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医学院 药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用)I 前 言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药理学研究主要涉及药物的生物活性(biological activity),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同时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变化过程,药物的理化特性等,有时也是药理学研究的范畴。研究药物的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变化过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理学的发展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生药学、植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及毒理学等的发展密切相关。药理学作为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一、药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药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验观点指导学习,通过药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同时本科程的讲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奠定基础,并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初步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 二、对药理学教师授课的要求1、教师授课时必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明确提出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并通过系统性或/和启发性的教学,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好有关课程知识, 2、教师授课时必须努力结合教材,重点介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对一些重要药物要适当介绍其历史背景和研究进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3、教师授课时必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讲授实验课程时,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熟悉药理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5、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探讨药理学的有关知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文献和开展科学研究。三、本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本教学大纲是根据颜光美主编的药理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写。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药理学本科教学的教师使用。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须遵守和执行的纲领性文件。本教学大纲也是督导组和上级领导检查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教学大纲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出题依据。本教学大纲也可供学生学习参考,可作为学生上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指导。本教学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了教师讲授本章节必须要达到的目的。明确提出了教师讲授本章节必须使学生掌握什么内容、熟悉什么内容和了解什么内容。是教师授课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授课教师授课时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增加一些与本章节有关的背景和进展,开展创新性教学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教学改革不能放弃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必须重点讲授的内容。本教学大纲作为学生学习参考时,学生可根据本大纲教学目的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时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应该熟记或背熟,牢牢记住。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只要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编写II 正 文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0.5学时) 一、教学目的:本章教学应联系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研究的现代进展,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重点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使学生能掌握药物的概念、药物和毒物间的关系,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我国本草纲目的贡献,近代药理学研究的进展;了解药理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地位,药理学和其它相邻学科的关系;了解新药开发与研究过程。二、教学要求:1、 介绍药理学的定义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2、 重点介绍药物的概念、药物和毒物及食物的关系。3、 简单介绍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医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目的。4、 重点介绍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范围,简单介绍药理学和其它相邻学科的关系。5、 简单介绍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我国古代对药理学研究的贡献,6、 简单介绍近代药理学的发展,解放以来我国药理学成就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进展。7、 简单介绍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步骤。三、教学内容(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2、药物(drugs)的概念,药物和毒物(poisons)的关系与区别。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的概念与内容。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的概念与内容。5、研究药物的有关学科的介绍。6、药理学的学科任务。7、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础药理学的区别。8、 医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目的。(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1、 古代药物知识的累积和流传;2、 神农本草经与本草纲目对世界医学的贡献;3、 18世纪西方医学和实验药理学的产生和发展。4、 受体学说的产生及其对药理学发展的贡献。5、 近代我国药理学的研究,发展与贡献。6、 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三)新药开发与研究1、 新药开发是一个严格与复杂的过程。2、 新药的来源与选题方法。3、 新药研究的三个过程。4、 药理学研究是新药研究的核心内容。5、 新药的报批,生产,销售与售后调研。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2.5学时)一、教学目的:本章教学应联系生理学有关细胞与受体的概念,重点介绍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学说,使学生能掌握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概念;掌握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熟悉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作用靶点,药物作用机制、受体动力学及受体类型。二、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药物的基本作用,重点介绍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性。介绍药物的构效关系。2、 简单介绍药物的治疗效果;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补充治疗。3、 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重点介绍药物的副反应与毒性反应的产生条件,区别和预防。4、 介绍药物的量效关系。重点介绍药物的量效关系曲线,药物的强度与效能;药物的质反应与量反应、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简单介绍药物的剂量在安全用药中的重要性。5、 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6、 介绍药物作用的作用靶点及作用原理,重点介绍药物的受体概念和特性,配体(第一信使),受体动力学,解离常数、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激动药、部分激动药、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拈抗药,拮抗参数pA2。简单介绍受体的类型,第二信使,受体的调节。三、教学内容(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 药物作用(action)与药理效应(effect);2、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和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AR)。3、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及其基本表现。4、 药物的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和补充治疗(supplement therapy)。5、 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不良反应的表现,副反应(side reaction)与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的产生条件,区别和预防。(二)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1、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量效关系曲线。2、 药物的强度(potency)与最大效应(效能efficacy)。3、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与量反应(graded response)。4、 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ED50),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与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三)药物的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1、 药物的理化反应。2、 药物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3、 药物影响生理物质转运。4、 药物对酶的影响。5、 药物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6、 药物影响核酸的代谢。7、 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8、 药物与受体。(四)药物与受体1、 受体研究的由来。2、 受体(receptor)的概念和特性。受体,配体(ligand),受点(receptor site),第一信使,第二信使。3、 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受体动力学,解离常数、亲和力和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4、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agonist)、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拮抗药(antagonist),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s)和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s),拮抗参数pA2。(五)受体类型,第二信使,受体的调节1、 受体类型。2、 第二信使。3、 受体的调节。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3.5学时)一、教学目的:本章教学应联系生理学有关物质的转运,生物膜等内容,重点介绍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时量关系和药物的消除动力学,使学生能掌握药物转运与转化(ADME)的基本规律,药动学基本概念,药动学参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药物消除动力学、连续用药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二、教学要求1、 重点介绍药物吸收过程及转运的基本规律。简单介绍离子障,给药途径、首关消除;2、 介绍药物的分布特点,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再分布,血脑屏障,胎盘屏障。3、 简单介绍药物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类型。重点介绍肝微粒体酶,酶诱导剂和抑制剂,酶诱导剂和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4、 简单介绍药物的排泄及影响因素,肝肠循环。5、 重点介绍药物的时量关系,峰值浓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药物消除动力学规律,零级动力学和一级动力学概念和参数,消除速率常数、药物半衰期,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6、 重点介绍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稳态血药浓度、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时间、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7、 介绍药动学参数间的关系,简单介绍房室模型概念。三、教学内容:(一)药物的转运1、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2、 药物转运的基本规律,pKa,离子障(ion trapping)。(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 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2、 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的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3、 药物的分布(distribution),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4、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5、 药物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包括氧化(oxidation)、还原(reduction)和水解(hydrolysis);第二步为结合(conjugation)。6、 肝微粒体酶,酶诱导剂(enzyme inducer)和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er),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7、 药物的排泄(excretion)及影响因素,肝肠循环。(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1、 时量曲线(concentration-time curve,C-T),峰值浓度(peak concentration),达峰时间(peak time),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2、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规律,零级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和一级动力学概念(first-order kinetics)。3、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Ke)、药物半衰期(half-life,t1/2),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4、 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时间、负荷剂量(loading dose)和维持剂量。药动学参数间的关系。(四)房室模型1、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s)。2、 二房室模型(two compartment model )的时量关系。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0.5学时)一、教学目的:本章教学应联系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使学生能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危害;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掌握合理用药原则。二、教学要求1、 重点介绍决定药物作用与疗效的因素;2、 介绍药物反应个体差异原因;3、 介绍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4、 简单介绍滥用药物的危害。5、 重点介绍合理用药原则。三、教学内容:(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 药物剂型。2、 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二)机体方面的因素1、 年龄。2、 性别。3、 遗传异常。4、 病理情况。5、 心理因素与安慰剂。6、 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三)合理用药原则1、 明确诊断。2、 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3、 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4、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并重。5、 对病人始终负责。第五章 新药研究(自学)第六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1学时)一、 教学目的在了解传出神经系统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传出神经系统递质(NA和Ach)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受体的命名、分型、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受体的分布及其效应,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其分类。二、 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按解剖结构分、按释放递质分)。2 介绍传出神经系统递质(NA和Ach)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3 简单介绍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命名、分型、功能及其分子机制。4 重点介绍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及其效应。 5 简单介绍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其分类。 三、 教学内容1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按解剖结构分、按释放递质分)。2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noradrenaline(NA)和acetylcholine(Ach))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3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命名、分型、功能及其分子机制。4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布及其效应:(1)毒蕈碱型(muscarinic)胆碱受体(M-R)的分布及其效应。(2)烟碱型(nicotinic)胆碱受体(N-R)的分布及其效应。(3)-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R)的分布及其效应。(4)-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R)的分布及其效应。(5)多巴胺(dopamine)受体(DA-R)的分布及其效应。5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其分类。第七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0.5学时)一、 教学目的在了解介绍乙酰胆碱分布及其效应的基础上,介绍M-R激动药的分类及主要药物,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 匹鲁卡品)的具体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N-胆碱受体激动药。二、 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M-R激动药的分类及常见药物。2 重点介绍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3 简单介绍N-R激动药的主要药物。三、 教学内容1 M-R激动药的分类及常见药物:(1)胆碱酯类:乙酰胆碱(Ach)、卡巴胆碱、醋甲胆碱、贝胆碱。(2)生物碱类:毛果芸香碱、毒蕈碱。2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 匹鲁卡品)的药理作用(眼和腺体)及临床用途(青光眼和虹膜炎)。3 N-R激动药的主要药物:烟碱。第八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1学时)一、 教学目的在简单介绍胆碱酯酶作用的基础上,介绍抗胆碱酯酶药的分类和每类的代表药物,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中毒途径、临床表现、预防办法及常见的胆碱酯酶复活药。二、 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胆碱酯酶的作用。2 简单介绍抗胆碱酯酶药的分类。3 重点介绍新斯的明(neostigmine)的作用及临床用途。4 介绍吡斯的明、毒扁豆碱(依色林)的作用特点及主要临床用途。5 简单介绍依酚氯铵、安贝氯铵、加兰他敏、地美溴铵、他克林的作用特点及主要临床用途。6 介绍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中毒机制、中毒途径、临床表现、防治办法。7 重点介绍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PAM、派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8 简单介绍氯解磷定(PAM-Cl)的作用特点。三、 教学内容1 胆碱酯酶的作用。2 抗胆碱酯酶药的分类:易逆性和难逆性。3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的药理作用(眼、胃肠、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等)及临床应用。4 新斯的明(neostigmine)的作用及临床用途。5 吡斯的明、毒扁豆碱(依色林)、依酚氯铵、安贝氯铵、加兰他敏、地美溴铵、他克林的作用特点及主要临床用途。6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机制、途径、临床表现及防治办法。7 胆碱酯酶复活药的特点及常用药物。8 碘解磷定(PAM、派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9 氯解磷定(PAM-Cl)的作用特点。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1学时)一、 教学目的在重点介绍阿托品(atropine)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的基础上,介绍山莨菪碱(anisodamine,654-2)、东莨菪碱(scoplamine)的作用特点和用途,合成代用品的分类、常见药物及特点。二、 教学要求1 重点介绍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和禁忌症。2 介绍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和用途。3 简单介绍合成代用品的分类、常见药物及特点。三、 教学内容1 阿托品的药理作用(腺体、眼睛、平滑肌、心血管、中枢等)、临床用途(解除平滑肌痉挛、制止腺体分泌、眼科、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不良反应和禁忌症。2 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和用途。3 两类合成代用品:(1)合成扩瞳药:后马托品(homatropine)、托吡卡胺、环喷托酯、尤卡托品的特点。(2)合成解痉药:季铵类: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叔胺类:贝那替嗪(胃复康)的特点。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0.5学时)一、教学目的 在分析神经节和骨骼肌上N-R被阻断的效应后,介绍神经节阻断药的作用特点和主要不良反应,骨骼肌松弛药(肌松药)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代表药物。二、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神经节阻断药(美卡拉明、樟磺咪芬)的作用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2 简单介绍骨骼肌松弛药的分类及特点。3 介绍琥珀胆碱(司可林,scoline)的作用特点、体内过程、主要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点。4 简单介绍非除极化型(竞争型)肌松药的代表药物。三、教学内容1 神经节阻断药(美卡拉明、樟磺咪芬)的作用特点(强、快)及主要不良反应(多、重)。2 骨骼肌松弛药的分类、特点、过量中毒的解救:(1)除极化型肌松药的定义、特点。(2)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定义、特点。3 琥珀胆碱(司可林,scoline)的作用特点、体内过程、主要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点。4 非除极化型(竞争型)的代表药物:天然生物碱及其类似物(筒箭毒碱、阿曲库铵、多库铵等)和类固醇铵类(潘库铵、哌库铵、罗库铵等)。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学时)一、 教学目的在简单介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构效关系和分类的基础上,介绍-R激动药、-R激动药,、-R激动药的常见药物,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和(或)禁忌证。二、 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构效关系和分类。2 重点介绍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NE)、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的体内过程特点、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证。3 介绍间羟胺(metaraminol,阿拉明aramine)、多巴胺(dopamine,DA)、麻黄碱(ephedrine)的作用特点及用途。4 简单介绍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新福林)、甲氧明(甲氧胺)、多巴酚丁胺的作用特点和用途。三、 教学内容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构效关系和分类。2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特点、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证。3 间羟胺、多巴胺、麻黄碱的作用特点及用途。4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新福林)、甲氧明(甲氧胺)、多巴酚丁胺的作用特点和用途。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学时)一、 教学目的在简单介绍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分类的基础上,介绍-R阻断药、-R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二、 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分类。2 重点介绍酚妥拉明(phentolamine)和妥拉唑啉(妥拉苏林,tolazoline)的作用、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3 简单介绍酚苄明的作用特点。4 重点介绍-R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5 简单介绍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噻吗洛尔(噻吗心安)、吲哚洛尔、拉贝洛尔的特点。三、 教学内容1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分类:-R阻断药(短效类、长效类)、-R阻断药,、-R阻断药。2 酚妥拉明和妥拉唑啉(妥拉苏林)的作用(血管、心脏、其他)、用途(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NA静滴外漏、嗜铬细胞瘤所致的高血压、抗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衰、其它)和主要不良反应。3 酚苄明的作用特点(慢、强、久)。4 -R阻断药的药理作用(-R阻断作用(心血管系统、支气管平滑肌、代谢、肾素)、内在拟交感活性、膜稳定作用、其他)、临床用途(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其他)和不良反应(心血管反应、诱发或加剧支气管哮喘、反跳现象、其它)。5 普萘洛尔(心得安)、噻吗洛尔(噻吗心安)、吲哚洛尔、拉贝洛尔的特点。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0.5学时,自学)一、 教学目的在简单介绍局部麻醉药(局麻药)定义的基础上,介绍局麻药的作用、作用机制,常用的局麻方法及其特点,局麻药的吸收作用及不良反应,常用局麻药的特点,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二、 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局麻药定义、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2 介绍常用的局麻方法及其特点。3 简单介绍局麻药的吸收作用及不良反应。4 重点介绍常用局麻药的特点。5 简单介绍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三、 教学内容1局麻药定义、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2 常用的局麻方法及其特点。(1)表面麻醉。(2)浸润麻醉。(3)传导麻醉。(4)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髓麻醉、腰麻)。(5)硬膜外麻醉。3 局麻药的吸收作用及不良反应:(1)中枢神经系统反应。(2)心血管反应。(3)变态反应:酯类的普鲁卡因、丁卡因多见。4 常用局麻药的特点:(1)普鲁卡因(procaine,奴佛卡因)。(2)利多卡因(lidocaine,赛罗卡因)。(3)丁卡因(tetracaine,地卡因)。(4)布比卡因(bupivacaine,麻卡因)。(5)罗哌卡因。5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1)神经干或神经纤维的粗细。(2)体液pH。(3)药物浓度。(4)血管收缩药。第十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自学)第十四章 全身麻醉药(0.5学时,自学)一、教学目的 在简单介绍全身麻醉药(全麻药)定义的基础上,介绍全麻药的分类,吸入性全麻药的机理、体内过程,静脉麻醉药的常用药物及其特点,复合麻醉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要求1 简单介绍全麻药定义。2 简单介绍全麻药的分类。3 介绍吸入性全麻药的机理、体内过程。4 简单介绍静脉麻醉的常用药物及其特点。5 介绍复合麻醉的常用方法。三、教学内容1全麻药定义。2 全麻药的分类。3 吸入性全麻药的机理、体内过程。4 静脉麻醉的常用药物及其特点:(1)硫喷妥钠。(2)氯胺酮:分离麻醉。(3)丙泊酚。5 复合麻醉的常用方法:(1)麻醉前给药。(2)基础麻醉。(3)诱导麻醉。(4)合用肌松药。(5)低温麻醉。(6)控制性降压。(7)神经安定镇痛术。 第十五章 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1.5学时)一、教学目的在复习生理睡眠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镇静催眠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体内过程,以及中毒解救。二、教学要求重点介绍镇静催眠药的概念,分类。重点介绍苯二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介绍苯二氮类药物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及中毒时的解救,药物相互作用简介几种常用的苯二氮类药物。介绍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简单介绍其他镇静催眠药物的特点。三、教学内容镇静药、(sedative)催眠药(hypnotics)和抗焦虑药(anxiolytics)的概念、分类。 比较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s)药物与巴比妥类药(barbiturates)物的催眠特点。苯二氮类药物的分类(三类)及代表药(地西泮diazepam、硝西泮nitrazepam、三唑仑triazolam)。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肌肉松弛其他地西泮的作用机制苯二氮与其受体结合,促进GABA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增加GABA所致的Cl通道开放的频率,细胞膜超激化,加强GABA的抑制效应。地西泮的体内过程7、地西泮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8、氯氮 Chlordiazepoxide,奥沙西泮Oxazepam,硝西泮Nitrazepam,艾司唑仑 Estazolam,氟西泮 Flurazepam,三唑仑Triazolam,劳拉西泮Lorazepam的药物作用特点。9、苯二氮类药物的特异性解毒药物:选择性的中枢苯二氮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flumazenil)的药物作用特点。巴比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1)镇静催眠(2)抗惊厥(3)麻醉前给药及麻醉(4)增强中枢抑制药作用11、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机制增加GABA介导的Cl 内流,减弱谷氨酸介导的除极。12、巴比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3、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解救及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14、其他镇静催眠药:丁螺环酮 Buspirone,水合氯醛 Chloral hydrate,甲丙氨酯Meprobamate的作用特点。第十五章中枢兴奋药(自学)一、教学目的本章节为自学内容,同学可选择性学习中枢药物的分类,代表药物、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二、教学要求了解中枢兴奋药的分类、代表药、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三、教学内容1、中枢兴奋药的分类(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兴奋脊髓的药物)2、咖啡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哌醋甲酯、甲氯芬脂、吡拉西坦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4、尼可刹米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5、二甲弗林、山梗菜碱、贝美格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学时)一、教学目的在介绍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抗癫痫和抗惊厥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介绍各类抗癫痫药物的特点。介绍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癫痫病的概念。介绍抗癫痫药物的一般作用机制。重点介绍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介绍苯妥英钠的体内过程、药物的相互作用。介绍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扑米酮 Primidone,美芬妥英Mephenytoin,乙苯妥英 Ethotoin,乙琥胺 Ethosuximide,苯二氮卓类 Benzodiazepine,丙戊酸钠 Valproate sodium,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介绍抗惊厥药物(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三 、教学内容癫痫病的概念及分类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癫痫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作用于癫痫病灶周围正常神经元,抑制异常放电的扩散)。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体内过程与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抗癫痫治疗外周神经痛抗心律失常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局部刺激齿龈增生神经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骨骼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其他反应苯妥英钠药物的相互作用。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扑米酮Primidone的药理特点、不良反应美芬妥英Mephenytoin和乙苯妥英 Ethotoin的药理特点、不良反应10、乙琥胺Ethosuximide的临床应用(只对癫痫小发作有效)、不良反应11、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特点(对各型癫痫有效、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及临床选用。12、丙戊酸钠的药理特点(对各型癫痫都有疗效、有肝脏毒性)及机制(抑制电压敏感性Na通道;抑制GABA代谢酶)13、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药理特点、不良反应14、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15、抗惊厥药物(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1.5学时)一、教学目的在介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抗帕金森病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介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作用与进展。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帕金森病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简单介绍抗帕金森病药的分类。重点介绍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Levodopa的体内过程,掌握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其药物相互作用。介绍卡比多巴 Carbidopa,司立吉林 Selegiline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介绍中枢胆碱药抗苯海索 Benzhexol和苯扎托品 Benzatropine的药理作用特点。介绍金刚烷胺Amantadine,溴隐亭 Bromocriptine和培高利特 Pergolide的作用机制。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和主要病理特征简单介绍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 Tacrine,石杉碱甲 Huperzine A,利斯的明 Exelon,加兰他敏 Galantamine,多奈哌齐Donepezil的药理作用特点。简单介绍M受体激动药,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药,代谢激活药的药理作用特点。三、教学内容帕金森病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抗帕金森病药的分类。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levodopa, L-dopa)的药理作用及应用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异常不随意运动精神障碍左旋多巴的药物相互作用。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Carbidopa、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林Selegiline的药理作用特点。中枢胆碱药抗苯海索 Benzhexol和苯扎托品 Benzatropine的药理作用特点。金刚烷胺Amantadine,溴隐亭 Bromocriptine和培高利特 Pergolide的作用机制。10、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和主要病理特征11、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 Tacrine,石杉碱甲 Huperzine A,利斯的明 Exelon,加兰他敏 Galantamine,多奈哌齐Donepezil的药理作用特点。12、M受体激动药,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药,代谢激活药的药理作用特点。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2学时)一、教学目的在介绍精神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抗精神失常药物的分类: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或神经安定剂(neuroleptics)、抗躁狂症药物(antimanic drugs)、抗抑郁症药物(antidepressants)和抗焦虑症药物(antianxiolytics)。简单介绍四类抗精神分裂症药: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硫杂蒽类(thioxanthenes)、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及其它类。重点介绍氯丙嗪chlorpromazine抗精神病的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介绍氯丙嗪的体内过程、急性中毒表现和禁忌症。简单介绍其他吩噻嗪类药物的特点。介绍硫杂蒽类、丁酰苯类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特点。介绍抗躁狂症药物(antimanic drugs)碳酸锂 Lithium carbonate的作用特点。重点介绍抗抑郁症药物米帕明 Imipramine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简单介绍其药物相互作用。介绍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多塞平Doxepin抗抑郁药物的作用特点。介绍NA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Desipramine,马普替林Maprotiline,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的药理作用特点。介绍选择性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 Sertraline的药理作用特点。介绍曲唑酮 Trazodone,米安舍林 Mianserin,米他扎平 Mirtazapine,反苯环丙胺 Tranylcypromine,吗氯贝胺 Moclobemide的药理作用特点。三、教学内容抗精神失常药物的分类:抗精神病药抗躁狂抑药抗抑郁症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分类:吩噻嗪类药物硫杂蒽类丁酰苯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受体阻断作用;M受体阻断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氯丙嗪抗精神病药的机制(阻断中脑皮质、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通路)氯丙嗪的体内过程氯丙嗪的临床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止吐和治疗顽固性呃逆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氯丙嗪的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氯丙嗪的急性中毒、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症。其他吩噻嗪类药物,硫杂蒽类,丁酰苯类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特点抗躁狂症药物碳酸锂 Lithium carbonate的作用特点。抗抑郁症药物米帕明 Imipramine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12、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多塞平Doxepin抗抑郁药物的作用特点。13、NA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Desipramine,马普替林Maprotiline,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的药理作用特点。14、选择性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 Sertraline的药理作用特点。15、曲唑酮 Trazodone,米安舍林 Mianserin,米他扎平 Mirtazapine,反苯环丙胺 Tranylcypromine,吗氯贝胺 Moclobemide的药理作用特点。第十九章镇痛药(2学时)教学目的在复习疼痛生理及其分类的基础上,介绍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及阿片受体的分类及作用,重点介绍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认识镇痛药成瘾的危害性。教学要求重点介绍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介绍阿片受体的分类、分布、生理作用及镇痛药作用机制。重点介绍哌替啶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简单介绍罗通定等其他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简单介绍阿片受体拮抗药的作用特点介绍阿片类药物依赖性及其治疗教学内容1、镇痛药的概念及药物分类2、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吗啡(morphine)吗啡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镇痛、镇静、呼吸抑制等平滑肌兴奋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机制阿片受体亚型和特性临床应用镇痛心源性哮喘止泻不良反应成瘾、成瘾的危害性及其治疗急性中毒及禁忌症;3、可待因(codeine)的药理作用及应用。4、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pethidine)药理作用(中枢、平滑肌、心血管)临床应用(镇痛、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不良反应(成瘾)5、阿法罗定、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曲马朵和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6、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naloxone)与纳曲酮药理作用及应用。7、癌痛的镇痛治疗。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2学时)一、教学目的 在复习和介绍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药物共同的药理作用、基本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二、教学要求重点介绍NSAIDs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重点介绍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解热、镇痛及抗风湿、影响血栓形成)及不良反应(胃肠道、凝血障碍等)。简单介绍阿司匹林的体内过程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简单介绍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简单介绍唑酮类-保泰松药理作用及应用特点。简单介绍其他有机酸类(吲哚美辛、舒林酸、布洛芬)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特点。简单介绍抗痛风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药理作用与作用原理。(1)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3)抗炎作用2、环氧酶的类型及其作用3、水杨酸类-阿司匹林(aspirin)(1)化学结构。(2)体内过程 (3)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及抗风湿影响血栓形成(4)临床应用(5)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4、苯胺类: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5、唑酮类:保泰松和羟基保泰松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6、其它抗炎有机酸类:吲哚美辛(indomethacin)、舒林酸、甲芬那酸,氯芬那酸,双氯酚酸、布洛芬和吡罗昔康的抗炎作用和不良反应。痛风的代谢原因和抗痛风药别嘌呤醇、丙磺舒、苯溴马隆和秋水仙碱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二十一章钙通道阻断药(2学时)一、教学目的在简单介绍Ca2+生理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钙通道和的钙拮抗药共性药理学特点,简单介绍钙拮抗药的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二、教学要求1、重点介绍钙拮抗药的分类2、重点介绍钙拮抗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简单介绍钙通道的分类4、介绍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三、教学内容1、 Ca2+的生理意义2、 钙拮抗药的概念3、 钙通道类型与分子结构4、 钙拮抗药分类(1) 选择性钙拮抗(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地尔硫卓)(2) 非选择性钙拮抗(氟桂嗪、普尼拉明及其它钙拮抗药)5、 钙拮抗药药理作用,作用方式,体内过程和临床应用。6、 硝苯地平(nifedipine)的药理作用与特点、作用原理、适应症及不良反应。7、 维拉帕米(verapamil)和地尔硫卓(diltiazem)和的药理作用与特点、作用原理、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 第二十二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一、教学目的掌握 ACE抑制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ACE抑制药的作用机制; ACE抑制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熟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构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二、教学要求1、ACE抑制药的药理作用;ACE抑制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为本章的重点。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本章的重点。三、教学内容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构成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对心脏的影响对肾脏的影响对肾上腺皮质的影响3、ACE抑制药的药理作用降压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抑制和逆转心血管重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ACE抑制药的作用机制:抑制循环及局部组织中的ACE 减少bradykin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