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小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宁波中小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宁波中小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宁波中小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宁波中小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中小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宁波中小企业员工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幸福的话题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但哲学与社会学家往往根据外在的、尤其是研究者自定的标准,来衡量人们的幸福感,而心理学家从被研究者的立场和主观感受来研究人们的幸福感,认为幸福是根据主体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整体评估,即主观幸福感(Su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它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感受,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日趋重要。 主观幸福感的科学研究,在国际上以1984年迪纳尔发表主观幸福感为标志1。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促进主观幸福感的发展,从此以后以主观幸福感为主题的研究逐渐增多。 目前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开展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对探讨主观幸福感的原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描述性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研究重心在资源分类和人口统计项目上。 研究者只是将各类人群的幸福感进行了简单的测量,并描述了相应的幸福感水平。 (2)理论建构阶段(20世80年代中期90年代),创建了许多关于SWB的心理理论模型,并且仔细地研究、验证、解释SWB的模型。 (3)实证性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重点是结合多种方法测量幸福感,探讨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方法。 关于人格与SWB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 三、大五人格维度及一些具体的人格特质与SWB的关系上。 Gray (1981)提出,外向者对奖励信息敏感,所以外向者更快乐。 神经质个体对负性情感的反应更敏感,所以不如非神经质者快乐2。 Tellgan (1985)、Eysenk (1987)、Larsen (1998)也认为,外向表示对积极情感的敏感性,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具有敏感性3。 Costa&McCrae(1982,1991)的研究表明,五个因素全部与SWB存在显著相4。 其中,经验的开放性同时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宜人性和公正关性与SWB的关系模式是一致的,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因此能够提高SWB。 1党峥峥,李梅.社会心理科学第24卷.民族出版社,xx2Eysenck,HJ.I do:your guideto ahappy marriageM.London,Century.1983.3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1999,4:7381.4Furnham A.&Cheng H.Personality andhappiness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7.80:761762.2Scheier&Carver (1985)指出,乐观代表了期待自己生活中出现有利结果的普遍趋势,如果一个人期待的是积极的结果,她将会朝向自己设定的目标来努力,这种行为模式使得乐观者比悲观者能够更顺利的达成成就目标。 Lucas&Diener (1995)发现自尊与SWB存在相关5。 DeNeve&Cooper (1998)对以往148项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在所检查的137种与SWB有关的人格特质中,相关最大的是压抑的防御性(repressive defensiveness)、信任、情绪稳定性、机遇控制点(locus ofcontrol-chance)、顽强(hardiness)、积极情感、内向性集体自尊(private collectiveself-esteem)和紧张。 压抑的防御性、紧张、机遇控制点与SWB的缺乏有关,顽强、控制需求、信任对积极归因如何与SWB相关提供了预测6。 Furnham&Cheng (1997)用Costa&McCrae的NEO-FFI测验考察了人格因素与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幸福感分数与外向性(r=0?39)、神经质(r=-0?44)、宜人性(r=0?39)、公正性(r=0?31)和开放性(r=0?26)等因素均存在显著相关。 Francesetal (1998)对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生被试所进行的研究表明,E分数与幸福感分数的相关模式具有跨国的一致性,幸福感与外向性的相关在0?41至0?49之间,与神经质的相关在-0?39至-0?57之间。 大五人格与SWB关系的研究是以Costa&McCrae的人格的五因素理论为指导,研究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公正性与SWB的关系。 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比国外晚了将近30年。 前阶段,国内学者大量引进国外理论和量表,广泛吸收其中的优秀理论成果和测量工具,并应用于实际。 他们主要对老年人、大中小学生和教师的幸福状况进行小规模的调查研究,分析同类人群、不同类别人群的幸福差异,以及造成幸福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国内学者在沿用国外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特色,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编制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幸福指数,分析不同相关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 (xx)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与主观幸福感量表20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 5Diener ED&Larsen RJ.Personality andsubjectivewell-beingA.In KahnemanD,Diener ED&Schwarz N,Well-being:The foundationsof hedonicpsychologyC.New York:Russel-Sage,1999.213229.6DeNeve EM,Cooper H.The HappyPersonality:A Meta-Analysis of137Personality and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98,124 (2):1972293王波,吴吉平,金雪雯 (xx)教师的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人格因素是主观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 人格特质对情绪的影响可以被情境削弱或强化,因而其影响超出直接的主效应;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人格愈不稳定的教师其幸福感愈易受环境影响。 李艳玲,李建伟 (xx)以266名城市居民作为被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 即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刘琳琳,杜天骄 (xx)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47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人格负向特质(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影响主观幸福感;实施积极人格培养,优化医学生人格品质对提升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国外对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较为成熟。 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引入相关理论和方法,而且早期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在我国特定情境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尚很缺乏。 尽管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界对人格特征的界定没有统一,导致人格测量量表的多样化,对于在实践中到底用什么人格量表来衡量人格特征来进行学术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目前常用的测验工具主要于国外,尚没有较适合中国人的本土化人格特征检测量表。 (2)到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对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虽已有研究但不深入。 (3)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分别进行研究的较多,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较少。 (4)以往对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多为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较少。 为了克服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今后的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加强本土化研究,分析中国人特有的人格特征,设计开发适合中国人的心里测验工具。 (2)更密切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将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具体细化到各人格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证研究,克服心理障碍,提高主观幸福感。 (3)加强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从而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4 (4)与实践相结合,对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被试者。 多角度地进行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5参考文献1党峥峥,李梅.社会心理科学第24卷.民族出版社,xx.2金瑜.心理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101-109.3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xx.4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xx:67-73.5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xx.6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1999,4:7381.7白芙蓉,张金锁和张茹亚.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J.企业研究,xx (3):55一56.8边长勇.80后登场引发职场冲击波J.管理与财富,xx (5):32一33.9陈云娟,张小林和张良珍.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实证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xx,7 (2):25一28.10丁家永.探究心理特征把握消费潮流一再谈80后一代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J.市场观察,xx (5):20一21.11管宝云,赵全超.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需求与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xx (4):122一126.12贺志刚.50后:管理还是激励J.IT经理世界,xx (13):87.13Eysenck,HJ.I do:your guideto ahappy marriageM.London,Century.1983.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1999,4:7381.14Furnham A.&Cheng H.Personality andhappiness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7.80:761762.15Diener ED&Larsen RJ.Personality andsubjectivewell-beingA.In KahnemanD,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