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用书P3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答:_答案:这样一句感叹,是为了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2作者在这一段中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答:_答案:写时间是为了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衬托(或“侧面烘托”)。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山势之高危,蜀道之难行。山高得连黄鹤也不得飞渡,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更是难上加难。4诗人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描写青泥峰的难行?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以人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心态绘声绘色地刻画了出来,难行之状如在眼前。二、语言运用5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从描写对象来说,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第_处_第_处_第_处_答案:“艰辛”改为“艰险”。“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删去“具备”。“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是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请你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答:_答案:原始森林荒寂、凄清,只听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芜的山林之间。清凉的夜晚,月儿苍凉、悲惨,只听到杜鹃啼血的哀鸣,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凉的空山!一、基础考查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横穿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到C危乎高哉 危:高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回转解析:选B。B项,去:距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 D.解析:选B。B项,是“从那时以来”的意思。A项,“危”分别是高和正直的意思;C项,“而”分别表示并列和转折;D项,“于”分别表示比较和被动。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使人听此凋朱颜A砯崖转石万壑雷 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连峰去天不盈尺 D高余冠之岌岌兮解析:选C。例句与A、B、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C项不是,“盈”可理解为“满”,形容词。4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C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选C。C项,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B以手抚膺坐长叹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猿猱欲度愁攀援解析:选A。A项,“然后”古义是“这样以后”的意思。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李白运用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选段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做到点面结合的。答:_答案:“上有攀援”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7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的分析。答:_答案:“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8结合选段,概括古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答:_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9结合选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答:_答案:奔放、散文化的语言。使用设问句、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诗篇前四句写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表现出反常的举动,“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答:_答案:“停”“投”侧重写诗人无心宴饮的苦闷。“拔”“顾”是前两个动作的升级,既写不甘安于现状的激愤,又写走投无路的惆怅。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采用了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201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两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解析:选A。B、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13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结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三、语用创新14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唐诗的艺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_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天空装点得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顶峰。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上下文。第一段主要陈述的是“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二段主要陈述的是盛唐时期诗歌发展到顶点。所以,中间应填上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答案:示例1: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示例2: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那就不能不说,盛唐诗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任选其一)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夜宿山寺 李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