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 (2)样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 (2)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时间分配讲授练习818分222分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 本课时教学,先通过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出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而引入了负数这一概念。 从而让学生感知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1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 (11)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等等。 (22)说一说“零下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22揭示课题师生共同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1教学例11 (1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2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33)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 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 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的说明。 22教学例22 (1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22)说一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33)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33认识负数 (11)联系“16C C”和“-16C C”以及“500”和“-5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22)什么是负数 (33)讲解负数的读法。 (44)什么是正数。 (55)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数和负数,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异同。 (66)关于00。 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44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第 11、第22题。 55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对负数有了哪些认识。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133题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认识负数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 16、- 500、-0. 4、-83,这样的数叫负数。 -16读作:负十六-500读作:负五百-0.4读作:负零点四-83读作:负八分之三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以生活来引入“负数”这一概念,让学生感知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以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捕捉学习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时间分配讲授练习818分222分教学理念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创新活动,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教学目标 1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3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直尺等教学流程 一、复习: 1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85.66+0.9-47+81100- 82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一)教学例3: 1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 11、 22、 33、 44、 55、 66、77) 22、出示例3: (1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完后交流。 (3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它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5)总结:我们能够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6)引导学生观察:A A、从00起往右依次是?从从0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51.5和-5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5和-51.5处,应如何运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77)练习:做一做的第 11、22题。 (二)教学例4: 1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3、通过讨论,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8在-66的左边,所以-88-6”。 5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6,但是-8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负号后面的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 66、总结:负数比00小,正数比00大,负数比正数小。 77、练习:做一做第33题。 三、巩固练习 11、练习一第 44、55题。 22、练习一第66题。 四、全课总结 (1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2)负数比00小,正数比0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我们能够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负数比00小,正数比00大,负数比正数小。 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发现负数的比较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特征、底面、侧面、高以及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等时间分配讲授练习616分424分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柱,这样,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 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目标 1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新课 11、圆柱的认识。 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 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柱)教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小结:圆柱的特征(能够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2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想象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做第 11、212页“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底面(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圆柱高有无数条长=圆柱的底面周长侧面沿着一条高展开长方形宽=圆柱的高课总后结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柱,学生兴趣很高。 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从中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时间分配讲授练习515分525分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 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1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教学流程 一、复习1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新知1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22、教学例3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 (2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2 (3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呢?(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能够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33尝试练习。 (11)求下面个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2.5dm,高0.6dm。 底面直径8cm,高12cm。 (22)求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积是40c c,侧面积是25c c。 底面半径是22dm,高是55dm。 4.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体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第5588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课总后结本课时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发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在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放手给学生自己练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时间分配讲授练习616分424分教学理念数学课堂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1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纸制一顶厨师帽教学流程 一、旧知铺垫11一个圆柱高020厘米,底面直径212厘米。 (11)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 (22)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33)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22计算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 10cm1.5m8cm0.8m 二、探索新知11教学例44(11例)出示例44。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它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 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这道题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4或比4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1。 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帽子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冒顶的面积:3.14(2022)22314(平方厘米)需要用面料: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22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3尝试练习一种圆柱形流水管,每节长度为1.2m,横截面直径为0.5m,制作020节这样的流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4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5课堂小结:在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二的有关习题。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例例4一顶厨师帽,高828厘米,帽顶直径0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帽子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冒顶的面积:3.14(2022)22314(平方厘米)需要用面料: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圆柱表面积计算的知识,引入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能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时间分配讲授练习515分525分教学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目标 1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教具或电脑课件教学流程 一、旧知铺垫11计算下列长方体的体积。 115cm20cm8cm30cm5cm5cm22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 积。 (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11。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例55) (1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能够得到大小相等的6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3)通过观察,归纳公式。 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底面积与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圆柱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计算公式,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 V表示圆柱的体积,S S表示底面积,h h表示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该怎样表示?(板书:V=Sh)22练习:教材第020页的做一做33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哪几个条件?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三第11题。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 V=S h课总后结本课时教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解决有关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时间分配讲授练习515分525分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等教学流程 一、旧知铺垫11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2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1)底面积是21.2,高5m。 (22)底面积是48cm22,高20cm (33)底面积是25dm22,高0.2dm 二、探索新知1.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 r和高h h,能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能够怎样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V=r r22.h2.教学例6. (11)出示例6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2)学生尝试完成例66。 杯子的底面积:3.14(8822)223.1444223.141650.24(cm22)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3)502.4(ml)答4: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33尝试练习。 (11)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 (22)练一练。 一个圆柱形柱子,底面周长是25.12dm,高30dm,这个柱子的体积是多少?44课堂小结。 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哪一个条件是不变的,哪一个条件是能够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三第2255题。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例例6杯子的底面积:杯子的容积:3.14(8822)225024103.144422502.4(cm33)3.1416502.4(ml)50.24(cm22)答4: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课总后结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练习课时间分配讲授练习212分828分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准备习题卡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11说一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能够是什么?33算一算。 (11)底面积是35cm22,高是10cm。 (22)底面半径是5cm,高是6cm。 (33)底面直径是80dm,高是15dm。 (44)底面周长是25.12m,高是5m。 二、解决实际问题 11、练习三第7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2、练习三第55题。 (1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 VSh,所以h hV VS S。 也能够列方程解答。 (2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已知条件问题s s和h hv vr r和h hv vd d和h hv vc c和h hv v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33、练习三第88题。 (1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2米,高为50.25米的圆柱。 (2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4、练习三第 99、010题 (1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 99、010两题。 (22)评讲第9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l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 VSh) (33)指名说说解答第0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 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练习课V V=sh hh=v vs s课总后结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前两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系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七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间分配讲授练习414分626分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习题卡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11说一说。 (1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33)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公式)。 (4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22算一算 (11)一个圆柱侧面积是450.24平方厘米,底面积是612.56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010厘米,高0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3选择题。 (将正确的答案划掉) (1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 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 2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已知条件问题底面积高体积底面半径高底面直径高底面周长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七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容积、体积)。 ( 3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4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二、综合练习1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1)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22)两个圆柱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33)圆柱底面积和高都扩大22倍,体积就扩大44倍。 () (4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多扩大22倍,体积就扩大44倍()22一个圆柱体积是294.2立方厘米,底面直径4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3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8米,池深33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修好后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 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 V=sh课总后结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时间分配讲授练习515分525分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锥,这样,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锥。 并通过测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目标 1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22、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圆锥形实物、圆锥形教具教学流程 一、复习 1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1、圆锥的认识 (1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 (22)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33)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O) (44)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55)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2、小结圆锥的特征(能够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3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5、虚拟的圆锥 (1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能够形成一个圆柱。 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1、做第4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2、练习四的第11题。 (1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能够指出。 (2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3完成练习四的第22题。 四、总结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一个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只有一条)一个侧面(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课总后结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锥,学生兴趣很高。 在认识圆锥的特征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测量圆锥的高,从中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时间分配讲授练习818分222分教学理念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说话语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回顾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和运算技能,让学生感知归纳、类比和总结的能力,并能用清楚、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学习的过程。 教学目标11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锥体积。 22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3进一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容器教学流程 一、复习 1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 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 (5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31)板书:圆锥的体积31圆柱的体积31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31Sh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22、教学练习四第33题 (1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4题。 44、教学例33 (11)出示例33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44第)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6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6688题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板书设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31圆柱的体积31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31Sh课总后结本课时教学,在教师的知道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利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解决有关的问题。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锥体积的计算时间分配讲授练习212分828分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2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习题卡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1.说一说圆柱、圆锥的体积关系。 2.做一做。 (11)一个圆柱底面积是612.56平方分米,高66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22)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94.2米,高11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33)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44厘米,高是55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 二、引导练习 (11)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29.42米,高2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中74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引导提问:这个麦堆是什么形状?小麦的重量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解决问题?你想怎样列式计算? (22)一个圆锥形铅锤,底面直径44厘米,高99厘米,每立方厘米钢中87.8千克,这块钢坯中多少千克?引导提问:你见过圆锥形铅锤吗?什么样的?介绍一下。 你想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流程请你列出算式解答。 解答过程中,你认为要注意哪些问题? (33)一个圆柱底面积是4314平方厘米,高88厘米,一个圆锥和它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引导提问:求圆锥的高,要知道什么?这里的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锥的高?小结。 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3倍,圆柱高是圆锥高的31。 同样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31。 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锥体积的计算当一个圆柱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输安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用水安全测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各项护理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考核题库及答案解析
- 社区护理学(中级)题库及答案解析
- 湖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年度综合能力评估
- 淄博市人民医院运动平板试验资格认证
- 岗前培训考试测试3及答案解析
- 亳州市中医院护理时间管理考核
- 南昌市人民医院喉癌部分切除术操作资格认证
- 《抖音高活跃群体研究报告》
- 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耐久跑教学设计 (表格式)
- 海关法律法规培训
-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家蝇传播疾病机制研究
- 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1年新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课件-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 心理咨询保密协议(2024版)
- 石化和化工行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与评估
- DZ∕T 0212.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