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样本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样本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样本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样本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样本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课时授课计划课题1窃读记课时2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窃、腋”等7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4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 一、直奔“窃读”。 整体感知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三、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第一课时 1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能够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2。 整体感知课文。 a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 b认读生字词。 c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11。 边默读课文边用“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22。 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来学习网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句子:b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根据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分段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边读边画小组内初步交流读句子体会情感(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四、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五、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仿佛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33。 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 c相机指导朗读。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 )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能够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能够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能够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33。 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44。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细读句子谈发现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能够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再有感情朗读自读学生默读勾画感情朗读观察课文插图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听理清层次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板书设计1窃读记快乐惧怕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课后反思课时授课计划课题2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时1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以读代讲,感受文章,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难点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 一、揭示课11。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2。 质疑问难:读了课题,齐读课题互相交流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题。 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3。 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4。 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1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2。 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4。 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11。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文,边完成表格。 22。 各组派代表汇报,其它组员能够补充。 33。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 b1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 d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激发阅读兴趣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自读,边读边画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自学字词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比赛读,读得动情。 小组补充多名学生比赛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谈一谈板书2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设计多读书、读好书课后反思课时授课计划课题33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时2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侣、娱”等4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9个生字。 22。 背诵课文第77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带讲,进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生字词卡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再读课文。 理清层次11。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能够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 今天,我们学习第3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2。 齐读课题。 释题。 (侣:伴侣。 )3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1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3。 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4。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书上作批注。 11。 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激发兴趣齐读课题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默读课文,书上作批注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四激趣读文,深入感悟五积累运用,升华认识22。 齐读课文第5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3。 课件出示关键句子:a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c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论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44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5。 有感情地朗读第446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理由。 11、自由读第7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 ()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22。 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 用上。 “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33。 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44。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 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试着背一背第7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来来22。 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33。 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自由读句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齐读第66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见解板书33走遍天下书为侣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一遍又一遍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设计课后反思课时授课计划课题44我的“长生果课时1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扉、瘾”等212个生字。 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一谈话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 感悟体会11。 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 22。 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1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2。 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馈”声母是k k。 33。 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11。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22。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a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指名读课题同学们阅读课文。 自读课文变读边画(书是“我”的“长生果”。 )(作者非常喜欢书。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四积累语言。 交流感受b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4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3。 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4”。 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为什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长生果”呢?11。 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2。 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感情朗读交流最受感动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语言板书设计44我的“长生果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别出心裁、呕心沥血课后反思课时授课计划课题我爱阅读课时1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习作时,尝试运用在阅读中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如设问、反问、比喻、举例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教学重点运用在阅读中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教学难点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分别指导,构思文章窃读记中的林海音、我的“长生果”中的叶文玲,这些作家们童年时读书的经历令人回味无穷;苗苗与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受益无穷。 这一两周里,我们围绕着“读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这节课,就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在笔端记录下你与树之间难以忘怀的故事,记录下你对阅读的不凡见解吧。 、阅读提示,选择题目: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根据自己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这节课,请大家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确定好自己的写作范围和题目。 、小黑板或者幻灯出示:读书故事或体会。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看法。 把三种题目的点拨要点分发给做出不同选择的学生,然后独立阅读,并酝酿自己的写作思路。 有疑惑者与老师交流探讨:、读书故事或体会:点拨要点:记录你和书的故事和体会时,别忘了像林海音那样,把你的心理活动真实、细致地描写出来哟。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在富有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你的习作构思和落笔算得上别出心裁吗?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时,不妨选用一些读书名言,为文章锦上添花。 、参考题目:骗“来的书、我落入了书的“陷阱”、买书、最珍贵的礼物、“恨”书、书伴我成长、我与书邀游、采访记录:点拨要点:再看一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注意采访记录的格式。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明确本次习作内容阅读提示选择题目根据自己的选题接受引导读书故事或体会习作内容的指导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名字能够用全名写出,也能够像下面的例文一样,用“问”来代替采访者的名字。 把谈话的记录写得清楚、明白;叙述的口吻要自然,符合人物的身份。 在采访记录中要突出你和被采访者对读书的见解,使人读了能引起思考。 、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点拨要点:能把辩论队员的主要观点、引用的名言格言、列举的事实等,比较真实、全面地在作文中写出来。 抓住辩论队员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浓墨描写,并不时穿插描写同学们的反应和表现,再现辩论时的激烈。 表达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时,要摆事实、说道理、多举例,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充分有力,有说服力。 参考题激烈的辩论赛、开卷是否有益记一次辩论、“刀光剑影”论“开卷”、开卷一定有益吗、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能够是全文,也能够是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赏析中注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 采访记录习作内容的指导记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习作内容的指导进行习作自行修改组内互读互改修改习作优秀习作赏析评价板书设计我爱阅读读书故事或体会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课后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反思课时授课计划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4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继续深化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22、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44、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交流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难点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 、搜集关于读。 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回顾“词语盘点”口语交际谈话导入自主准备、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组织一分钟记忆竞赛、一分钟抄写竞赛。 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这是书的力量。 书包含了世界万物,人间真情。 “我”爱读书,因而“我”有窃读的乐趣,与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更觉读书有益;作家的经历,让我们领悟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更坚定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的信念;得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道理。 的确,书籍是智慧的工具。 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有所得。 那么,在本节课中,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读书的乐趣吧!。 、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课件出示内容:说说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 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说说采访的心读一读记一记激发读书的愿望默读明确交际内容进一步明确交际内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畅所欲言日积月累得体会。 展开讨论,开卷是否有益。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合作成组,小组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互评互说,进行练习。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交流,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已自主空间,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激情导入: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尝试理解: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背诵名言。 、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拓展积累。 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 张潮、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容及形式。 畅所欲言。 小组交流讨论重点讨论读书的益处,以及怎样进行高效的进行读书。 以小组为单位展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练习背诵。 (个人背,同桌背。 )指名读背。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进行收集后交流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回顾拓展日积月累课后反思课时授课计划课题5古诗三首课时2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准备11。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2。 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二、整体感知。 直奔重点 三、赏析诗句。 感悟诗境11。 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诗题。 1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2。 指名读,正字音。 特别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3。 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指名交流。 55。 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11。 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2。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33。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44。 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55。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看图听老师的解说,激发学习兴趣读题边读边画小组内初步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生齐读。 指名答。 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填练习题,巩固知识。 (学生口述)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四品评诗句。 升华情感 五、回归整体。 深化体验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11。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66。 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77。 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laixx。 88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99。 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0。 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11。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2。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11。 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2。 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3。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4。 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66。 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11。 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有感情的朗读。 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再有感情朗读(指名答。 )感情朗读(指名答。 )。 学生上台指明。 (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能够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读古诗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指名答。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学习第二三首一读入情二品悟情 三、议深情情地朗读这首诗。 22。 练习背诵。 11。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2。 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3。 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44。 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5。 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 1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默读,画出来。 22。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33。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44。 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55。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66。 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77。 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88。 ,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1。 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33。 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指数名答。 )指名答边读边画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感情朗读(指名答。 )小组内交流。 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齐读。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全班交流(指名答。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四、记生字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11。 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子。 22。 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33。 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板书设计55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浓浓的思乡情长相思课后反思课时授课计划课题6梅花魂课时2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魂、幽”等2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4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准备11。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了解梅花的特点。 22。 自学生字词。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感知 三、合作交流、 四、读“三哭”。 感悟真情11。 (教师板书“梅花”二字。 )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22。 说说“魂”字的意思。 33。 揭题释题。 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1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2。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33。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11。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22。 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33。 全班交流。 11。 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22。 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33。 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b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 (1)从哪些词句中能够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 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边读边画小组内初步交流a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读句子体会情感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四、品语句,升华情感 五、归整体,理清层次“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44。 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认真听理清层次板书设计6梅花魂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思乡之情首尾呼应课后反思课时授课计划课题7桂花雨课时2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箩、杭”22个生字。 2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四、回归整体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 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1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1。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 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a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11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22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板书课题:桂花雨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板书设计7桂花雨桂花飘香十里摇花真像下雨爱花赏花拾花仿佛回到故里课后反思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