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第二节 乙醇 乙酚 基本营养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第二节 乙醇 乙酚 基本营养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第二节 乙醇 乙酚 基本营养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第二节 乙醇 乙酚 基本营养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第二节 乙醇 乙酚 基本营养物质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乙醇1 组成和结构 c2h6o ch3ch2oh 2 物理性质密度 比水 沸点 比水 水溶性 小 与水互溶 低 乙酸 能否用na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提示 不能 因为na与乙醇可以发生反应 二 乙酸1 分子结构 2 物理性质俗名 是有气味的无色液体 熔点16 6 低于熔点时 凝结成 溶于水和乙醇 刺激性 冰醋酸 易 醋酸 3 化学性质 1 酸性与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2ch3cooh 2 酯化反应乙与醇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ch3coo 2ca h2o co2 三 基本营养物质1 油脂 1 油脂的结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 主要是低沸点的 碳链为碳碳单键时 主要是高沸点的 2 油脂的水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和 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 植物油 动物脂肪 甘油 高级脂肪酸 皂化反应 2 糖类 1 糖类的结构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为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表示其分子组成 但二者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ch2oh choh 4cho c12h22o11 c6h10o5 n 2 糖类的化学性质 葡萄糖可与 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从而检验葡萄糖 淀粉溶液遇碘变 蔗糖和淀粉的水解反应蔗糖 淀粉 银氨溶液 蓝 3 蛋白质和氨基酸 1 蛋白质的性质 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 烧焦时有特殊气味 用于鉴别蛋白质 蛋白质在酶催化作用下 水解生成氨基酸 黄 2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概念 羧酸分子中与羧基相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 通式为 官能团a 氨基 nh2 与酸反应生成盐 b 羧基 cooh 与碱反应生成盐 氨基酸的性质a 两性甘氨酸与盐酸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b 成肽反应 1 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 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 放置片刻 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a 硝酸b 无水乙醇c 石灰水d 盐酸 解析 铜灼烧后生成的cuo 能与硝酸 盐酸 无水乙醇反应 但与无水乙醇反应后又生成铜 质量不变 答案 b 2 某有机物由c h o三种元素组成 其比例模型如图所示 则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此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4o2b 其水溶液呈酸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 此有机物不能与锌反应d 此有机物的酸性比碳酸强 解析 根据此有机物的比例模型可以判断出它为乙酸 ch3cooh 对照乙酸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 c 3 水过鸭背不留珠 指的是鸭子的羽毛不会被水浸湿 这与鸭子羽毛表面的某种有机物有关 该种有机物可能是 a 油脂b 葡萄糖c 蔗糖d 甘油 解析 由题意可知 该有机物难溶于水 油脂符合题意 答案 a 4 2011 皖南八校联考 下列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a 工业上用油脂和烧碱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制取肥皂b 生活中用灼烧时的特殊气味鉴别真假羊毛衫c 交警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查司机是否饮酒过量d 医生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解析 油脂的水解是取代反应 a项正确 b c d中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答案 a 5 a b c是大家熟悉的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 它们所含元素不超过三种 并有如下图所示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 a b c d的化学式分别为 a b c d 2 在常温下 a b通过 转化为c 而人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 通过缩聚而成 3 工业上制备d有两种方法 一是乙烯合成法 二是农副产品发酵法 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4 油脂水解生成的醇与d是否互为同系物 填 是 或 否 5 目前 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解析 据信息 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 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如糖类 蛋白质等 再结合 3 的信息便易推知d为ch3ch2oh 所以c为葡萄糖 b为co2 继而知a为h2o 单质甲为o2 因此co2与h2o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而人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缩聚而成 油脂水解生成的丙三醇与ch3ch2oh不是同系物 因绿色植物减少及工厂排放co2等因素导致温室效应 1 实验原理 2 实验装置 3 反应特点 4 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1 加热 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 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 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提高乙醇 乙酸的转化率 2 以浓硫酸作催化剂 提高反应速率 3 以浓硫酸作吸水剂 提高乙醇 乙酸的转化率 4 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 并有冷凝回流装置 可提高产率 a 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 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 再加入冰醋酸b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c 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 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d 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名师精析 浓硫酸的密度大 与乙醇和乙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 故必须先加入乙醇 再加入浓硫酸 最后加入乙酸 故a不正确 答案 a 答案 b 2 2011 福州模拟 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 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 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 蒸馏 过滤 分液b 分液 蒸馏 蒸馏c 蒸馏 分液 分液d 分液 蒸馏 结晶 过滤 解析 乙酸和乙醇均在下层 乙酸乙酯在上层 分液后将下层液体a蒸馏 可将乙醇蒸出 然后在乙酸钠中加入h2so4使之反应生成乙酸 再将乙酸蒸出 答案 b 1 糖类水解的条件 1 蔗糖 稀h2so4作催化剂 水浴加热 2 淀粉 稀h2so4作催化剂 加热 淀粉酶 唾液中存在 室温 适宜温度36 2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应注意检验产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 同时还要确定淀粉是否还存在 可以用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进行完全 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现象及结论 结论 淀粉已水解 分别讨论以上三种方案的设计及结论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 简述理由 名师精析 方案甲只检验了淀粉 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淀粉 但不能证明淀粉没有水解 方案乙没有检验出葡萄糖是因为没有中和作催化剂的h2so4 葡萄糖和cu oh 2悬浊液只有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才能反应 因此不能证明淀粉是否水解 答案 1 甲方案操作正确 但结论错误 这是因为淀粉也可能部分水解 而未水解的残留淀粉也会使碘水变蓝 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的结论 2 乙方案操作错误 结论也错误 淀粉完全水解后用稀碱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 然后再与cu oh 2悬浊液反应 本方案中无红色沉淀出现 淀粉可能尚未水解 也可能完全或部分水解 3 丙方案操作正确 结论正确 按设计方案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有葡萄糖 即淀粉已水解 1 用碘水检验淀粉时 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否则因发生i2 2oh i io h2o而使实验不能成功 2 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 oh 2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时 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因此必须先用过量naoh溶液将水溶液中的h2so4中和 使溶液转化为碱性溶液 3 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 并检验水解产物是否含有葡萄糖 他的操作如下 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 5滴稀硫酸 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 冷却 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实验结果没有银镜发生 其原因是 a 蔗糖尚未水解b 加热时间不够c 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作催化剂的酸d 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解析 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而蔗糖水解的催化剂为稀h2so4 故在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之前要先用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碱性 答案 c 4 某同学欲验证淀粉完全水解的产物a 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 加热3 4min 加入少量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 加入少量稀硫酸 加热 待冷却后 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则以上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选项序号 a b c d 解析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时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前应先加入naoh中和用作催化剂的稀硫酸 因此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c 答案 c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蛋白质的含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 近来 奶粉中掺杂三聚氰胺来提高含氮量的事情 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也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例 日本科学家下村修 美国科学家马丁 沙尔菲与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三人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含氮化合物 每种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氮量 约在14 18 本题涉及的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故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常用凯氏定氮法 其测定原理是 蛋白质中的氮 用氨基表示 在强热和cuso4 浓硫酸作用下 生成 nh4 2so4 nh4 2so4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 蒸馏释放出nh3 收集于h3bo3溶液中 生成 nh4 2b4o7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根据盐酸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 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 即得蛋白质的含量 1 上述原理第 步生成 nh4 2b4o7的离子方程式为 2 乳制品的换算系数为6 38 即若检测出氮的含量为1 蛋白质的含量则为6 38 不法分子通过在低蛋白含量的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 melamine 来 提高 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导致许多婴幼儿患上肾结石 三聚氰胺的结构如图所示 其化学式为 含氮量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中 正确的有 填字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