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6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_第1页
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6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_第2页
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6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_第3页
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6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_第4页
四川渠县三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教案:6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1.复述法。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真挚的怀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几件事,学生自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复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2.讨论探究法。文题把阿长和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何关系呢?学生快速阅读,提出疑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1、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集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这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2、检查预习(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骇(hi) 疮疤(chung) 掳(l) 诘问(ji) 孀(shung) 灸(ji)矩(j)惧惮(dn)玑(j)霹雳(p l)震悚(sng)懿(y)僧恶(zng)颈(jng)(2)、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3)、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4)、词语积累悚:害怕。掳:把人抢走。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惶急:惊慌急迫。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空前:前所未有。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三、诵读感知,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可就词语含义、段落大意、内容质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投影)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字词。(1)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3)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4)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5)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教师明确:(1)客气。(2)害怕着急。(3)神秘不可揣摩。能够理解的。(4)害怕。(5)渴望羡慕。师生共同探究疑难文句:(1)“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在狗猫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谋死”隐鼠的。(2)橘子为什么称“福橘”?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为取吉祥,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3)“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4)“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5)“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郝懿行是清代的经学家。“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6)文中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时为什么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骂珠兰的枝条连一根竹竿都经不起。2.速读课文,列出阅读提纲,概括复述要点。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切切察察?告状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说“去掉了”等;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略写这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明确:复述要点提示:称呼的来历长妈妈的一些坏毛病(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等) 长妈妈的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 买回山海经。3.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进行复述课文竞赛,师生评议。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阿长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4.抓关键语句,体会感情的变化流动。如:(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3)“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4)“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6)“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教师小结: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她“憎恶”“讨厌”阿长,后半部分写因有让大炮放不出来的“伟大的神力”和买回“我”渴慕的山海经而敬她,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在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同情与怀念,有形诸文字和隐在叙事之中双重色彩。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思考: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能表达敬意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结: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题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四、课堂小结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五、课堂练习口头作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我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天上午下了第二节课后,班主任方老师刚离开教室,我们一群男生便用弹枪干起仗来。“枪战”越来越激烈,我的脑袋突然被一个外号叫“鸭蛋”的击中了。我摸着脑袋痛处气恼至极,手持弹枪朝“鸭蛋”冲了过去。“鸭蛋”见势不妙,转身就逃。一心想要“报仇雪耻”的我穷追不舍,追至教室外一处僻静的地方,我瞄准他的后脑勺就是一枪。见听见“哎哟”一声,一个十来岁的女孩捂着眼睛蹲了下去。就在我逃走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了那女孩的右嘴角下有一颗特大的黑痣。上午放学前,方老师紧绷着一张脸走进了教室。他一时间没有说话,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过了一会儿,他开口说道:“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我们班有个同学用弹枪打伤了四年级一个女同学的眼睛,这件事是谁干的,我希望他能主动向老师坦白认错。只要他认了错,并保证今后不再玩弹枪,我会我会原谅他的。”当时我犹豫了好一阵,最后拿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时怎么也不说。我想只要“鸭蛋”不出卖我,老师是不会怀疑到我头上的,我是班长,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下午,方老师对我们说:“我已查明了上午的事是谁干的,我不说出他的名字,是因为我相信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他会主动向老师认错的。”令方老师失望的是,我这个“诚实的孩子”到毕业也没有去向他认错。许多年后,我从工作的异地回到我过去所生活过的城市。我决定去看看小时候念过书的学校,并去拜访曾教过我的一些老师。一天傍晚,我提着一袋水果敲响了方老师家的房门。“你找谁?”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妇人开了房门问我道。 “我找方瑞年老师,我是他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我说。老妇人迟疑片刻后,让我进了屋。老妇人给我沏了一杯茶,随手用手拭了拭她变得有些湿润的眼睛说:“你老师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一下子呆住了。这时,一个年轻姑娘从里面房间走了出来,她瞎了一只眼,在她的右嘴角下边,有一颗特大的黑痣。 “她的眼睛?”我惊骇万分。 “是小时候让人用弹枪打瞎的。”老妇人很难过地说,“听孩子爸活着的时候讲,打瞎我女儿眼睛的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一切都勿庸置疑,一时间,我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我向着方老师的遗照跪下,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接受我这迟到的认错。(1)把文章画线句改为肯定句,并比较改后句与原句的不同表达效果。(2)第语段中的引号表示什么作用?作简要说明。(3)联系上下文有关内容,揣摩第段中“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句。方老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因为 。(4)文中加点的“呆住”和“惊骇”都细腻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心理,这里能否互换?为什么?(5)真相大白后,如何理解“我”当时“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的感受?用一段话描写出我当时的神态。(6)文章在结构上往往讲究前后的照应。找出文中与“就在我逃走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了那女孩的右嘴角下有一颗特大的黑痣”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说它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A.文中“我”回忆在小学时所犯的错误,现在不可能当面对老师认错,主要反映出“我”是个知错就改的人。B.文章中“我”回忆六年级时课间休息时打伤了四年级女生的眼睛,而且没能向老师认错,反映出课间休息不当产生料想不到的后果。C.文中回忆的是我小学时所犯的错误,从中看到的却是一个教师对爱生的爱和他博大无私的胸襟。D.文章通过回忆六年级时我所犯的错误,到工作后向老师认错,说明了我仍然是个诚实的人。(8)简述文章结尾处“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接受我这迟到的认错”,一句中“迟到”的含义。参考答案:(1)原句语意肯定,强调我当时的侥幸心理。(2)否定,老师相信我是个诚实的孩子,但我居然没有去向老师认错。(3)自己女儿的眼睛被自己学生打伤致瞎,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但不愿向学生讲明真相,不愿训斥喜爱的学生。(4)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