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防水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防水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防水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防水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水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一、总则1.1为有利于防水材料的过程控制,规范监理活动,依据招、投标文件和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古运河枢纽项目施工合同(NSBD-JS/GYH-SG01)(以下简称“合同文件”)以及监理规划、经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措施、设计文件和有关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规范编制本细则。1.2本规程适用本工程防水处理的工程项目。二、监理职责2.1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本工程防水材料的质量监理活动。2.2检测监理工程师负责实施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抽检和签证。三、承包人的责任3.1承包人应向监理单位提交防水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书、材料样品和出厂试验报告等。3.2承包人应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工程施工承建合同的有关规定和监理文件的有关要求将试验成果的原始报告报送监理部审查和核备。 四、申报签证程序4.1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承建合同有关条款的规定,将你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承包人与生产厂家签订合同或协议后,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供采购合同或协议书以便核查,并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货源的统一和材料性能的稳定。4.2在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文件规定,进行自检检测试验,并向监理部报送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4.3监理工程师根据施工情况可随时进行抽检。抽检数量按承包人自检数量的10%。五、质量检验程序控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一种刚性防水材料.与水作用后.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通过载体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在混凝土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填塞毛细孔道,从而使混凝土致密,防水.3.1.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粉状材料,经与水拌合可调配成刷涂或喷涂在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浆料;亦可将其以干粉撒覆并压人未完全凝固的水泥混凝土表面.3.1.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是一种掺人混凝土内部的粉状材料.3.2第二次抗渗压力第二次抗渗压力系指第一次抗渗试验透水后的试件置于水中继续养护28 d,再进行第二次抗渗试验所测得的抗渗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一09-04批准2002-03-01实施GB 18445-20014分类4.1按照使用方法分:4.1.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C)4.1.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A)4.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按物理力学性能分为1型,II型两种类型.4.3标记按照产品名称,类型,型号,标准号顺序排列.标记示例:I型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标记为:CCCW C I GB 184455技术要求5.1匀质性指标匀质性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匀质性指标1234it: t rJ! filifr IT方二布一5.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受检涂料的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受检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育it 99 P VJI1 IITu20247 d 2.8028 d 3. 507 d 12.028 d 18.0 1.00.8 1.20. G 0.8200 300GB 18445-20015. 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的物理力学性能掺防水剂的混凝土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掺防水剂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一一i lk , 0 o 107k % 120AERAItLE28 d,0o 120Al it,% -90vm61g-, min -Lft-* tt(28d),0o 200M-&VL EEJJ(56d).MPa 0.66试验方法6.1匀质性匀质性试验按照GB/T 8077进行.碱含量按GB 8076-1997附录D进行.6.2受检涂料性能6. 2.1试验用原材料水泥,用于混凝土的砂石,拌合水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用于砂浆的砂应符合GB/T 17671规定的ISO标准砂.6.2.2配合比6.2.2.1基准混凝土以28 d抗渗压力为0. 3 MPa-v0. 4 MPa确定其配合比,其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50 kg/m3.6.2.2.2涂层用量采用生产厂推荐的用量.6.2.3混凝土搅拌采用60 L自落式或能满足拌料要求的混凝土搅拌机.全部材料一次投人,拌合量应不少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搅拌3 min,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2-3次再行试验.各种混凝土材料及试验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20士5) C o6.2.4试件制作及试验所需试件数量6.2.4.1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按GBJ 81进行,但混凝土预养温度为(20士3) C,6.2.4.2涂层试件养护:徐层混凝土浸在深度为试件高度3/4的水中养护(涂层面不浸水),水温为(20士3)C.6.2-4.3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见表40GB 18445-2001表4试验项目及试件数量草寸州6.2.5凝结时间,安定性按照GB 1346规定进行试验,其中凝结时间的需水量按生产企业推荐用水量.6.2.6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按照GB/T 17671规定进行.试样用量,用水量按生产厂推荐用量.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但搅拌必须均匀.成型试模采用40 mm X 40 mm X 160 mm的三联模,每次成型2组.试件成型后移人标准养护室养护,1d后脱模,继续在标准条件下养护,但不能浸水.试验龄期为7d,28d,试验结果按照GB/T17671规定进行计算.6.2.7粘结强度按照JTJ 270-1998附录A7规定进行试验,基准砂浆配比按水泥:砂:水=1*.2:0.5.成型时,在8字模中间预埋一块铁片,使其硬化后自然分成两块0型试件.基准砂浆试件成型养护1d后脱模,然后置于(2.士3)C水中养护3d后备用.基准砂浆.型试件置于周壁涂有脱模剂的抗拉试模中的一半内,然后拌制涂层材料置于8字模另一半内,用捣棒插捣6次,在其初凝前,用刮刀将多余的浆体刮去.刮平后移人标准养护箱内养护1d,脱模后置于标准养护室养护,粘结强度试验龄期为28 d,6.2.8抗渗性能6.2-8.1按GBJ 82规定成型基准混凝土试件,静置1d脱模,用钢丝刷将试件两端面刷毛,清除油污,清洗干净并除去结水,使表面处于饱和面干状态.按照各生产厂推荐的用量和涂层配比拌制浆料分两次涂刷.一般采用人工搅拌,搅拌均匀后,用刷子涂刷于已处理之混凝土试件表面.当第一次涂刷后,待涂层手触干时进行第二次涂刷.待第二次涂刷后,移人标准养护室养护3d后按6.2-4.2规定进行浸水养护.6.2.8.2基准试件和涂层试件同条件养护.6.2-8.3按照GBJ 82规定进行.试验面为混凝土背水面,涂层试件初始压力为0. 4 MPa,6.2-8.4混凝土的最大抗渗压力为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渗透压力比计算式如下:式中:S渗透压力比,%.S,一涂层混凝土最大抗渗压力,MPa ;So基准混凝土最大抗渗压力,MPa,GB 18445-20016.2.8.5第二次抗渗压力是将第一次抗渗试验6个试件进行到全部透水.脱模后,按6.2.4.2规定继续浸水养护至28 d.随后按6. 2. 8. 3进行试验,至第3个试件透水时为止.记录此时压力减去0. 1 MPa后即为第二次抗渗压力.6.3防水剂的性能6.3.1试验用原材料应符合GB 8076规定.6.3.2试验项目及数量见表5,6.3.3基准混凝土与受检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搅拌应符合JC 474与GB 8076的规定,防水剂掺量根据各生产厂的推荐掺量,抗渗试验的混凝土采用坍落度为(180士10)mm的配合比.6.3.4减水率比,泌水率比,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比,含气量,收缩率比,按照GB 8076规定进行.6.3.5抗渗性能按GBJ 82规定进行.渗透压力比按6. 2. 8.4计算.第二次抗渗压力按6. 2. 8. 5规定进行.6.3.6钢筋锈蚀按GB 8076-1997附录c进行.7检验规则了.1批量与取样7.1.,批量同一类型,型号的50 t为一批量,不足50 t的亦可按一批量计.一个批量为一个编号.7.1.2取样可以在产品包装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分10次随机取样;也可在包装后10个不同的部位随机取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每次取样10 kg;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每次取样量不少于0. 2 t水泥所需的外加剂量.取样后应充分拌合均匀,一分为二,一份按标准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一年,以备复验或仲裁用.7.2检验分类7.2.1出厂检验cccw c:检验表1及表2中抗渗压力.CCCW A:检验表1及表3中渗透压力比.7.2.2型式检验包括第5章技术要求中的所有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GB 18445=2001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正常生产时,一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7.3判定规则产品经检验,各项性能均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若有一项性能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允许在同一批量中重新取样检验.若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8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8.1包装产品可以袋装或桶装.袋装时须用防潮的包装袋.8.2标志包装容器上应在明显位置注明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标记,净质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批量编号等.8.3产品出厂产品出厂必须有合格证.当用户需要时,在产品发出之日起7d内,寄发匀质性指标试验报告,抗渗压力或渗透压力比试验报告,应在40 d内补报.产品应附有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内容应包括产品性能及成分,适用范围,推荐用量与推荐掺量,使用注意事项与施工,养护方法等.8.4运输与贮存8.4.1产品运输与贮存时,应按产品类型,型号分别堆放,不得棍杂,防止受潮.B-4.2产品在符合8.4.1运输与贮存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计算,贮存期为一年.过期产品应重新检验符合标准才能使用材料用量应根据。原材料的品质指标检测按古运河枢纽施工技术要求(防水材料施工部分)的规定。 5.4止水、止缝、防水材料 5.5防水材料应有生产厂家应具备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均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使用说明,根据设计要求,顶拱表面防水材料采用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浓缩剂防水材料,每平方米不小于1.4kg六、取样试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承包人应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的规定,在出机口和浇筑现场进行混凝土取样试验,并向监理部提示以下资料:(1)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说明书;(2)试件的配料、拌合和试件的外形尺寸;(3)试件的制作和养护说明;(4)试验成果及其说明;(5)不同配比与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曲线数据;(6)各种龄期混凝土的容重、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塌落度和初凝终凝时间等试验资料。七、材料的运输、储存与管理7.1 运至施工工地的钢筋及型材必须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立牌标识、不得混杂。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7.2 水泥、外加剂、粉煤灰:(1)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的运输从厂家或其他转运站将材料运至工地需要由良好密封设施的运输设备,要确保材料在运到施工工地时不受潮和不受其他杂物污染。(2)不同品种、标号及厂家的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应分别储存,不得混杂。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运到施工工地后应立即存放在干燥、密闭、具有良好排水和通风的地方,以免受潮。堆放地点应设防潮层,距地面和边墙至少30cm,水泥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包。7.3 为了保证使用的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有良好的质量,承包人在施工工地上应:(1)先用存放时间较长的水泥与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2)袋装水泥贮运期超过3个月、外加剂、粉煤灰等贮运期超过6个月的,不得再用于主体工程和重要结构部位,除非有试验证明其质量仍然可靠,并于事先获得项目监理部批准。(3)袋装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应在厂家装袋,任何破损的袋装水泥、外加剂、膨润土等材料应废弃。(4)在拌和楼(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应分别堆放,不同品种及不同厂家的材料应分开存放,且应留出运输通道,并以相同的方式称量送进拌和机。7.4 粗骨料贮存应符合下列要求:(1)粗骨料的贮存应不使其破碎、污染和离析。(2)堆存骨料的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不同粒径级配的骨料必须分别堆存并设置隔离设施,严禁相互混杂,并应留出运输通道。(3)不允许任何不当设备在粗骨料堆上操作。7.5 细骨料贮存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存贮期无异物侵入,在贮存料堆上无任何不当设备操作或置于其上。(2)应避免离析、污染,并具备规定的脱水条件。(3)细骨料堆存的活容积应满足施工期间对合格料的需要,并留出运输通道。7.6 混凝土预制体在运输中要防止碰掉边角和断裂,卸车时要小心轻放,防止油渍等污物污染混凝土预制件的表面。7.7 土料的备用贮存必须有防雨措施且场地排水设施良好。附表(5)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 CB07材 料/构 配 件 进 场 报 验 单(冀水工古字 材验 号)合同名称: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古运河枢纽项目 合同编号:NSBD-JS/GYH-SG01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古运河枢纽项目监理部我方于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