用体系与信息公示174.1.4信用体系与信息公示174.2电子政务对信用体系建设的影响174.2电子政务对信用体系建设的影响174.2.1电子政务与信息开放174.2.1电子政务与信息开放174.2.2电子政务与信用市场184.2.2电子政务与信用市场184.2.3电子政务与政府信用194.2.3电子政务与政府信用195结论205结论205.1社会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的相融、互补与一致性205.1社会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的相融、互补与一致性205.2对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205.2对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20参考文献22参考文献22 1绪论1.1研究背景材料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国家乃至个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社会信息化由政府、企业、个人信息化构成。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近年来,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兴建城市信息港,许多的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也开始通过政府的网站对公众进行披露,这不仅推动了政府、企业以及公众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整个社会的互联网应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电子政务或政府上网也出现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电子政务中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问题。1.2文献综述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2003年4月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明确提出了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的战略目标。人民网中,国务院研究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研究”课题组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提到,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2007年国务院的第17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充分标明我国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政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同时适应全球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200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要在三至五年内使中国电子政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2008年,信息化建设杂志社组织了一次面向中国大陆31个省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大型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从2008年9月份开始,12月中结束,共历时4个月。采用代表性用户重点调查与普通用户撒网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180份,远远超过了开展统计研究最少50的样本值,而且180份问卷覆盖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市、自治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中至少可以得出两个明显的结论:第一,各级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正逐渐趋同。东部和中西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资金、投入方面的差距,而不是认识上的差距。第二,网站是目前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最见效的应用项目。政府上网工程以来的网站建设起到了效果,各级政府也意识到网站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2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在街道社区的应用2.1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例如: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真正的电子政务绝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工程”,更不是为数不多的网页型网站系统。 严格地说,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早期。电子政务的概念也还在发展之中。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或事务处理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毫无疑问,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而且,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从领域看,已从三金工程扩展到目前的十二金工程;从区域看,2001年底启动了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确立了北京、上海、浙江、深圳、青岛、绵阳、南海为试点,为全国提供技术支持。 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的地区和部门开始逐渐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的地区和部门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起步。网络建设基本以外网、内部网、纵向网三个物理隔离的信息网络为主要模式。 在信息化政策法规方面,各地、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行业、地区特点制定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尤其是电子签名法已经出台。 在组织建设方面,各地、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许多地区和部门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将信息化工程列为“一号工程”,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专门机构并将其列为行政编制。 近几年,电子政务建设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信息安全、电子签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市场也活跃起来。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1年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年增长率都在20%左右,2003年市场规模已达到332.1亿元。 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应用整体市场规模为332.1亿元,其中硬件产品市场规模222.6亿元,软件产品市场规模54.2亿元,信息服务市场规模为55.3亿元。 硬件采购是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投资的主体部分,软件和信息服务在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投资比例约为33%。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4次重要会议。在历次会上,都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2001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要从中央政府抓起,进步加快和完善“金关”、“金税”、“金卡”、“金盾”等工程的建设,明确把电子政务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表明我国政府全面推动政府信息化进程的启动。 在2002年7月3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了信息化建设着重抓好电子政务。 在2003年7月22日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上,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国家信息办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汇报,强调我国信息化建设既要加快步伐,又要从实际出发。 在2004年10月27日刚刚闭幕的第四次会议上,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扎实推进电子政务,要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电子政务规划工作,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同时我国还制定并颁布了与电子政务相关的重要文件,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6项电子政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电子签名法以及图1-2007年国务院的第17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图1-2007年国务院的第17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3电子政务在街道社区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区县信息化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随着城市信息化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建立街道机关内部局域网、建立综合数据库、形成一套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新的办事流程、构建街道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社区在整个社会运转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街道成为条块的结合点,成为政府管理、为民服务的最前线,例如图2-和谐社区电子政务平台业务。街道每天要作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大量的信息汇集到街道,街道原有的手工管理,靠纸和笔办公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了给社区民众提供高效、快捷、便利、优质的管理和服务,站在新世纪的高度,街道领导希望构建街道办事处的信息化社区。针对这些问题,社区管理部门急需一套针对社区管理应用的信息化系统加以解决。图2-和谐社区电子政务平台业务 任何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均是为政府的业务运作、管理而实施的,因此,街道的工作目标:一是发展本地经济,二是营造健康生活社区。在服务于这二个街道目标的要求下,先来看一下目前的街道信息化现状。 各职能部门使用单机OFFICE软件来进行文件的编辑、打印,少数部门使用了某些业务软件,如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使用了保障局的就业保障软件,财政审计科使用了财政软件,但这些软件均是一个个孤立的信息点,无法为街道的管理、决策带来综合性的有效信息。 上述现状会造成各部门的工作均是纵向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而街道工作从工作性质上,越来越趋于扁平化、综合化、协同化、服务化、代理中介化,如非典防治工作,它不仅是爱卫办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要求我们从组织、思想、企业、社区等全方位来协同工作才能成功,上述的信息化现状可以说是有碍于我们街道更有效的政务工作协同,并且也会影响更好地实施街道的本地化经济和社区发展。 街道电子政务门户是一个解决上述封闭信息条块,以及更有效实施街道政务协同的一个解决方式。它使街道各类政府工作人员在一个一体化的内部综合管理系统中不仅提交和获取本部门的有效信息,也提交和获取其它部门的信息,使大家能基于这样一个IT系统来支持更有效的政务协同、管理、决策等工作。 街道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覆盖了各层管理支持作用的信息系统。它内含的内容发布、搜索、工作流、信息集成、应用集成等功能,不仅可以支持低层的业务执行管理,如办公业务、部门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还支持中、高层的计划、管理、综合等,如重要业务审批流程、任务安排、采购审核、项目管理、综合查询和分析、审计查询等。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3.1社会信用体系的定义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它是一种社会机制,具体作用于一国的市场规范,它旨在建立一个适合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即从以原始支付手段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的健康转变。这种机制会建立一种新的市场规则,使社会资本得以形成,直接地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扩大一国的市场规模。对于现代的市场交易环境而言,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接受信任的一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获得的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而上述时间期限也必须同时被授予信任的一方认可。3.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性3.2.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维护日益扩大的信用交易的需要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基本上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中不仅银行信用关系日益广泛,而且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规模也不断扩大。适应其需要,与市场经济信用关系发展紧密相连的“社会信用”的作用机制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维系市场经济中各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从这一意义上说,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经济生活中信用交易越来越多,而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给经济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与此相反,如果建立起完善的国家信用体系,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3.2.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秩序相当混乱,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直接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的障碍。因此,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简单地依靠一次又一次的突击大检查或“严打”等形式来解决问题,而必须要靠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则,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3.2.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际上先进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拥有完善的国家信用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外在约束力量,规范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使之合乎市场经济诚信准则的要求。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还较差,企业整体信用程度较低,这将严重制约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信用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同时,国内信用秩序混乱也将影响到我国吸引外资的环境,直接影响外国投资的投向,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国际惯例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这样才能与更多的竞争相抗衡。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当前,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直接导致不少企业陷入危机。面对这种情况,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项当务之急。3.3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3.1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总体上看,至今尚没有系统的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公平的信用评估体系和技术,没有统一的信用数据库,没有完备的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市场化运作的各类信用服务公司,没有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信用制度背景条件下,合同违约、恶意逃债、偷税逃税、走私骗汇、假账、假货、假证等失信行为屡见不鲜。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信用缺失已经导致了信用危机,成为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信用危机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加大了社会交易成本,败坏了社会风气。产生信用危机的根源不仅在于我国市场经济实践过程短,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信息不对称等,更主要的是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职能缺位。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单靠市场经济的自发演进作用和市场主体的呼唤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外力的推动,要有政府的积极作为,即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发挥倡导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政府规划设计、制定法规、规范监管来推动信用体系的建立。3.3.2改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首先,政府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诚信为本、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氛围,并在全民中树立新的借贷观念、消费观念,扩大信用交易规模,打开信用交易市场,通过新的信用理念,催生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其次,尽快确定国家宏观的信用管理部门,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并对建设进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序实施,整体推进。这一部门可以叫做“国家信用管理局”,其职能是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做出统一规划,对信用行业进行统一管理。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能简单地交由某个政府职能部门来兼管,因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复杂性使任何一个政府职能部门都无法以兼管的形式完成全面协调和总体规划的任务。再次,政府应着力于市场体系建设。政府要监督市场运行,建立市场主体和客体的市场进出秩序、市场交易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仲裁秩序,减少市场主体博弈规则中的“盲点”和缺陷,避免或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大多还是由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掌控,我国信用信息商业化、社会化的法律环境和市场条件还不具备,单靠信用专业机构难以开展征信业务。政府应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加快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依托政府公共电子政务平台推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化,加快统一的信用信息市场的形成。加快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的开放,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权的原则下,向合格的征信机构开放信用数据,支持社会征信服务行业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得信用信息资源。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关系4.1社会信用体系对电子政务的影响社会信用体系是在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内,通过打破信用信息的不对称,发挥社会失信惩戒功能,进而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制约机制和维护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呼唤政府职能的转变,信用政府的打造同样也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推动。4.1.1信用体系与数据开放从纵向来看,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是由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信用监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教育体系、失信惩罚机制等多个子体系相互交织、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征信数据的开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目前,信用数据的部门垄断依然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阻碍。我国80%左右的征信数据资源由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财政、审计、质检等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掌握,各部门对征信数据的严格屏蔽,造成征信数据采集的难度大、成本高,信用专业机构难以全面得到涉及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征信数据,因而无法依靠征信数据公正独立地进行市场化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最终导致政府数据资源的相互割裂和严重浪费。征信数据是专业信用服务机构的生产原料,是失信惩罚机制形成的基础。没有征信数据的开放,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无从谈起。在我国,征信数据的开放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征信数据向专业信用机构开放,使专业信用机构能够合法、真实、迅捷、完整、连续和公开地获取,并有效地运用于信用服务市场。4.1.2信用体系与政府信用从横向结构看,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分为政府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是前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关键,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市场规则的执行者。建设政府信用,既要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又要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因此,政府信用既包括政府的行政信用,也包括政府的经济信用。政府行政信用是政府在管理国家和调控经济的过程中履行相关承诺的能力和意愿,其实质就是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和规范服务。而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因此,电子政务建设是全面打造政府行政信用的有效载体和手段。4.1.3信用体系与信用市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在“政府启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下展开的,在建设初期,尤为强调政府的作用,只有通过政府推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数据瓶颈问题。同时,政府应依托电子政务建设,通过各种有效方式,积极推动专业信用服务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的广泛运用,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4.1.4信用体系与信息公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通过对企业、个人的原始信用信息,或者对经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加工处理后的信用信息的合法披露,引导市场交易主体对交易对方的信用进行有效甄别和科学管理,形成由社会和市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公众服务门户网站对相关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依法进行披露,从而推动失信惩罚机制的形成。4.2电子政务对信用体系建设的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完成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整合各种社会和市场资源,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市场要素的参与,无疑更具基础性和根本性。4.2.1电子政务与信息开放数据的开放、交换与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的指导下,电子政务建设要打破原有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状态,构建公共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不同的数据资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乃至跨边界的协同应用平台,有效解决政府信息与公众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的开放与流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征信难的问题。例如图3-电子政务建设的构架,如果这样铺开网络,那么公众对数据的开放、交换与共享便不是什么问题了。图3-电子政务建设构架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据开放,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数据资源。通过运用信用管理技术、信用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征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挖掘,也会使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库数据更加准确、真实和有效,从而使政府的决策和公众服务的科学性、客观性大大增强。同时,在电子政务信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科学统一的征信标准,建立起覆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采集与交换系统,从而实现基于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库的全社会信用信息的依法开放和交换共享。4.2.2电子政务与信用市场以公众服务为中心,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样,电子政务的较高层次应该是业务外分,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可能多的利用社会其他资源,采取业务外包或外分的形式,将一些事情交给市场去完成。业务的外包或外分,也给信用中介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政务中的信用信息采集、信息公示、信用评价以及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信用标准体系的开发等,都需要以独立第三方存在的信用专业机构的支持。同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通过政府与信用专业机构的密切合作,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4.2.3电子政务与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建设既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电子政务的目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通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改革行征审批制度、简化行政环节、规范行政手续、推动信用中介机构和中介服务健康发展等措施,有利于政府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政府服务效能的极大增强。5结论5.1社会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的相融、互补与一致性社会信用体系和电子政务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