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等词语。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信中“我”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难点:理解什么是和平之花”?为什么说它娇嫩?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播放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图片。2.谈感受。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三、小组合作学习1对学:检查预习。2小组群学导学案模块。3预演:小组做展示交流的准备。四、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一)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展示小组展示读文,订正字音,教师渗透朗读指导。2.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相机指导书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展示朗读课文。2.交流课文分为几部分,并概括段意。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来倾听雷利的呼声。二、小组合学(一)自学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2.爸爸是个怎样的人?3.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4.雷利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5.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小组内交流三、教学流程(学生汇报交流) (一)研读文本,紧扣重点问题感悟文本内涵。问题一:这个中国孩子是谁?预设:雷利,1985年生,广东人,现任国家联合会情报员。雷利坚强、热爱世界和平的信念感动着每一个人。他父亲雷润民,是海湾战争后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1991年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问题二:爸爸是个怎样的人?预设1: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预设2: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爸爸领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送你一顶蓝盔。”)预设3: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鲜血染红了她的征衣,晚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预设4:一个出色的人才。(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问题三: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预设1:和五十一年前一样。(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的战争。)预设2:不太平。(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问题四:雷利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预设1:为孩子们呼唤。呼吁和平。(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预设2:为母亲为妻子为孩子呼唤。(为了母亲不再是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在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在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一个排比句。我还能用它说一句话。预设3:他的爸爸为和平而倒下,他们全家人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娇嫩的“和平之花”。问题五:和平之花指的是什么?预设1;和平之花指的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指的是和平很容易被破坏。问题六: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预设:这是不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二)领悟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本文书信的形式,运用倒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使文章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三)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痛苦,雷利发出了自己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而作为每一位同学,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3、 拓展延伸请你拿起手中的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