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人民币“外升内贬”还将继续吗-统计教育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人民币“外升内贬”还将继续吗-统计教育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人民币“外升内贬”还将继续吗-统计教育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人民币“外升内贬”还将继续吗-统计教育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人民币“外升内贬”还将继续吗-统计教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币“外升内贬”还将继续吗 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 2005 年 7 月 我国实施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攀升,而与此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一直在高位运行。这种现象显示了人民币一方面对外升值,另一方面又对内贬值, 然 而一国货币的价值是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 集中体现, 所以 人们感觉这是一种价值的背离。 那么, 事实究竟如何,人民币价值是否真正存在对外和对内的价值背离呢?如果存在,这种背离是逐渐扩大还是有所缩小呢?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运用 状态空间 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变动情况, 进而回答了两个疑问。文中涉及的变量分别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国际清算银行( 方网站、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 部分数据为处理后使用。 【 关键词 】 外升内贬 ;状态空间 模型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名义有效汇率 MB to MB at a of MB on on So is a of is If it is of MB in 【 录 摘要 . 1 目录 . 1 一、问 题描述 . 1 (一)、提出问题 . 1 (二)、研究综述 . 1 二、数据描述 . 3 (一)、 . 3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3 2、名义有效汇率( . 3 3、描述性分析 . 3 (二)、文中涉及的其它数据 . 4 三、模型建立 . 5 四、求解和检 验 . 7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7 (二)、模型估计 . 8 五、模型结果分析 . 9 (一)、结果分析 . 9 (二)、原因探索 . 10 结论和建议 .考文献 . 12 附录 . 1 1 一、问题描述 (一) 、 提出问题 2005 年 7 月我国央行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 年 7 月,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 1 美元兑换 人民币,而到 2011 年 4 月已达到 1 美元兑换 人 民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超过 26。与此同时,国内物价水平也一直处于高位运行,自 2005 年 7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累计上升 除了 2009 年 2 月到 10 月的同比出现下降以外,其余月份均处于同比上升阶段,可以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整体处于上升通道。 一国货币的价值是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体现,对内支撑国民经济的流通领域,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对外可与他国货币进行兑换,进而购买外国商品。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应该保持一致,因为他们均体现的是货币的购买力。而人民币汇 率升值代表对外价值上升,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则表示对内价值下降,这种“外升内贬”表现出了一种价值的背离。 事实的情况真像我们所看到的这样么,人民币价值是否真正存在对外和对内的价值背离呢?如果存在,这种背离是逐渐扩大还是有所缩小呢?本文就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 (二) 、 研究综述 人民币“外升内贬”问题其实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问题进行研究,“外升”代表了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内贬”代表了国内通货膨胀问题。将汇率同物价联系起来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购买力评价理论的汇率决定研究,另一方面是汇率变动对物价的 传递效应。 自 1918 年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 来,对购买力平价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许多学者从各个方 面 对购买力平价是否成立做了广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依然没有定论。在国外, 1988)利用单变量模型研究认为,实际汇率变动服从随机游走过程; 1990)基于 5 个工业化国家 1900 间的经济数据,研究认为使用批发价格指数更有利于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 1993)基于 15 个国家 1973 间的消费价格指数统计数据,研究 发现有 10 个国家的数据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在 2 国内,张晓朴( 2000)基于 1979 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中美两国消费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发现 论不适用于 1979 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变动;邱冬阳( 2006)基于 1997 间中美两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研究认为约束条件下的 成立,而非约束条件下的 成立;吴信如( 2007)基于 1984 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中美两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度数据,研究认为 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走势 ; 张根文 ( 2010)利用 1994中美两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月度数据,研究认为购买力平价在中国是失效的。 汇率对物价变动的传递效应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注点在于传递效应是否显著及传递效应的大小。在国外, 2000)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分析汇率的传递效应,研究认为汇率对物价的传递效应较微弱; 2000)认为汇率对 导效应的下降,原因是各国成功实施货币政策的结果; 001)通过对 11 个工业化国家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效果的检验 ,研究认为汇率对 传导效应普遍下降; 2006)实证研究了 71 个国家汇率传递程度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证明它们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国内,卜永祥( 2001)采用协整和 阶段方法,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认为汇率变动对零售物价水平和生产者价格水平有显著影响;封北麟( 2006)采用 2000)递归的 型,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传导效果,研究认为 我国汇率传导效果并不显著,且影响时间较短;刘亚,李伟平,杨宇俊( 2008)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国内物价上涨的传递效应,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 量的物价上涨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明显的时滞;周杰琦( 2010)运用长期约束的结构 究认为当发生汇率冲击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各类价格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汇改后我国汇率传递效应趋于强化。 专门研究人民币“外升内贬”问题的文献多为对现象的描述和原因的探析(史焕平, 2007,张明, 2011),缺少 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则以“外升内贬”为出发点,结合汇率对物价变动的传递效应理论,建立计量模型来进行研究。 3 二、数据描述 (一)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本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为国内通胀水平的体现,即人民币对内价值的体现。国家统计局所每月公布的 据为同比数据,即物价相比于上年同期的变动情况,而本文的分析物价水平的长期持续变化,需要的数据为定基数据。因此,本文选用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的数据,它提供的数据为月环比数据,本文将其换算为以 2001 年 1 月为基期的定基数据( 2001 年 1 月 100)。 2、名义有效汇率( 一国会与世界上其它许多国家有贸易往来,因此就存在着该国货币同许多国家的兑换,我们所经常看到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仅是其中之一。要想反映人民币对外价值,仅仅考虑与美元的相对情况是不够的,需要考虑与许多国家货币的相对情况,因为,一国货币在对某种货币升值时也可能同时在对另一种货币贬值,即使该种货币同时对其他货币贬值(或升值),其幅度也不一定完全一致。而有效汇率则可以反映这种情况,本文选取的数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 方网站,全称为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它虽然不 是绝对数,但也可反映出汇率变动,本文选取宽口径数据,也就是人民币相对于 58 个国家的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 。 3、描述性分析 9610 010 410 811 211 612 012 412 8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C P I N E E 4 上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为 基曲线和 线。从 线可以看出,物价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在 2003 年 5 月之前增长幅度不大,之后一直到 2008 年 1 月都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在进入 2010 年后出现了快速增长。而 线所反映的现象和我们平常所认为的有所不同,在 2005 年汇改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 1 美元兑换 图中 却显示在 2005 年之前,名义有效汇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从 2009 年 3 月开始也呈现了下降趋势,这与人民币汇改以来对美元持续升值是不一致的。 对比两条曲线可以直观的发现,“外升内贬”的情况不是一直都存在的,但仍明显的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其中的变化趋势如何,并不能直观反映出来,仍需要通过计量模型结合相关理论来反映。 (二) 、 文中涉及的其它数据 1、货币和准货币( 选取 径的数据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代表,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以人民币计价。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数据来自中经网 统计数据库,以美元计价。 3、国际原油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数据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 (方网站,选取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单位是美元 /桶。 4、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它提供了历年的同比指数和自 2005 年1 月以来的上年全年为 100 的指数。本文通过换算,将进口商品价格指换算为以 2005 年 1 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换算方法为先通过上年全年为 100 的数据得出 2005 年全年的以 1 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再采用 2002 年 1 月 2011 年 3 月的同比指数得出 其它时间点的定基数据。 5 三、模型建立 本文 关心 两个问题,一是,人民币价值是否真正存在对外和对内的价值背离?二是,如果存在,这种背离是逐渐扩大还是有所缩小呢?通过 前文的描述性 分析,发现“外升内贬”的情况不是一直都存在的,但仍明显的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 我们不妨大胆 做出假设: 假设 1,人民币存在对外和对内的价值背离; 假设 2,人民币的价值背离 有 逐渐缩小 的趋势 。 要验证这两个假设,本文将汇率对物价的传递效应模型作为理论基础。 1997)针对半开放经济体建立了一个汇率传递方程 ,本文借鉴该 方程建立模型,该方程的一般形式为:t t t t E Z 。 其中,常衡量的是与本国对外贸易有关的外部成本等,常是本国的经济 、 货币情况。 本文 将 为被解释变量, 代表国 内价格指数;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作为解释变量;国外的控制变量选取 国际原油价格( 和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代表外部价格变化的冲击;国内控制变量选取 货币供应量( 和 外汇储备( ,代表国内的货币环境。 因此,理论模型 可以表示为 : 0 1 3 4 5 62C P I F E M O I L P I P P I N E E R e 度量人民币的对外价值和对内价值,可以通过度量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过变参数回归,得出两者关系随时间 变化的趋势,所以, 系数6的变动情况即是本文的关注点。状态空间模型可以实现变参数回归, 将其转换成状态空间可变参数的形式: 测量方程:0 1 3 4 52 1 *t t t t t t t I F E M O I L P I P P I s v N E E R u 状态方程:0 1 111t t ts v s v 6 其中, 本文要估计的可变参数。 状态空间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一是测量方程,描述可观测变量与不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是状态方程,主要描述不可观测变量的趋势。 是不可观测的变量。状态空间模型有 两个优点:一是将不可观测的变量并入可观测模型中共同估计结果;二是使用强有力 的回归 卡尔曼滤波来估计。 因此,本文选择状态空间模型来估计参数变动情况。 这样 ,两个假设可以 重新 表示为: 假设 1, , 1 0 s v 使得; 假设 2, 12 1 , 2 , 1 1t T s v s v 使得; 其中, T 为 所 选 样本的 时间区间。 假设 1 表示存在使得回归系数为正的时间点,代表人民币存在价值背离;假设 2 表示存在使得回归系数单调减小的时间区间,代表价值背离有缩小的趋势。这样设定的 理由是:正向指标,即 值变大代表人民币对外价值的上升; 本 文中代表的意义为负向,即 值越大 ,代表通货膨胀越严重,进而对内价值下降。两者在数值上的同向变动能够 说明对外和对内价值的背离。 7 四、求解和检验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所使用的数据为月度数据,因此在使用前均进行了 节调整。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因,选取的样本区间为 2001 年 1 月 2011 年 3 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所使用的方法为 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4据的平稳性检验 变量 检验形式 验统计量 5%临界值 结论 C,T,3) 平稳 C,N,1) 稳 C,N,1) 平稳 C,N,0) 稳 C,N,2) 平稳 C,T,2) 稳 C,T,1) 平稳 C,T,0) 稳 C,T,2) 平稳 C,N,0) 稳 C,T,3) 稳 注: (C,T,K)分别代表截距项,趋势项,滞后阶数, N 代表无此项。 从上述检验可以发现除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是平稳序列 I(0)以外,其余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为了防止伪回归的出现,需要对一阶单整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使用的 检验方法为验,检验结果为: 表 4整检验 特征值 迹统计量 5%临界值 P 值 最大特征值统计量 5%临界值 P 值 零假设协整个数 * 多 1 个 8 多 2 个 多 3 个 多 4 个 迹检验显示在 显著性水平下存在 2 个协整方程,最大特征根检验显示存在 1 个协整方程,因此可以认为文中的一阶单整的变量是协整的,它们的线性组合为 I(0),因此可以同 同建模。 (二)、模型估计 运用 件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估计,定义 的 状态空间模型为: t t t t t t t - 1 tt t - 1 t= c ( 1 ) + c ( 2 ) * F E + c ( 3 ) * M 2 + c ( 4 ) * I P P I + c ( 5 ) * O I L P + s v 1 * N E E R + us v 1 = c ( 6 ) + c ( 7 ) * s v 1 +C P I变量 用滞后形式,体现 汇率变动 对 传递 。 量测方程和状态方程的误差项方差类型对角元素相同的一般对角矩阵,协方差阵为零。 模型不设未知参数的初始值,即初始值为 0。估计的样本区间为 2001 年 1 月 2011 年 3 月。模型的 估计结果为: 19 2 . 0 6 8 5 2 0 . 0 0 5 4 7 9 0 . 0 1 1 4 7 0 2 0 . 0 5 9 3 6 5 0 . 0 1 1 4 8 9 1 *. . ( 0 . 6 2 5 4 0 0 ) ( 0 . 0 0 0 6 9 1 ) ( 0 . 0 0 3 3 0 7 ) ( 0 . 0 1 0 0 5 2 ) ( 0 . 0 0 5 2 7 1 )t t t t t t I F E M I P P I O I L P s v N E E 11 0 . 0 0 0 2 4 1 0 . 9 6 0 5 1 3 1. . ( 0 . 0 0 1 5 7 7 ) ( 0 . 0 2 9 9 1 1 )v s 2R = 括号中的数为系数的标准差,调整的 R 平方和 均通过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的残差计算而来。可以发现除 状态方程的常数项不显著外,其余系数均显著。 9 五、模型结果分析 (一)、结果分析 测量方程的估计结果 显示:外汇储备增加 1 个单位, 升 单位;货币供应量上升 1 个单位, 升 单位;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升 1 个单位, 单位 ,国际原油价格上升 1 个单位, 升 单位 。名义有效汇率前的系数 的 变动情况可由 状态方程 反映出来 。其变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 5-1 数序列 回到前文所提出的两个假设: 假设 1, , 1 0 s v 使得;假设 2,12 1 , 2 , 1 1t T s v s v 使得。 由 图 5以发现,回归系数 在 2007 年 7 月 6 月大于零,因此,接受了假设 1;回归系数在 2008 年 3 月 5 月间不断减小,因此,接受了假设 2。 最初的假设为:假设 1,人民币存在对外和对内的价值背离;假设 2,人民币的价值背离 有 逐渐缩小 的趋势 。 从结果可以发现,存在明显价值背离的时间区间为 2007 年 7 月 6 月,这个时期 影响显著为正,这也是人们对“外升内贬”情形感受最突出 的时期。而从 2008 年 3月达到最 大值以来,便进入了一轮下降通道,这说明人民币价值背离也正在缩小 。 10 (二)、原因探索 本文 运用名义有效汇率作为分析对象,得出与人们主观感受不十分一致的结果,针对人们所直观认识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情况也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人们之所以非常关注人民币“外升内贬”,是因为人们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发现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之间存在购买力方面的矛盾。实际上,这种看法可能源自对购买力平价的错误运用。 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 的国家的货币应该贬值。以中美为例,中国国内通胀率高于美国国内通胀率,则人民币购买力缩水程度将大于美元购买力缩水程度,那么从购买力角度出发,人民币理应对美元贬值。然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很难解释中美之间的汇率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应该是期初的名义汇率水平等于或接近于绝对购买力平价水平。事实上,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一直显著低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所以,中国国内通胀率高于美国国内通胀率的事实,并不足以消除甚至扭转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即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速相对较高的国家将会出现实际汇率升值,而实际汇率升值或者会以名义汇率升值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会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表现出来。自 1990 年以来,中国多数年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均高于美国。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不足以抵消掉中美劳动生产率增速之差,则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率将高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这就意味着发生了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 第三个可能的解释是定量宽松政策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一方面会直接压低美元汇率指 数,另一方面会加剧全球通胀预期,这两方面因素均会导致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给中国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政府无疑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抵消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然而,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显著低于进口价格上升幅度,那么输入性通胀压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依然存在。这意味着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可能同时发生。 11 结论 和建议 本文 针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问题,选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别代表人民币的对外价值和对内价值,结合汇率对物价的传递效应理论建立 了可变参数模型。将 为被解释变量, 为解释变量,通过其系数随时间的变动情况,反映人民币对外和对内价值的变动情况。结果显示:从 2001 年 1 月以来,人民币的价值背离情况不是一直都存在的,在 2007 年 7 月前的多数时点上, 影响为负,即不存在价值背离的情形;存在明显价值背离的时间区间为 2007 年 7 月 6 月,在 2008年 3 月这种背离达到最大以来,便进入了下降通道,即背离逐渐缩小,进而消除。 由于人民币对外价值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