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2).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2).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下册)屈琳授课时间: 2017年4月课 型:新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争取当堂默写。2.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写作背景了解诗人情怀,树立奋勇登攀的信心。教材分析:1. 重点:理解诗歌,感悟诗人情怀。2. 难点:理解诗意,揣摩诗人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解法 对比阅读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结合背景教学过程:【猜猜他是谁】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大家来猜一个人,老师说出相关条件,看谁在很少的条件下就可以说出正确答案:1他是一位古代诗人。2他的诗句名句很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板书诗人名字。第二个谜语:1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他聪慧勤奋,21岁就进士及第,步入仕途。3他政绩显著,曾被拜相,组织过变法。4他的诗歌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王安石板书作者名字【熟悉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诗,请两位同学将诗歌抄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大声诵读作品,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请同学展示朗读。评价。全班齐读诗歌。【理解诗意】老师介绍背景:杜甫史称“诗圣”,他的诗以律诗、古体诗见长。风格多样。这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作于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年仅24岁。他19岁出游山东,二十岁漫游吴越,24岁时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前往父亲杜闲处省亲,开始齐赵之游。杜甫诗歌一现实主义为主,早期作品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歌人称“泰山绝唱”。王安石早年聪慧,他年轻有为。登飞来峰做于30岁时。当时诗人任满回临川老家探亲,路过飞来峰,写了这首诗。这两首诗歌是两位诗人年轻时的作品,同学们结合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望岳关键词:岱宗 造化 阴阳 昏晓 决眦 会当登飞来峰关键词:千寻 浮云 最高层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结合注释,互相讨论,从关键词出发,理解诗句内容。交流,解决疑难。【诗歌赏析】“望”字统摄全诗,诗人如何紧扣“望”字进行表现?首联:远望 青未了,色彩,规模颔联:近望 “割”化静为动颈联:久望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尾联:愿望 想象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诗人眼中所望,笔下所写,突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高大壮丽从诗歌景象可以揣摩望岳之人是怎样一个人?胸怀大志诗人笔下泰山高大秀美,诗人年轻气盛,充满自信,有极强的感染力。不仅是对山的赞美,更是诗人敢于登攀,俯视万物的气概表现。飞来峰有什么特点?高 浙江城外宝林山,上有应天塔,听说是飞来的。千寻,夸张手法。后两句仅仅是登高远望的情形吗?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最高层”主要标举一种道德上的高度,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具有压倒一切的气势。不畏,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登高远望,抱负不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总结感悟】杜甫最终成为诗圣,王安石后来受神宗赏识组织变法,并且位列唐宋八大家。今天所学诗歌中探寻人生的秘诀。年轻时就要敢于登攀,要有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这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手法:借景抒怀。蕴含哲理。夸张、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