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伤行为_第1页
青少年自伤行为_第2页
青少年自伤行为_第3页
青少年自伤行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的自伤行为 丁朝圣 2011213598 2003年8月12日16时30分,中国科技馆举办的一场题为中学生心理成长战略的报告刚刚在一片掌声中落幕。随后,主持人宣布可以向报告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丛中提问。会场经过片刻沉默,突然有一个清脆的声音问道:“老师,我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每天我不是想把自己的手腕用刀割破,就是想把耳朵捅破,您说.我该怎么办?”短暂的思考后,丛中博士委婉地回答了这个女孩子的问题。接着,会场内又站起一位女老师,她告诉丛博士,在自己所带的初一班级内,也有好几个孩子喜欢割自己的手腕,有的胳膊上经常划出一道道的血口子。对此,她感到很困惑。报告结束后,小玫(坐在记者旁边的女孩,不是提问的女孩)乘着上厕所的空隙,悄悄向记者挽起了自己的袖子。她白皙的手腕上有几道已经结疤的刀口。她低着头轻轻告诉记者,隔三差五她就会在自己的手臂上用剃须刀拉出几道口子。随着伤口越来越多,她只能把刀口往下移,一直到前臂。为了掩盖伤口,她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袖衣服。类似小玫的现象在校园内并非个例。据北京一家青少年心理研究所统计,在他们开诊的三年多内,就发现至少有百名年纪在13岁到15岁的少年,出于不同的原因,用剃须刀、玻璃片或刀子,甚至还有用香烟头的伤害自己的身体。这种做法叫做自伤,有时叫做自残,或者自虐。在一些成人看来是惊心动魄,但一些 青少年却不以为然的认为是一种减压方式。自伤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行为,屡见不鲜。但总是引不起社会的注意,因为不会威胁生命,往往被自杀行为所掩盖。那么自伤和自杀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自杀是为了永久性的远离压力。心底充满无望与无助感,希望借自杀远离压力。而自伤只是宣泄舒缓情绪,并无求死意图。内心充满痛苦、压力、急躁与空虚感。希望借自伤获得纾解,结束孤立感,重新回归原有的人际关系。自伤的极致表现为自杀。自伤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四类。1、重度自伤行为,发生的频率不高,但身体相当的部位被去除或破坏,因而造成永久性的形体损毁。如切除外耳、挖掉眼球、割掉乳房等,通常发生在精神病状态或急性药物中毒。2、刻板化自伤行为,固定的自我伤害,通常是周期性且刻板重复的,最常见的是撞打头部,包括以头撞墙或以物体打头。是智障者最常见的自伤行为,但也发生在自闭症、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的情形。3、强迫性自我伤害行为,扯头发、刺皮肤、擦皮肤,主要是去除主观意志中皮肤的缺点或瑕疵,是强迫症状的一部分。4、冲动性自我伤害行为,单独或具有习惯性,重复出现频率不高,是仪式性的或具有象征意义(左图)。根据资料显示,“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的占40,属于心理不正常倾向的占22,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高达43.7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3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以下给出一些列子。1、90后艺校女生网上秀割腕自残照片。记者联系到她本人后,问及自残原因,她很轻松地回答说, “没什么,活够了而已。”从小珊的外形打扮来看,是典型的“非主流”。据小珊的朋友介绍,她父母很早就离异,小珊平时看起来是个挺活泼开朗的女生,但作为朋友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是孤独的。”原因分析:寻求关爱和关注自卑的人以及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经常自我否定或者自我挫败,他们陷入了情感的孤独,认为没有人理解他们,懂得他们,潜意识中经常会产生“只有我遍体鳞伤才会有人心疼我”的想法,因此采取极端的自残方式,以此来引起亲人的注意和关注,来获取他们所渴望的关爱。但是这种方式未必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有用。解决方案:能够彻底摆脱这种感受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都不要苛求自己,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都向他人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够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倾向的发生。有自虐倾向和自虐心理并不可怕,但不要封闭自己,当个人无法摆脱这种心理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是完全可以摆脱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的,不要讳疾忌医。2、 前文中提到向记者展示手腕的小枚(化名)。记者问那么刀片划破皮肤时是什么感觉呢?小玫说:“我先是感到巨大的疼痛,然后就逐渐麻木没有感觉,像死了一样。过一会儿又更加疼痛,我开始为自己担心,但过不了多久我的全身就感到非常放松。”她甚至还说,“尤其是看着殷红的鲜血从手腕上缓缓流出来,会让我感到很满足也很过瘾。”原因分析:贪恋兴奋地快感当尖锐的利器划过皮肤时,冰冷的触感以及尖锐的疼痛会让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产生短暂的区别于内心痛苦的感受,这种无意间产生的愉悦感会让处于痛苦中的人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一般讲,有这种心理倾向的青少年中,80左右是女孩,因为男孩子们的暴力倾向体现在破坏行为上,而女孩子则喜欢对自己进行残害。但是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孤僻。他们把自己割破,往往能够感到舒服一些,然而这种极乐的感觉非常短暂,因此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又要重复一次。3、盲从榜样,特殊心理“这是成熟的一种表现。表示我们不怕痛苦,敢于面对痛苦。”15岁的男孩子刘亮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他还说,“我讨厌看那些少男少女题材的电视剧,那些电视剧里的同龄人看起来很傻,原因是那些写剧本的大人根本不了解我们心里想什么!”刘亮还说,他很佩服一位身边的同学。不是佩服他敢于割手腕,而是他划口子的功夫实在是很高,不深不浅,刚好能出血。“这样的男生像个男人,很有气魄。”刘亮说。原因分析:13到15岁的孩子是一弱势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还不健全,非常需要得到家庭的关爱、师长的重视、同学的友谊。同时,他们又正处于身心的断乳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人生观,可以独立面对社会,做自己的主人。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变化,对待孩子仍采用包办、干涉、指责的方式,那么由此带来的往往是孩子的腻烦和反抗。他们会认为这是对他人格和自由的打击,并随之出现焦虑、急躁的心态,进而就是行为的不能自控。4、 四名小学女生割腕,原因竟是好玩据台湾媒体报道,09年今年6月,台东县4名小学女生集体以美工刀自残割腕,原因竟是“好玩”,“做了一件很轰动的事”,据悉,其中一位女童心情不好时会用美工刀划手腕来纾解压力、发泄情绪,其它同学看了一时好奇,也跟着拿美工刀轮流划手腕。所幸伤口不严重。原因分析:无知,一些孩子并不知道自残的危害,有些是在不良的风气中受到误导。比如纹身,看起来是在追求“酷”。他们都是在轻率决定后才出现后悔。后记:有自虐心理的人是很痛苦的,都想及早摆脱这种自虐心理。但仅仅用砸东西、大喊大叫等方式来排解是不够的,能够彻底摆脱这种感受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都不要苛求自己,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都向他人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够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倾向的发生。当然,这些也都是有原因的,常常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