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2.doc_第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2.doc_第2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2.doc_第3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2.doc_第4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备课教学内容:9、满山的灯笼火把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1 成长12、球王贝利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要求:1、继续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2、能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3、能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4、能从“坚持”、“渴望”、“漫山遍野”中任选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5、能正确读出“一”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声调,了解汉字“析”、“折”的演变。教学重点难点:1、继续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2、能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14课时9、满山的灯笼火把【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小心坠人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胡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救援。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课文写得生动、感人,能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语言的积累,以朗读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中获得体会和感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会认“婆、骤、坠、瘦、恰、盲、援等字;会写“婆、杂、幕、溜、瘦、恰、卡、盲、肢”等字;掌握“外婆、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援救等词语。【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课文表达的方法。【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播放:寂静无人的野外,傍晚时分,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滂沱大雨。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一片苍茫。 2设问:在这样一个夜晚,假如你一个人卡在土井中出不来,你会怎么样?3“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个什么景象?从课题中我们一定想知道曾经发生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渎这篇课文。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拼读;去掉拼音,认读; “开火车”认读。注意“卡”等多音字的读音和“援”“瘦”等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3. 四人小组互渎课文,相互学习,相互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3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几个部分写的? 4小组讨论,反馈。 (这个故事分两部分写,首先写“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人一口土井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持亲人会来援救;再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援救了“我”。)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节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 (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 (2)谁能说一说这几个自然段的意思? (3)小组内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我”一个人从田里回家时,天气是怎样的恶劣? (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倾盆大雨,猛烈的疾风扑面吹来。) 当坠人田边的一口井中时,“我”是怎样做的?心情怎样?结果怎样? “我”冷静下来后,明白了什么? 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全班交流,点拨,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雨幕、盲目”等词语。 (5)自由读第25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68自然段。 (1)齐读第68自然段。 (2)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3)课文中出现了两个“急”,这两个急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我”急切的“渴望”,一个是亲人们“焦急悠长的呼唤”。是亲人“焦急”的呼唤感动了“急切”的“我”。) (4)全村的男女老少打着灯笼火把出来寻找“我”,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啊?(“紧接着很快”) (5)“我”为什么泪如泉涌? (是全村人对“我”的关心、疼爱、温暖感动了“我”,这种浓浓的亲情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4课文中的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受到什么启迪? (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三、朗读课文 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四、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一、复习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二、指导朗读1课文中的哪个部分你最受感动?请带着感情读。 2、如有读得不够好的,请读得好的同学来帮忙,或是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 三、合作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识的7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齐读。 2学生提出难记的字或难写、容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引导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瘦”字的“叟”字的笔顺和笔画;“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或爱”;“杂”字上边的“九字上不要加“点”。) 四、积累语句 1朗读课文,用“”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或屏幕显示,齐读。3组词比赛。4齐读“词语花篮”里的4个词语,芹从课文里选出自己喜欢的阔语、句子抄到笔记本里。 五、巩固练习 读读,从带点的词语中选两个各写一句话。 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 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隐隐约约的喧哗。 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六、拓展延伸 1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让你感动的事吗?2说一说你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板书设计:灯笼火把我全村人民对我的关爱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读书时的故事,她总称赞中小学时期老师讲授知识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从生物课上悟到的道理,对她的成长和从事的医疗事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她在医学上一再创造奇迹。【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同绕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讲述的事件,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采用各种读书的形式,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懂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3会认“婴、盎、椭、亦、毕、践、材、迹”等生字;会写“启、哲、简、亦、毕、疗、践、诺、辈、材”等生字;掌握“简单、人云亦云、毕业、医疗、实践、诺言、一辈子、材料”等词语。【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揭示的哲理。 2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往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树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今天,我们学习“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篇课文,从课题看,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标出生字词,多拼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全班认读。“开火车”认读,注意一些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如诺、材”等。 3再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 (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讲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小组内交流各自思考的结果,再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两件事:第一件是地理老师上课时把他们带到海边做地形沙盘,第二件是生物老师带她们上山采集树叶标本,让他们知道树叶有多种颜色,奇形怪状。重点写第二件事。 (2)因为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四、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课文重点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哪一件事?老师的讲授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1)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什么?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林巧稚为什么能在她的医疗事业作出那么显著的成绩?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5)能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吗? 2小组代表在班中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着重引导理解如下几种看法: (1)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你要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因为林巧稚有良好的悟性,她不但从老师的方法中学到知识,而且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3)林巧稚之所以能在她的医疗事业上作出那么显著的成绩,是因为她非常重视医疗实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医疗第一线工作,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积累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3教师相机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牛实际,指导学生理解 “兴趣盎然、经久不忘、异口同声、千奇百怪、人云亦云、不折不扣、哲理、诺言、思维方法”等词语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部分?请带着感情读一读。 2指导朗读。如有读得不好的地方,要引导谁能把这句读得更好?必要时,教师范读,带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总结归纳第三课时 一、复习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三、巩固练习 读下面的词语,有不懂的先查词典,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兴趣盎然 经久不忘 异口同声 千奇百怪 人云亦云 不折不扣 四、合作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8个字,齐读。 2提醒学生“婴”字读作“ying”,韵母是“ing”, “哲”读作“zhe”,不要读成“z6”。 3学生提出难认的字。 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出示要求会写的lO个字,让学生提出容易写错的字或难写的字。 5. 学生交流记住这些字的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亦”字第四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辈”字上小下大,上边的“非”字要写得扁一些,紧凑一些。 6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积累词句 1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一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指导给生字组词。评选组词高手。 3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在笔记本里。 六、拓展延伸 1用异口同声、千奇百怪”各说一句话。 2在你的学习中,有哪一节课给你以深刻的印象或启迪的。板书设计:树叶颜色形状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理论联系实际创造奇迹11 成长【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小约翰每天到“我”工作的店里只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虽然很想却从不多花钱买两根香肠。后来我“发现他每天给人送报纸挣钱,并不是他家经济情况不好,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我明白了约翰父母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认识到这样更利于他成长的故事。【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二课时【设计流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健康成长,最后成才,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这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成长,看看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同。 3检查生字读音。(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检查) 4分析个别难写字的字形。5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恍然大悟:恍然,突然清醒的样子;悟,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听:用镀锡或镀锌的铁皮做成的包装食品,如烟的筒子或罐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2快速默渎,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第一部分(16自然段):写一个叫约翰的意大利小孩,每天都到“我”于活的面包店买一根香肠和一瓶可乐 “我”以为父母不喜欢他,或是他家的经济情况不好。 第二部分(713自然段):写“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并知道他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瓶可乐。第三部分(14自然段):“我”明白了,约翰父母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3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读。 (3)检查学生朗读。 四、小结 五、作业 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读生字新词。2上节课学习了课文,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事吗? 二、研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 (二)导读第16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 2理解词语:“听嘀咕”“琢磨”。 3理解感悟: (1)小约翰在面包店里的什么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 (2)“我”对他的表现产生了什么想法? 4找出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指导朗读,并抄下来。 (其中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三)导读第7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理解感悟。 (1)后来我为什么改变了对约翰的看法?是什么使我改变的? (2)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四)导读第14自然段。 1“我”为什么恍然大悟? 2怎样理解这句话? (五)再读课文,拓展思维。 课文最后写到:“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大家讨论讨论。 1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探究。 2小组推荐发言,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 3教师小结: (提示:要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如有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要想办法说服;要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 三、谈学习收获 学习了成长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四、教师总结约翰送报节约工作生活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父母让希望12球王贝利【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讲贝利从小非常喜欢踢足球,但因家境贫困,只能拾来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在空地上踢。一位足球教练见他球感很好,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后来,他踢得越来越好了。圣诞节时,贫穷的小贝利为教练挖一个圣诞树坑来报答教练。教练被他的真诚感动了,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三年后,贝利就和队友为巴西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的金杯,贝利后来被人们称为“一代球王”。【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理念旨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重视评价效应。【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会认的“垃、圾、椰、祈、祷、锹等生字。【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道理。【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看足球赛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准吗? 2课件播放球王贝利的录像片段。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先自己拼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贫民窟:指城市中贫苦人聚居的地方。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别墅: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的园林住宅。 誉为:称为(含有称赞的意思)。 真诚: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想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课文的顺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第二部分(第3至6自然段):写教练被小男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三年后小男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他就是“一代球王”贝利。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球王”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情况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 3贝利为什么成为“一代球王”呢?下面就请同学再读课文,看看贝利是如何成为球王”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 2让学生汇报读第一段的收获。(以下是要点) (1)贝利家境贫困。 (2)贝利喜欢踢球。 (3)贝利球感很好。 (4)教练送给贝利一个足球。 (5)贝利更加刻苦练习,进步很快。 3重点探究: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 (2)从这段,你可以感悟到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理解感悟: (1)小贝利在圣诞节送给教练什么礼物?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再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三)学习第三部分 思考:这段话写贝利取得了什么成就? 三、讨论交流。深化理解 1思考课后题,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2读了贝利成为“一代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贝利贫民教练祈祷捧回喜欢足球主动送球为树挖坑球赛金杯 语文百花园三【内容简介】 语文百花园三安排了几项内容:有“一”字的声调变化;“析”和“折”的形成和辨析;多义词的辨析;读读背背有关“勤奋”的格言;阅读短文苏东坡改联立志;口语交际;收集身边的闪光点及习作;写自己熟悉的同学的一件事。【设计理念】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找规律,拓展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一”声调的变化。 2初步认识象形文字的形成与今义的关系,以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 3理解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4,读、背关于“勤奋”的格言,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5阅读短文,了解文学家苏轼少年时代立志发奋读书的故事。 6学会制作读书卡片。 7学习“能说会道”,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8能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把同学的闪光点具体写下来。【教学重点】“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教学难点】 体会“象形文字”和“一词多义”。【教学准备】 读书卡片,课件【教学时间】 四课时【设计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名人的成长故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花园,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吧。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 1学生读,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2让学生合作、交流,找出“一”字声调变化的规律。3“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阳平,当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在阴平、阳平一声字前念去声。(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熟记) 4让学生结合语言的实际,再列举一些“一”声调变化的词语。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 1先让学生阅读“汉字真有趣”。 2汇报学习收获,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 3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明白“析和“新”这两个象形文字的形成与字义的关系,以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 4让学生再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学习“语海畅游”第三题 1读句子,思考带点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带点同的意思。 3教师总结归纳。 (1)第一组句子中保险”一词,在第一句里是“担保”的意思,在第2句里指“集中分散的社会资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家庭生活实际通信地解释给学生) (2)第二组句子中“精神”一词,在第1句里应该读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在第2句里读jingshen”,指活跃,有生气。 五、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上节课学习的字、词知识。二、学习积少成多”的读读背背1自由读文中的格言。2分小组交流,讨论格言所表达的意思。3推荐同学汇的,教师点拨。4指导朗读,背诵。 5教师小结: 这组格言都是关于“勤奋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 6把这格言抄写在采集本上。 三、学习“阅读平台”的苏东坡改联立志 1学生自读课文,依靠字典把文章读通、读顺。 2理解文章大意:短文讲的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少年时代立志发奋读书的故事。 3理解词语。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生僻: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狂妄:极端自高自大。 攻读:努力读书或研究一门学问。 4阅读感悟: (1)文中的两幅对联各是什么意思?改写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5教师小结。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自带一本读过的书,或自选一篇喜欢的课文。 二、复习导入 检查读读背背”。 三、学习“怎样制作读书卡片” 1先让学生自学,明白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读书和制作读书卡片的意义。 3学习文中的读书卡片,看看他们是如何制作卡片的。 (1)书名(2)篇名(3)作者(4)精彩句子(5)感想收获 4制作读书卡片还可以摘抄哪些内容? (1)可以摘抄书中代表的词语、句子。 (2)摘录对我们很有启发的语句。 (3)写下自己的感想:5拿出自己准备的书或文章,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读书卡片。 6小组交流,推荐好的在班上交流。 7小结。 四、学习“能说会道” 1课前布置: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2自读“能说会道”的要求。 3明确说话的要求。 (1)说清楚同学所做的好事。 (2)夸夸他(她)的好品质。 4分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5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6小结。 我们要善于发现、发挖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赞美”他们可贵的品质,发现“真、善、美”,并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好的东西,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快进步。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的内容。 二、学习“笔下生辉” 1、自读习作要求,审清题意。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写自己的同学,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而且是自己熟悉的事情,因为这样才容易把事情写具体。对人物的闪光点,也会认识得更明确,也容易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前要明确三点: (1)闪光点是什么? (2)选择能表现这个光点的一件事。 (3)在事件中这个人具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在班发言。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4教师小结。 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后作业:办一期板报 办一期板报,贴上每个人的文章和被选择同学的照片。第四单元备课教学内容:13、麻雀 14、让它们自由生息 15、蒲公英的梦 16台湾蝴蝶甲天下 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要求: 1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4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5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6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叙述方法。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难点:1、读懂课文,了解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2、认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学时间:14课时13、麻雀【内容简析】 麻雀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亲情的无私和伟大。【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无私、伟大的亲情。 2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会认“嗅、巢”等8个生宁,会写“梧、桐”等10个生字,学会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叙述方法。 难点: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伟大母爱。【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带,生字词卡片,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麻雀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经历了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麻雀的故事一直是那样地令人感动、受人喜爱。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自学生宁,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字形,可与同学讨论交流。 4检查自学情况,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5同桌互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标出自然段。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你认为要写好这些生字,哪些地方必须特别注意? 3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4学生自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根据课后第二题自学。根据题中的三个内容,试着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与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交流,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1)遭到风猛烈的摇撼,从树上巢里掉在地上的小麻雀是怎样的?画出表现它弱小可怜的词语。 (2)猎狗走近了小麻雀想干什么?画出表现它凶猛厉害的词语。 (3)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内容作对比,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小麻雀处境的危险。 (4)就在小麻雀即将遭到不测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图文对照、讨沦、探究: 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 在文中找出两个描写老麻雀“临战”前紧张姿态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说明了什么? 老麻雀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老麻雀形象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动之情读出来。 2齐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讨论:凶恶的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是为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文品味感悟。 (1)看到老麻雀和猎狗搏斗,“我”会怎样想?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并把它带走?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小结:母爱,这是存在于小生灵老麻雀身上的令人钦佩的伟大情感,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它驱使老麻雀放弃自己安全的环境,铤而走险地飞落在凶恶的猎狗面前,誓与猎狗进行殊死的较量,掩护和拯救自己的幼儿。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啊! 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把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文段找出来,多读几遍,熟读成诵。 2把自己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3提出自己还没弄懂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4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老麻雀为什么使你感动? 3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赞赞母爱。 六、课后延伸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的爱。板书设计: 14、让它们自由生息【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瑞士日内瓦,这个以油画般的湖光山色闻名遐迩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却有野草自由生息,各种野生鸟类与人们和谐共处,文章按照“围绕一个意思,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叙述”的方法,向人们展示了日内瓦独特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象,表达了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回归自然的情怀。【设计理念】 突出训练专题,把阅读、思考、感悟、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中培养读写能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3. 学会本课“瑞、筋”等9个会认字;会写“钢、筋、政”等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虽然但是”、“几乎造句。【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带,生字词卡片,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师生合作,梳理归纳问题。给问题提得好的同学奖 “”。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或难懂的地方,尝试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字音。5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再读课文 1带着你和同学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自读课文。 2在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准备向同学们或老师请教。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大家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3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 (2)用“”画出一般城市的人们对野草态度的句子。 (3)读句子“日内瓦人对野草的态度却有点不同。”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个句子在这部分课文中的作用。 (4)读句子“日内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5)日内瓦的野草是怎样自由生息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结合课件或插图想象日内瓦独特的美景。) (6)日内瓦的野草能自由生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7)小结:日内瓦人让野草自由生息,但又不是任其自生自灭。他们不仅使野草美化了现代化城市,而且使城市保留野草野花带来的天然美景。 4自学第5、6自然段 (1)提示读书方法:可以用“抓住重点句理解段的内容”的方法学习。 (2)这部分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找出这一部分的总述句。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分别画出这部分两个自然段的重点句子。讨论交流,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靠近、喜爱之情。 日内瓦的鸟类是怎样生活的? 为什么这里几乎所有的鸟儿都不怕人? 为什么日内瓦的鸟儿不仅活得自在,而且可以“有尊严”? 5朗读积累 (1)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由读一读。 (2)与同学交流读并说说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第三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l,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捕述日内瓦人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体会“围绕一个意思,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叙述的方法”。(教师点拨:这种叙述方法常用于写景、状物说明类文章。) 2谁能发现,课文的第4、5、6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围绕重点句进行具体描述) 二、指导完成课后练习3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借助字词卡认读。 2找出本课会写字中的难写字和易写错的字,提醒同学们“尊”字的笔画多,可用分析部件的方法记。写 “叉”字时千万不要漏写一点。 3仿照田字格中的范字,自由书写。 4互相交流评价。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2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或搜集有关资料、领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板书设计:修剪、养护花草投喂面包巧克力定点定时投喂同鸟类共同进餐人与动物关系和谐15、蒲公英的梦【内容简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棵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渴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后来在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这个童话形象地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是一篇可读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读物。【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读为本,读中理解,渎中感悟。让学生在积极读书、积极思考和情感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蒲、废”等9个生字,会写“梦、烦”等10个生字。掌握“梦乡、废气”等lO个新词。【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难点:通过蒲公英的愿望在梦中实现,认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展示课件或挂图 导语:夜深了,热闹了一天的城市终于静下来了,人们恬静地进入了梦乡。在城市的街心公园里,焦虑了一天的蒲公英也终于进入了梦乡。你们看,她正在做着甜甜的美梦。 2板书课题、美美地读课题。读了题目,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内容1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事?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或与同学合作理解词语 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同桌互读互查。 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每部分分别由哪些自然段组成?讨论交流,在教师的点拔下,理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自由渎。 2四人小组分段轮读,互纠互评。 3自荐读给大家听。 四、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准备与同学讨论解决。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几个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听教师范读课文。说说蒲公英梦乡里的情境是怎样的?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师:梦,毕竟不是现实,蒲公英为什么做了一个这样美好的梦呢?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 读这部分课文,说说是什么问题一直困扰着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找出蒲公英的话自由读,体会蒲公英焦虑、担心、委屈的心情。与同学交流。 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710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蒲公英又为什么做了那样一个美好的梦呢?(深受环境污染的伤害,希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 蒲公英开花后,受到怎样的伤害:把课文中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 蒲公英希望中的美丽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找出椰子树伯伯安慰蒲公英的话读一读,说说自己从椰子树伯伯的话中体会到什么。 4师生合作,分角色读文中蒲公英和椰子树伯伯的对话。 三、指导完成课后练习3 1认真读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愁眉苦脸,迫不急待、震耳欲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中用词的贴切。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造句,注意把词语用在贴切的语言环境中,把句子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四、拓展活动 与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合作,留心观察周同环境,了解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环境,在采集本上记下来。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最后一段。讨论交流 1蒲公英在梦中实现了什么愿望? 2蒲公英的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回归全文,质疑问题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童话,你想到了什么? 3. 学完了这篇童话,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把容易写错的地方提醒同学们注意。 教师示范书写难的字。 学生自由练习写字。 检查、纠正、评价。 四、课后语文活动围绕环境污染和如何改善环境写一篇小小观察报告。也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写。板书设计:汽车的噪音呛鼻的废气疼痛的空罐蒲公英(希望)不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环保意识16台湾蝴蝶甲天下【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台湾蝴蝶,从蝴蝶的种类和著名的蝴蝶谷黄蝶幽谷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为什么人们赞叹“台湾蝴蝶甲天下”,激发了我们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神奇美丽的大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