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3.2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3.2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3.2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3.2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3.2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高考 定位考纲要求 1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 宋明理学 解读考纲 1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代董仲舒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融儒家 阴阳家 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兼采百家 宣扬 天人感应 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成为官方统治哲学 2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中华民族的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高考命题很有可能从孔子的思想进一步结合宋明理学家代表人物的言论 联系现实 思考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所应采取的态度入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考点 梳理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 背景 1 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2 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 汉武帝即位后 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 理论 1 形成 汉代儒学是董仲舒以 公羊春秋 为基础 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 基础 天人感应 学说 3 作用 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董仲舒宣扬的 天人感应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3 地位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4 影响 1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 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深度思维 1 董仲舒新儒学为什么会得到全面肯定 答案 1 汉武帝在位时期两汉王朝处于上升时期 但也面临着封建割据问题和匈奴入侵的威胁 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 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2 董仲舒宣扬 大一统 有利于政权巩固 利用 天人感应 学说来宣传 君权神授 用 天命 来为皇帝唱赞歌 虽然带有迷信色彩 但对于树立皇权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 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 二宋明理学1 历史背景 1 西汉以来 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 2 唐宋时期 三教合一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 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儒学的发展深受佛 道哲学的影响 2 思想内容 1 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颐和程颢起了突出作用 南宋的朱熹是集大成者 基本主张 理 是世界的本原 把握 理 的主要途径是 格物致知 2 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 心即理也 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求理的方法是 发明本心 即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只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 历史影响 1 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影响 2 它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等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深度思维 2 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 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这副对联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哪一趋势 答案 三教合一 名师归纳1 与先秦儒学相比 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 从思想内涵看 融儒家 阴阳家 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 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 大一统 强调君主权威 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 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时 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 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 受到统治者重视 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 具有神学色彩 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 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如皇权专制 即维护现实统治 2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观点一 宋明理学应当肯定 因为它具有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利大于弊 1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到家庭 大到民族 国家 人类都需要和谐意识 2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 宋明理学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观点二 宋明理学应当否定 因为它弊端很多 弊大于利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观念 因循守旧观念 重礼轻法观念 是唯心的 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 3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考题研析 例1 命题视角 考查有关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 2009 海南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 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 该经典是 a 春秋 b 论语 c 孟子 d 易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来源 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主要著作是 春秋繁露 等 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 春秋 答案 a 变式演练1 董仲舒认为 天生民性 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 此天意也 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认为民性本善 君权神授b 感叹人性本恶 呼唤王道c 主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建议以礼入法 以礼入俗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 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 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 这是天意啊 由此可知a项正确 答案 a 例2 命题视角 利用材料考查对 宋明理学 的认识 2010 浙江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 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 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 太简 下列各项中 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知行合一d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 宋明理学 的认识 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推理的能力 此题反映的史实是历史上的 鹅湖之会 即是说朱熹的治学方法是 格物致知 主张多读书 多观察事物 根据经验 加以分析综合和归纳 然后得出结论 而陆九渊则主张 发明本心 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 所以尊德性 养心神最为必要 答案 b 变式演练2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 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 明日良知又有开悟 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这句话应出自 a 董仲舒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时期理学和心学的相关知识 明确提出以 致良知 的方式探寻 理 的存在的理学家是明朝的王阳明 答案 d 例3 命题视角 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 2010 北京 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 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 董仲舒b 荀子 孟子c 商鞅 孟子d 韩非子 董仲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 意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孟子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 韩非子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韩非子又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董仲舒是两汉时期的儒学大师 他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改造儒学 使儒学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被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 d 变式演练3 2009 江苏 某思想家强调孝 悌 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王阳明主张 良知 是心之本体 是人人生而俱来的 先验的 普遍的 知 这种 知 是不待虑而知 不待学而能的本然 故判断为王阳明 答案 d 考情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较多的考查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 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 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 在今年高考备考复习中应对以下内容多加注意 一 董仲舒新儒学形成的背景 内容及影响 二 理学产生的背景 理学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理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考 展望1 正确理解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 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继承了儒家的 仁政 思想 这主要表现在 a 主张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b 提出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 地位不可动摇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 如果残暴 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 本题从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切入 考查比较辨析能力 董仲舒认为 天和人同类相通 相互感应 天能干预人事 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 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 不仁不义 天就会降下灾祸进行谴责和警告 如果政通人和 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这体现了儒家的 仁政 思想 a项是孟子的思想 b项是荀子的思想 c项没有体现对 仁政 的继承 答案 d 2 利用文献资料考查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图是少林寺内的一座碑刻拓片 在一个大圆圈内 有一位双手捧 九流混元图 的人物 这个人物 整幅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 若遮住画像一边 左边就是道教圣人老子侧像 若遮住另一边 右边则是儒教圣人孔子侧像 材料二 下图是中华书局出版的 朱子语类 的书影 该书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 1263年 黎靖德以类编排 于咸淳二年 1270年 刊为 朱子语类大全 140卷 即今通行本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 内容丰富 析理精密 现在主要版本有宋咸淳二年 朱子语类 书影刊本 明成化九年 1473年 陈炜刻本 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 广州书局本等 材料三 朱熹说 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四 心之本体 原是个天理 原无非理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 故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之本体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知弟 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王守仁 传习录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社会的哪一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趋势 三教合一 影响 儒学面临危机 儒学家开始应对思变 2 朱子语类 为什么会受到长久而广泛的重视呢 答案 朱子语类 记载的是朱熹的思想 而朱熹的理学思想自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且成为宋明儒学主流 对我国政治生活 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王守仁的 心学 与朱熹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其实质一样吗 答案 主要区别 求 理 的方法不同 王守仁是 只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就能成为圣贤 朱熹则是 格物致知 实质相同 王守仁的 心学 与朱熹理学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解析 第 1 问可以从图片和介绍文字中直接得出 第 2 3 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思考 注意表述要简洁准确 备课资料1 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儒家思想所经历的变化 1 思想内涵变化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孟子 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董仲舒吸收道家 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 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 社会地位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 秦朝时期 秦始皇 焚书坑儒 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 汉武帝时期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例 董仲舒 开启了儒学神学化 儒家宗教化 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 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c 春秋大一统 d 三纲五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董仲舒宣扬 君权神授 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 天子受命于天 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如果天子无道 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他的天人感应思想将儒家思想神学化了 并使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 b 2 儒学为什么到宋代发展为理学 1 宋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为维护统治秩序 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 儒学吸收佛 道教成分 发展为更理性化 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3 宋代 重文 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激发学者关注国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