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doc_第1页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doc_第2页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doc_第3页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doc_第4页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一)送别诗1、表达离愁别绪,写得缠绵凄切或依依不舍。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送别诗也可以表达一种劝勉鼓励之情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操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二)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三)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寓情于景,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 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二)怀古诗(咏史诗) 主要主题: 1表达物是人非、世事变迁、人事沧桑之感. 2借古讽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或对当朝廷的劝谏和不满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世事变迁的沧桑之感。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羁旅诗 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往往表现内心的凄清、伤感 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操练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四)田园诗 寄情山水,远离世俗,热爱大自然。表达一种闲适愉悦的心境,远离官场、超脱凡俗、归隐田园的心志和向往,也可以流露怀才不遇惆怅。 操练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五)边塞诗 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或对故园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语言豪迈雄浑,充满激情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咏物诗 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七)写景诗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操练例一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2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例二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仰视 低头 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八)宫(闺)怨诗 从女性角度,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一般写得缠绵哀怨,情真意切。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诗词按思想内容分类不外乎以下几种:1.送别诗。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类。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情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春夜洛城闻笛2.怀古诗。其主题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对比,来感慨物是人非,盛衰无常;一类是借古讽今,借以劝谏当朝统治者;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怀念、仰慕之情,抒发自己对建功立业的志向,或报国无门,英雄迟暮的个人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3.边塞诗。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的诗歌。或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卫家国;或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如征人怨4.思乡诗。大都和战争、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诗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安宁生活;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情人的牵挂之情。如李白的菩萨蛮5.咏物诗。常与言志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品质、理想或精神。如苏轼的卜算子咏梅。6.写景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7.伤春伤别诗。是借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8.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9.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疆征戍的夫君的思念。古抒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是借景抒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有咏梅石灰吟等。2.描写手法。可分为:(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有动静相衬,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声寂相衬,如“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乐哀相衬,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联想和想,又叫虚实结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对比。(4)白描(使用最简练的语言文字,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文字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双关、互文、比兴。(1)比喻:诗人借助比喻摹形绘声,传情达意,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比喻经过联想点化,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拟:融情于景,引发读者联想,突显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3)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饶有风趣,耐人寻味,表达一种含蓄、委婉的情感。(4)互文: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避免词语单调重复。(5)夸张: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更突出、更鲜明表达事物作用,作者依靠想像去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去艺术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6)对偶: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7)借代:使语言简练、含蓄。(8)设问:中间设问,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9)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10)反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11)用典: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12)比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的实例分析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的实例分析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1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3借景达情 常用写景方式有:(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2)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赏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5)虚实结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6)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7)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