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说起书法 不能不说王羲之 说起王羲之 几乎是家喻户晓 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 王羲之 303 361 一作321 379 东晋书法家 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 今属山东临沂 居会稽山阴 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 人称 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 语以大纲 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 博采众长 草书师法张芝 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 兼撮众法 备成一家 达到了 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 的高度 与两汉 西晋相比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 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 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 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 正书势巧形密 行书遒劲自然 总之 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 讲究情趣的境界 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 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 因而有 书圣 美誉 他的楷书如 乐毅论 黄庭经 东方朔画赞 等 在南朝即脍炙人口 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 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 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 法书刻本甚多 有 十七帖 小楷乐毅论 黄庭经等 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 兰亭序 冯承素摹本 快雪时晴帖 频有哀帖 丧乱帖 远宦帖 姨母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寒切帖 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 圣教序 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 善草书 凝之 工草隶 徽之 善正草书 操之 善正行书 焕之 善行草书 献之 则称 小圣 黄伯思 东观徐论 云 王氏凝 操 徽 涣之四子书 与子敬书俱传 皆得家范 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 操之得其体 徽之得其势 焕之得其貌 献之得其源 其后子孙绵延 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 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 编为 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 王慈 王志都是王门之后 有法书录入 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 妙传家法 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 有其演变过程 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 论书表 中说 洎乎汉 魏 钟 繇 张 芝 擅美 晋末二王称英 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 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 献之从父学书 天资极高 敏于革新 转师张芝 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 媚妍甚至超过其父 穷微入圣 与其父同称 二王 南朝梁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启 云 比世皆尚子敬书 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 于逸少亦然 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 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 王献之 王羲之 钟繇 转变为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在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中 萧衍云 子敬之不迨逸少 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不迨 或作 不逮 不及之意 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 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 第二次则在唐 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 不仅广为收罗王书 且亲自为 晋书 王羲之传 撰赞辞 评钟繇则 论其尽善 或有所疑 论献之则贬其 翰墨之病 论其他书家如子云 王濛 徐偃辈皆谓 誉过其实 通过比较 唐太宗认为右军 尽善尽美 心慕手追 此人而已 其余区区之类 何足论哉 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 宋 元 明 清诸朝学书人 无不尊晋宗 二王 唐代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和颜真卿 柳公权 五代杨凝式 宋代苏轼 黄庭坚 米帝 蔡襄 元代赵孟頫 明代董其昌 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 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 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 书圣 墨皇 虽有 圣化 之嫌 但世代名家 巨子 通过比较 揣摩 无不心悦诚服 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 书圣 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 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 尽善尽美 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 前进的 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 尽善尽美 的顶峰 这一 圣像 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王羲之作品欣赏 字长康 小字虎头 晋陵无锡 今江苏无锡 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 工诗赋 书法 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 佛像 禽兽 山水等 时人称之为三绝 画绝 文绝和痴绝 谢安深重之 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 陆探微 张僧繇合称 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 意在传神 其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 等论点 以及提出的 六法 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 在中国绘画史上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全国长期战乱 南北对峙 朝代频频更迭 却使当时的学术思想格外活跃 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 墓室壁画 石刻 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蔚然可观 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 书法家 而且 作为奠立中国绘画理论基础的 传神传 六法论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在绘画上 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和他的卷轴画最具有代表性 有一年 当时的都城建康 今南京 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 瓦官寺 主持和尚靠缘募集不到资金而一筹莫展 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 说要捐一百万钱 主持僧以为他吹牛 起初不相信 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 传说中一个信佛教但不出家的居士 像 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 就这样 一连三天 观众人山人海 把瓦官寺挤得水泄不通 等到最后 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 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 观众的赞叹声 掌声 欢呼声响成一片 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 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不仅重视刻画眼睛 还特别注意表现人物的特点 有个叫裴楷的人脸颊上有三根长汗毛 别人为他画像时 都不画出来 顾恺之却把这三根汗毛画得特别突出 而强调他的特征 另一次为谢鲲画像 把他画在山岩中间 人家问他是什么道理 他说 谢鲲喜欢游山玩水 所以把他画在山岩之间 可见顾恺之还善于用环境衬托人物的个性特征 这些都表现了顾恺之的绘画天才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 他留下来的论著有 论画 画云台山记 等 他主张要形神兼备 更重传神 他提出的 传神论 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之一 根据记载 顾恺之的作品有七十多件 他画过历史故事 神佛 人物 飞禽走兽 山水等 可惜 现在能看到的只有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和 列女仁智图 三幅卷轴画摹本了 它们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卷轴画 洛神赋图 是根据三国魏王曹操的儿子曹植所著 洛神赋 所绘 洛神赋 描述了作者途经洛水同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相会的情景 顾恺之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相逢又相别的情节 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 富有诗意地描绘了赋中的意境 画家注重对人物情态的刻画 山石 树木都富有装饰性 这一作品 与同一时期的敦煌壁画有相近的风格 并对后世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作品欣赏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水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 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现存主要洞窟53个 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躯 云冈石窟 云岗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 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 音坛耀 开凿5个大石窟 第16 20窟 后人称为昙曜五窟 最大的是第6窟 魏孝文帝时开凿 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 中央直立一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 上连窟顶 整个塔柱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 找不出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 云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 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 高鼻 长目 宽肩 有雄健的气概 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大佛像高大雄伟 显示举世独尊 无可对比的气概 其它石像 各按品极一个低似一个 全体服从大佛像 再配上飞天和侏儒 为大佛服役 飞天手执乐器 飞舞天空 表示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 侏懦身形矮小 躯干健壮 雕刻在龛基 座础 梁下 柱顶等处 用力举重物 神情仍甚欢喜 表示为大佛服重役是快乐事 大佛象征皇帝 其它各级石像是大小群臣 飞天侏儒是各种服役的奴隶和民众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 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 直至北宋 现存佛像十万余尊 窟龛二千三百多个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 魏窟 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 500 523年魏宣武帝 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 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 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 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 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 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 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 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 人物面部含着微笑 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 最盛期是唐朝 占石窟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心理学原理及应用考试题
- 康复中心伤寒考试题
- 成考高起点数学考试题大全
- 建筑施工安全考试题大全
- 技能认证与评级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果坚果深加工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转借借款合同(标准版)
- 广告投放时间调整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旅游外包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家禽孵化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变更董事股东会决议
- 02jrc901b电子海图操作jan中文说明书
- 精选幼儿园体能大循环方案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查
- 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开展(讲座)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优秀课件【最新】
- 《认识分式》教学课件【初中数学】公开课
- 制造企业物料试用单
- 电力排管检验批
- DB11T 301-2017 燃气室内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 中考写景散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