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藏溪底 砚承文明0305_第1页
石藏溪底 砚承文明0305_第2页
石藏溪底 砚承文明0305_第3页
石藏溪底 砚承文明0305_第4页
石藏溪底 砚承文明030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2 石藏溪底 砚承文明 中国溪砚的研究和保护 作者 谢妙明 李玄黄 刘博浩 摘要摘要 本文研究了砚台的文化历史 查阅了端 歙 洮砚和溪砚的石材 硬度 石色对比 研究了解溪砚的开发历史 文化 用途 工艺 传承和 保护 动手设计制作溪砚 提出了溪砚的发展思路和保护 发扬中国的传 统文化 传承文明 结合当地文化和历史 风景 拓展溪砚的知名度 保 护溪石 走一条溪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关键词 溪砚 文化 传承 研究 保护 发展 目录目录 1 1 引言引言 1 1 课题的由来 砚台与笔 墨 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是中国书法的必备工具 这个学期我在刘湘峰老师处学习毛笔书法 老师送给我一方小小的砚台 四四方方的小砚台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它的材质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它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背景 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砚台 种种问题萦绕在 我的心头 我带着疑问找身为科技辅导员的妈妈 妈妈鼓励我自己去查找 资料寻找答案 通过查找资料 我知道了有关砚台的知识 了解了砚台的 文化历史 四大名砚 同时还获得一个信息 娄底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溪砚 和一起学习书法的刘博浩 李玄黄 熊博楷 高思齐等同学一说 他们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想一同了解溪砚 研究溪砚 发展和保护溪砚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文明 2 12 1 2 课题的研究现状 溪砚历史已有 200 多年 有文人墨客邓显鹤 何绍基 熊清泉 罗尔 纯 中央美院教授 著名油画家 朱训德 黄山石 刘九钢 周月胜 申学军 李云才 弘征 等为溪砚赋文做诗 也有中央电视台 走遍中国 乡土 栏目 湖南卫视 晚间 上海教育电视台 三湘都市报 潇湘 晨报等媒体对溪砚进行采访报道 更有曾彩初等人的溪砚情结 然而从 2004 年曹长桂 刘锡忠成立双峰国藩溪砚厂 请专家鉴定溪砚 溪砚制作 工艺 2009 年 2 月成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 溪砚开发停滞不前 国藩溪砚厂分化成国藩溪砚和湖湘 湘军水府 溪砚二厂 荷叶溪砚 白 玉堂溪砚等十余家溪砚厂更是关门大吉 只余国藩溪砚和湖湘溪砚开发有 限责任公司在苦苦支撑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溪砚开发与保护的困境 溪 砚的出路在哪里 如何更好地发掘溪砚文化 推广溪砚 让溪砚成为知名 品牌 2 2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和方法 2 1 研究对象 中国溪砚 2 2 研究方法 调查访问法 文献查找法 问卷调查法 2 3 研究器材 相机 华为 P8 手机 摄像机 笔记本 电脑 华 硕 FL5600L 互联网 溪石 溪砚制作工具刻刀等 2 4 研究人员 谢妙明 李玄黄 刘博浩 高思齐 熊博楷 2 5 研究地点 湖湘溪砚工艺责任有限公司 双峰国藩溪砚工艺有限 公司 中国溪砚文化艺术研究所 湖南新化文田砚有限公司 谢妙明家里 2 6 研究时间 2016 年 1 月 20 日至 3 月 5 日 3 12 3 3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中国溪砚的文化艺术 历史传承 制作工艺和发展 保护 4 4 研究步骤及过程研究步骤及过程 4 1 查阅 同治湘乡县志 等文史资料 了解溪砚的历史 文化 4 2 去双峰溪口村实地考察调查湖湘溪砚厂和国藩溪砚厂 参观了 解溪砚的制作工艺和过程 4 3 学习辩认溪砚的材料 4 4 学习简单的溪砚制作工艺 4 5 采访溪砚开发的发起人和传承人刘锡忠 了解溪砚的传承和发 展 保护 4 6 采访湖湘溪砚的技术总监刘桃 了解溪砚的用途 4 7 实地考察中国溪砚文化艺术研究所 采访市美协主席龙建国 了解他们对溪砚的看法 4 8 查阅资料 了解溪砚的石质 和中国其他三大名 石 砚石质的 对比 4 9 采访新化文田砚厂溪砚的传承人胡中纲 其祖父胡天庆生于 1896 年 老溪砚石匠 父亲为一代溪砚大师胡志祥 已于 2005 年去世 现创 办文田砚 石材为新化文田黑锻石和绿豆石及少量黑晶石 制作工艺为溪 砚传统制作工艺 了解溪砚的老中青三代不同的溪砚代表 爷爷时代 纯实用型 父亲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图腾 当代 赋予石头生命和灵魂 使砚台成为文化人耕耘的墨田 4 10 设计制作溪砚 磨墨 学习溪砚传统工艺 体验砚台文化与艺 4 12 术 4 11 和湖湘溪砚厂的雕刻师们讨论溪砚的发展前景 传承与保护 提出我们的建议 5 5 结果讨论结果讨论 5 1 溪砚的开发历史 溪砚 距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嘉 庆 道光年间就颇负盛名 据 同治 湘乡县志 记载 清道光十一 1831 年 年 湘乡知县胡竹安送溪砚二方给住在新化南村草堂的邓显鹤 以此索诗 据同治 13 年 1874 年 湘乡县志 涟水 记载 涟水东到 溪口 经雪花滩 有石可琢为砚 民国初年 溪口宋樾生先生 宋希濂 之父 和成氏 万氏等 组成溪口砚池公司 最盛时有生产砚工 200 余人 后因军阀混战 公司倒闭 20 世纪 70 年代初 双峰县塑料厂组织生产溪 砚 产品远销东南亚 因被有关部门视为封资修 停止生产 2004 年初 曹长桂 刘锡忠等 6 位农民成立 湖 南水府庙溪砚工艺有限公司 溪砚重 现于世人眼前 5 2 名人与溪砚 曾国藩 毛泽 东 邓显鹤 蔡和森 宋希濂 何绍 基等名人均与溪砚有着不可割舍的渊 源 以溪口村为中心 百里方圆 孕 育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群体 民 国抗日名将宋希濂 就生长在溪口村 的旁边 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 字湘皋 南村草堂诗抄 注 1 1第十八卷有一首 七言古风 注 2 2记载 胡竹安明府以湘乡雪花滩石为砚 佳者过端溪 五 1弘征先生所收 南村草堂诗抄 5 12 盖不足言也 顷以二言见赠 报之以诗 全诗三十二行 在诗中的夹注 中有云 何子贞 大书法家何绍基 字子贞 谓湘石佳者可奴隶五盖 端溪上品无以过 子贞善书 能鉴别 当不妄言 后复写第二章古风五 言诗 注 3 3 邓显鹤所称 雪花滩 正是水府庙大坝下游的涟水河浅滩 溪石极品 双峰绿 便产于此河床之下 咸丰 同治年间 曾国藩效命朝廷 溪砚 一方荷叶砚 成为他的终身伴侣 出任直隶总督时 曾将溪砚作为 贡品 敬献皇上 同治皇帝爱不释手 置于龙 案 湖南溪砚从此名声大振 满朝文武 争相求之 据考证 韶山毛主席旧居陈列馆里 毛主席用过的砚台 实为溪砚 5 3 溪砚的品质特征 好的砚台有三个条件 一是质嫩细 腻 二是呵气而润 三是扣之有木声 据记载 溪石为绢云母泥质板岩 与端砚的石质 结构 形成大致相同 其质细腻湿润 呈绛红 碧绿 橙 黄 淡青 湛蓝 紫罗兰诸色 历久不变 纹理千姿百态 充满诗情画意 雕琢成砚 着水研墨 即与墨相恋不舍 经久不干 干后亦无墨垢 寒冬 呵气 即可研墨 悬之扣之 上等溪石啪啪作响 有木之质感 与端砚同 故溪砚不仅有优质砚台的特征 更兼有精美花纹 可依纹造型 雕刻出 2湘中万古骚人魄 精气不消结为石 睛滩飞雪自何年 落手虹光腾几席 风流好事今胡威 顽矿刮目皆珠玑 磨砻 雕琢贶同志 吟兰搴芷纷芳菲 朝来一骑来连道 贻我琳琅稀世宝 又蒙锦帕慎封题 启匣传观惊欲倒 睛窗快雪 一研磨 衫袖点腕香流涡 老愧石田荒废久 奈此涵心双璧何 自从即墨膺封爵 龙尾凤珠争昭烁 谁怜抱璞老荆 蛮 翻以多石遭侮谑 天生尤物不终穷 近者五盖光熊熊 湘妃正色出并世 有若窈窕羞颜红 纷纷端歙漫矜许 余子碌碌无足数 骑田奴仆论纵苛 想见生非哙等伍 千秋事业非所堪 重语嘉贶徒滋惭 炎炎污白君知免 吾将 守黑师老聃 3连朝乞湘灵 赚此双峰绿 贪夫心眼馋 得二犹未足 槎丫冻僵手 空洞败匏腹 唯愁墨沈干 未觉诗肠蹙 使君 今词坛 好客古贤牧 固知针芥投 不惮再三渎 情殊塞翁马 事匪虞公玉 得失亦偶尔 岂必祸福伏 先生笑相 谓 聊以子言卜 但令江管豪 岂惜陶泓逐 6 12 可赏可用的工艺砚台 可与 四大名砚 之一的端砚相媲美 以下为溪砚 石质 见附件 1 2 3 与四大名砚中的三大石砚的石质对比 附表 1 石材平均硬度石色下墨发墨 端砚2 9紫弱于洮 歙 溪强于洮 歙 溪 洮砚3 1青黑强于端 弱于歙强于歙 弱于端 歙砚4偏绿强于端 洮 溪弱于端 洮 溪 溪砚3 1五彩缤纷强于端 弱于歙强于歙 弱于端 注 1 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1 均为老坑石料 2 以评鉴砚台下墨发墨 3 以下硬度均以摩氏为 单位 2 墨条的硬度是 2 2 2 4 刻刀的硬度是 钨钢刀 约 7 白钢刀 约 6 碳钢刀 约 5 3 下墨 是通过研磨 墨从墨块到水中 砚台上 的速度 发墨 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 子融合的速度 细腻程度 5 4 溪砚的制作工艺流程 采石 选石 设计 雕刻 开池 打磨 上蜡 刻字 装盒 5 5 溪砚的用途 目前开发的用途有笔冼 实用砚 碗 酒杯 花盆 鱼缸 茶盘茶台 茶托 屏风 摆件 花瓶 印章 镇纸 笔架 笔筒 洗脸盆 烟灰缸等 5 6 溪砚的开发价值 一是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文化产品 可以将之开发为湖湘文化名品 二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位于水府庙水库旅游区 临近曾国藩故居 可以作为水府庙水库旅游的工艺品开发 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提高旅游文 化品位 三是溪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 具有富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可以作 为广大中小学生和书法美术爱好者的教育实践基地 7 12 5 7 溪砚的发展及成就 2007 年被中国旅游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品牌推广中心确定为 中国最具 有收藏价值的文化工艺品 2007 年 娄底市政府办公楼大厅 一方以曾 国藩故里富厚堂为题材 的巨型溪砚成为镇厅之 宝 2009 年 溪砚制作 工艺被评为 湖南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 附件 4 2010 年 获湖南省 旅游博览会金奖 国家 级文物博览会银奖 2011 年 获湖南省著名商标 连续 3 年获得湖南省优 秀旅游产品金奖 国藩溪砚 商标被评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国藩溪砚 被 两岸三地 旅游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品牌推广传播中心评定为中国最具 收藏价值的文化工艺品 2012 年 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中南赛区 荣获 产品创意金奖 2013 年 4 月 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砚台展评上 国 藩溪砚 5 个参展作品全部获奖 在获奖等级上 与传统的四大名砚首次平 起平坐 2014 年 获得中国地理标志 2015 年 7 月 溪砚制作工艺荣获 最具发展潜力的传统技艺项目 5 8 溪砚开发面临的困境 5 8 1 与四大名砚相比 因为开发时间较晚 缺乏富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 车间生产规模不大 条件简陋 没有大规模地进行产品的开发宣传 提升产品的价值 5 8 2 政府缺乏有力的溪石保护措施 据了解 目前溪石的原材料 8 12 的开发 仍处于无序状态 对虎形坑 老爷坑 闺女坑和雪花滩溪石的开 采没有有序的保护机制 出现了滥采滥开的情况 5 8 3 宣传力度不够 溪砚的知名度没有得到提高 从调查问卷 4 4得 知 大部分市民并不知道溪砚为何物 更遑论人们对溪砚价值的认识和保 护 附表 2 溪砚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20 岁以下21 50 岁51 80 岁80 岁以上年龄 22 人21 人5 人2 人 选项 题次 ABCDEF 11832 2149 3713237 42228 525934 6285116 761025513 88111021 9324815 1046733 备注受调查对象 50 人 其中男 26 人 女 24 人 注 第 2 3 题为调查砚台知识 4 10 题与溪砚常识有关 第 5 题为有关宣传的开放性问题 反映出溪砚的宣传工作做得很不够 第 4 题的的正确率为 44 第 6 题为 56 第 7 题为 50 第 8 题为 42 第 9 题为 30 第 10 题为 66 5 8 4 欠缺有效的营销策略 虽然溪砚通过电商远销马来西亚 但 仅仅局限于部分书画家 5 9 溪砚的推广与发展思路 5 9 1 关于溪石 物尽其用 每一方砚石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大者可 以作为砚雕工艺品鉴赏 切割下来的边角料和小石头可以将它与传统工艺 和现代艺术相结合 制作成印石和精巧的工艺作品 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再者因为溪石湿润细腻如玉 可以作为精致的饰品 使大的更大 小的更 小 更精 更巧 4 见附件 5 9 12 5 9 2 关于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 打破局限观念 使其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 走平民化 大众化的道路 让溪砚走进千家万户 让砚文化进校园 让广大学生了解砚台文化与艺术 学习溪砚 成立溪砚制作工作室 让更多的学生和成人能体验 学习制作溪砚 可收学费 学习者可以获得自己制作的溪砚一方 并发展成广大中小 学生和书法美术爱好者的教育实践基地 推广传承溪砚文化与艺术 5 9 3 关于用途 扩大砚石的用途 拓展溪砚的品种用途 除了实用 型砚台外 还可集收藏实用于一体 发掘溪砚的文化内涵 让溪砚成 为 工艺品和装饰品 5 9 4 关于创新工艺 在设计制作时 走艺术化的道路 集实用 观赏 收藏于一体 将传统手工雕刻艺术传承和现代工艺艺术相结合 赋 予砚石以生命和灵魂 让溪砚少一丝匠气 多一些艺术韵味 5 9 5 关于设计内容 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结合地理标志 发 展文化底蕴 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融合本土文化 让人耳目一新 走出一 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5 10 关于溪砚的保护 5 10 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溪砚制作工艺作为湖南省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 我们在加强保护的同时 传承文明 同时努力申请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升溪砚品位 5 10 2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 将老爷坑 闺女 坑 虎形坑 雪花滩溪石的开采保护权进行集中管理 避免溪砚砚石资源 的破坏和无谓有损耗 10 12 5 10 3 政府加大对溪砚的发展保护 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展销保 护 5 11 我们的设计制作 在老师和雕刻师的指导下 我们八易其稿 终于设计制作出了灵猴献寿 5 12 关于溪砚传承人 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我们了解到省级 传承人为曹冠明 说其 80 年代末拜溪砚雕刻大师胡志祥为师 在申报时 说胡志祥后继无人 但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我们发现 胡志祥的儿子 胡中纲传承了父亲的溪砚制作工艺 据胡中纲所述 曹冠明并未拜胡志祥 为师 胡志祥于 2005 年去世 曹冠明是 2008 年才进入国藩溪砚当学徒工 希望有关部门能还原历史真相 6 6 结论结论 6 1 溪砚有着悠久的历史 与历史名人毛泽东 曾国藩 蔡和森 邓 显鹤有着密切的关系 曾经都是他们的案头珍宝 6 2 溪砚不仅有优质砚台的特征 更兼有精美花纹 可依纹造型 雕 刻出可赏可用的工艺砚台 可与 四大名砚 之一的端砚相媲美 6 3 溪砚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开发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