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五指山思源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公开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海南省五指山思源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公开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海南省五指山思源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公开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海南省五指山思源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公开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4页
海南省五指山思源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公开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2 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 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第一次 先学后教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自学指导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一 1段 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林 二 2 3段 渔人进入桃源 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三 4 5段 渔人离开桃源后 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再寻桃源 段落层次 桃花源记 5 8 9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第二次 先学后教 感知文意 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 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一边读 一边在课文中画出句子 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 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 渔人入山后 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 5 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6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7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8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源人为什么 皆叹惋 9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感知文意 合作探究 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2 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 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曲折 隐蔽 幽深 风景幽美 4 渔人入山后 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环境优美宁静 5 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生活安乐幸福 6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热情好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7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8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源人为什么 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 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9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 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 民风淳朴 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根据以上分析 请你归纳桃花源的特点 文章结构 为什么寻不到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桃花源 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 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 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当时社会动乱 政治黑暗 民不聊生 作者对此现实不满 就虚构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理想境界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 反对战争的愿望 但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总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 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的情形 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本文通过虚构一个理想的 世外桃源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生活的不满 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主题思想 这节课 我们走近了陶渊明 了解了陶渊明 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但他对理想的追求 对黑暗现实的否定 还是值得肯定的 岁月流逝 沧海桑田 多少年过去了 与东晋时代相比 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 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同学们 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 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结语 1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至少三个 2 突出 桃花源 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突出社会平静的句子是 3 突出 桃源人 和平劳动 幸福生活的句子 巩固练习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巩固练习 3 作者在文中说 不足为外人道 的原因是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理想生活 没有什么值得外人夸耀的地方 希望过平等自由的理想生活 既为下文再寻不见桃花源埋下伏笔 又表明桃花源人怕重遭乱世 d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表明作者对桃花特别喜爱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客观存在的 其他人无法找到桃花源是因为桃花源已经搬迁了 a 作业 背诵全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2 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和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请同学复述世外桃源的故事 第一次 先学后教 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 自学指导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渔人的行踪是 发现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第二次 先学后教 感知文意 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 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一边读 一边在课文中画出句子 感知文意合作探究 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 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 渔人入山后 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5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 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源人为什么 皆叹惋 7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8 渔人出桃花源时 处处志之 再来寻找的人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 文章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 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风景幽美 3 4 渔人入山后 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环境优美宁静 生活安乐幸福 5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热情好客 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源人为什么 皆叹惋 明确 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 也为世人饱受战乱之苦而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惋惜 7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既表明桃花源人不愿意外人来打扰 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又为下文再寻不见桃花源埋下伏笔 8 渔人出桃源时 处处志之 再来寻找的人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 文章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强调桃花源是 并且只是一个虚构的 理想境界 明确 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 宁静 和平 自由 和谐的理想社会 生活 的追求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虚构一个理想的 世外桃源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生活的不满 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至少三个 2 突出 桃花源 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突出社会平静的句子是 3 突出 桃源人 和平劳动 幸福生活的句子 巩固练习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巩固练习 3 作者在文中说 不足为外人道 的原因是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理想生活 没有什么值得外人夸耀的地方 希望过平等自由的理想生活 既为下文再寻不见桃花源埋下伏笔 又表明桃花源人怕重遭乱世 d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表明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