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doc_第1页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doc_第2页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doc_第3页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doc_第4页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比较轻重”教学案例及评析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幅图,看一看小动物们在玩什么?生1:小兔在玩滑梯;生2:小猴在骑木马;生3:小熊和小猴在于玩翘翘板;生4:师:它们玩得高兴吗?生:小熊玩得很开心,可小猴却很着急很生气。师:那是为什么呢?生:因为小猴小,它用了很大的劲也没能把比它大的小熊挑起来生2:小熊重小猴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3:小熊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猴那边高高的往上翘起来了,所以它轻。3.小朋友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出示课题,注意“轻”字用较浅的颜色,贴得高一些;“重”字用较深的颜色,贴得低一些。)(评析:借助学生玩“跷跷板”的经验来创设情境,让小猴和小熊坐上了跷跷板,充满童趣,使学生对比较“轻重”的学习立刻就有了既新鲜又亲切的感觉,也激发了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究。)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1.说一说。(1)师:现在就请小动物们休息一会儿,咱们大家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生1:桌子和凳子比,桌子重,凳子生3: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轻,大象重。生4:我和爸爸比,我轻,爸爸重。生5:我用象和蚂蚁比,象重,蚂蚁轻。生6:我用剑龙、霸王龙和翼龙比,霸王龙最重,剑龙最轻。(回答较精彩的学生很高兴地得到了一颗“快乐星”。)(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积极发言,不仅举出了许多生活实例,而且大胆比较卡通形象的轻重,思路开阔,而且很有个性,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数学”。)(2)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摆在桌子上。教师随手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枣子问:谁轻?谁重?生:苹果重,枣子轻。师:你怎么一看就知道了?生:很明显,一个苹果比一个枣子大很多。师:你的眼力真好,看一看就知道谁轻谁重了。其他同学你们也能看到吗?(师取出一些东西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轻重。)(评析: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如:学生带来的苹果、枣子、梨等水果,文具盒、书包,甚至一根粉笔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些学习材料都是学生从自己家中带来的,都是学生们经常接触的东西,这些东西真实而具体,是学生们熟悉和感兴趣的。用这样的材料进行教学,易于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关,数学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2.掂一掂。(1)观察自己课桌上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猜一猜谁轻谁重。现在,请把你的文具盒放在一只手上,学具盒放在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下,文具盒和学具盒谁重谁轻。师: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些(生把学具盒举高了),把重的放低一些(生把文具盒放低)。(评析: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先动脑猜一猜,再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2)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各一个),谁来试一试?师拿给学生,比一比,什么重,什么轻?还有谁想试试?生1:苹果重,梨轻。生2:梨重,苹果轻。生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生4:它们一样重。(3)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生:用秤称过再比。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评价。(评析:这个环节,让学生比较两个质量相近的水果的轻重,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结论。学生可能会感到: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一掂,很难分辨出谁轻谁重。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3.称一称。(1)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不多重,用手很难掂出来,所以得请一些工具来帮忙。用秤可以称,老师这里还有一架天平,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梨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梨的这一边低,说明梨比较重,放苹果的那一边高,说明苹果比较轻)。师:我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一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2)师:你们还想自己称一称吗?生:我自己的苹果、梨、铅笔盒、书、文具要求:找一位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比一比两人的东西,谁的重,谁的轻。(每组有不同的称东西的工具。)(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3)小组汇报,师适时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可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汇报学生给予评价。生1:我们是用天平称的,铅笔盒在下面,书在上面,铅笔盒重,书轻。生2:我们用两个一样大的皮筋分别栓在苹果和梨上,然后提起皮筋,看哪根皮筋被拉长,哪个物体就重。(师请他与合作的小朋友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我的橡皮筋拉得长,而且我的梨坠得低,说明我的梨比他的苹果重。(评析: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个性化地学习数学。)(4)师:(出示石榴、苹果、橘子各一个)这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老师也想称一称,先拿石榴和苹果比(用天平),结果怎么样?生:石榴比苹果重。师:再拿苹果和橘子比?(苹果又比橘子重。)师:猜一猜,这三个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小组讨论:为什么?)请学生汇报,说明理由。(评析: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轻重的相对性,体会到比较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同时也判断出最重与最轻的物体,培养了初步的观察和推理能力。)课间活动:小朋友们辛苦了,请你们站起来活动活动。(生跟着音乐做动作。)(5)师出示两包糖果。(师准备两包包装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轻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猜一猜:谁轻谁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说重。)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一包糖袋子大,装的东西一定多,所以它重。师:请你来用天平称一称。(生操作,下面的学生看到比较的结果和他们说的相反后,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发出惊叹声。)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对大家说什么?(立刻就有学生举手。)生1:我想说,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要称一称才知道。生2:比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评析:学生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了解了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一定就重,小的东西不一定就轻。)教学反思 在“比较轻重”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充分的交给了学生。如: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判断出小熊比小猴重,继而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枣子让学生说出谁轻谁重,然后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身边的哪些物体可以通过“看一看”就知道谁轻谁重了。在教学“掂一掂”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看,在他们答案不统一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实践用手掂一掂比较物体的轻重。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生说:“老师,小名和小华高矮、胖瘦差不多,我用抱一抱的方法,判断出小名比小华重。”“老师,我也想出了比较轻重的办法。”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魏帅也积极回答问题了。紧接着老师拿出两个差不多大的苹果和梨,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都能比较出谁轻谁重。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出称一称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