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是指( ) A . 下棋B . 种花C . 武术D . 驾车2. (2分)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比喻 )B .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夸张)C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D . 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排比)二、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4分)3. (20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 ( A)的斗士。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 , 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 B)。(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用部首检字法查“聆”:先查部首_,再查_画。(2)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使表达更简洁。A_ B_(3)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句的句式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4. (2分)某新开的一家茶楼,打算在门口挂一副对联,可下面两个句子,不知道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请你帮他区分。古语三句振雄心 香茶一杯解乏力上联:_下联:_5. (2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B . 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C . “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D . 普希金,有“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美称,代表作致大海春天的旋律自由颂。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6. (8分) 古诗默写。(1)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2)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4)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 (6)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7. (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 , 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 , 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节选自曾巩尹公亭记)【注】尹公:尹洙是欧阳修的好朋友。随:随州。阜:小山丘。茇:休息。治平:皇帝年号。司农少卿:官职名。赞皇:地名。庳:低矮的地方。陶:制造陶器。皆在几席: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峙:撑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 )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 )因名之曰尹公之亭( )始因其故基(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A . 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B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C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D . 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而 不 知 其 官 之 为 谪 也(4)翻译下列句子。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无思书)(5)请你概述文中修建尹公亭的目的。五、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7分)8. (10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9. (7分)名著指引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怎么了,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1)选段出自前苏联作家_的自传体小说_(2)在我眼中,外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4分)10.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经典渐行渐远【网络观点】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在这个“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现代人已经无暇顾及经典,如果不把经典改头换面包装得面目全非,是不会有人要看的,于是乎“三国”被水煮,“西游”被大话,经典阅读已渐行渐远。那么置身于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置身于物欲横流、奢华浮躁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经典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说到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不屑地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看那些书,真是老土”。仿佛阅读经典,那是遥远的事情,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了。当前,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所席卷,这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因其全新的传播方式、巨大的信息量和时效优势,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影响和渗透,对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专家观点】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认为:读书或者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对人们思维的系统性和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多的好处,依赖网络快速浏览或仅看画面反而起反作用,从而导致表达困难。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的文本起到一部经典作品的作用,即是说,他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读者会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主题情感,构筑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培养审美鉴赏力。”杨叔子院士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阅读经典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人民日报评论】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1)根据“人民日报评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B . 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C .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以为通过网络上“海量”阐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D . 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请结合材料分析经典在今天渐行渐远的原因。 (3)请结合你的经典阅读体验,谈谈对(专家观点)中的画线句的理解。 11. (40分)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选文有改动)(1)第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2)第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6)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7)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8)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12. (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2019年3月11日,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暨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在京发布。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画面由双手、绿叶、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等构成。【材料二】我国古代就有在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216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植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摘编自首枚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发布)【材料三】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 . 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由中国邮政发行,邮票面值120元。B . 1915年、1928年、1979年,是我国植树节发展的重要年份。C .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166%,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D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阅读【材料一】,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图标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以上材料,我国植树节的意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