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B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B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B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B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1. (3分)机器人端着托盘在餐厅穿行送餐,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地面B . 墙壁C . 餐桌D . 托盘2. (3分)在下列单位换算中,推导过程和结果都正确的是( ) A . 1.5m=1.5cm100=150cmB . 1.5m=1.5m100cm=150cmC . 1.5m=1.5m100=150cmD . 1.5m=1.5100cm =150cm3. (3分)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体现了大自然的幽静,下列关于蝉和鸟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蝉进行无性生殖B . 蝉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C . 鸟类的生殖方式是胎生D . 鸟类的胚胎是在体外完成发育的4. (3分)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可能的是( ) A . 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 . 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 . 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 . 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5. (3分)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摄影师将看到( ) A .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B .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C .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D .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6. (3分)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 . 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7. (3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 ) A . 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受到了损伤B . 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C . 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传导神经受到了损伤D . 属于人体的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就医8. (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a中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 图b中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 . 图c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图d中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9. (3分)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能产生生殖细胞 都能分泌性激素 产生生殖细胞的活动都有周期性 都能输送生殖细胞A . B . C . D . 10. (3分)如图为植物体的叶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乙中的a是由图甲中的3发育成的B . 图乙中的b是由图甲中的1发育成的C . 图乙中的c是由图甲中的2发育成的D . “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绿丝绦”是由图甲发育来的11. (3分)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B .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C .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D . 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2. (3分)“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 . 嗅觉和听觉B . 听觉和视觉C . 触觉和味觉D . 听觉和味觉13. (3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位摄影师用相机记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 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所示,关于图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 . 黄鼠狼受到的支持力和啄木鸟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 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相对于啄木鸟是运动的C . 黄鼠狼对啄木鸟的压力和啄木鸟对黄鼠狼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 啄木鸟带着黄鼠狼向下加速俯冲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14. (3分)霉菌与细菌在结构上有不同点是( ) A . 霉菌有细胞质B . 霉菌有细胞壁C . 霉菌有叶绿体D . 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15. (3分)下列各项不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 . 芽孢B . 精子C . 卵细胞D . 孢子16. (3分)下列现象中,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的现象是( ) A . 水中“错位”的渔夫B . 水中的倒影C . 地面上的圆形光斑D . 波光粼粼的水面17. (3分)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 . 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B .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 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 .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18. (3分)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B . 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C . 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D . 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19. (3分)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B . 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C . 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 . 眼睛“近视”时就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0. (3分)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照相机拍照的原理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 都正确B . 正确,错误C . 正确,错误D . 正确,错误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7分) (共6题;共43分)21. (10.0分)七年级同学去西湖边春游,刚下车时感觉空气特别的清新,弥漫着芳香的泥土气息;绿树红花,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特别的美丽;流水涓涓,鱼儿在水中自由的嬉戏;鸟儿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曲(1)在这段话中分别用_、_、_等感觉器官来感受自然界。(2)绿色的物体只_(填“吸收”或“反射”)绿光;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_的色光颜色决定的。(3)看到水中的鱼是_(实象或虚象),想用鱼叉抓鱼,你认为他们应把鱼叉往_方向插下去。(填AB、AC或AD)(4)听到鸟叫声的过程是: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 9 _,并引起它的振动,通过8_传到内耳,刺激5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_,形成听觉。22. (4分)如图是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停车的反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感受到红灯刺眼的是眼中的_(2)图中表示的是_(3)看到红灯停车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至少有2个,它们是_(4)在这个反射过程中,从发生的功能看,属于_;从发生的部位看,属于_; 23. (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前立有一硬杆。若杆在 2 秒内匀速右移 1 米,则杆移动的速度是_米/秒,杆的像相对平面镜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了_米;移动时,杆的像大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 (9分)观察右图桃花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_和_(填“名称”)。 (2)花开放后,雄蕊中的花粉就散发出来,落在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_。 (3)受精后,花瓣、花萼等先后凋落后萎缩,子房不断发育而形成_。 25. (10.0分)古代西方人认为:男人的精子里有一个十分微小的人形,在传宗接代过程中,这个人形的“小精灵”从男人的身上钻进女人的子宫里,由女人的经血将“小精灵”养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便离开妈妈的身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人。(1)古代人对于精子的认识是不正确的,精子中并不存在人形的“小精灵”,而是在精子的细胞核中含有_,它控制着人的生长发育。 (2)请在上图的 a、b 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完成人的生殖过程图解:a_,b_。 (3)人工流产是通过手术或使用药物的方式将早期胚胎从母体内清除,会对母体造成一系列伤害,甚至导致不孕或死亡。重要原因是人的胚胎发育主要在母体_中进行。 26. (8分)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1)如图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重力是_N(不计摩擦及滑轮和绳子的自重) (2)如图乙是一把剪刀,在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相对省力的效果,则被剪物体应放在_点(填字母“A”或“B”)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 (共5题;共44分)27. (10分)(2013义乌市)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物质的变化情况,小阳将等量的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分别装在A、B两个玻璃瓶中,如图甲所示,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进行了实验请回答:(1)小阳取A瓶,按图乙连接适当装置后,打开阀门,取掉漏斗口的棉花,往长颈漏斗内加水,“加水”的目的是_(2)乙图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3)小阳同时利用B瓶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其作用是_(4)本实验中,小阳将A、B两个玻璃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了一夜,你认为要放置在“温暖的地方”的理由是_28. (10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设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与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I: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假设一成立实验: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铁粉,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无现象假设二_(填“成立”或“不成立”)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_。请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铁是催化剂的方法(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_29. (9.0分)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利用同一组蜡烛和三块厚度不同的平面镜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小组成员小敏发现像距总是大于物距,物象连线与平面镜夹角不总是 90。 玻璃板厚度/mm555101010151515像距/cm3.005.808.703.956.509.353.185.407.85物距/cm2.655.508.353.305.958.722.054.306.90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0.350.300.350.650.550.631.131.100.95请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实验数据发现,为了使实验更加准确,应该使用 (填“5mm”、“10mm” 或“15mm”)厚的玻璃板。 (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连接是与平面镜垂直的,但小组成员小贺发现,测量所得的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夹角不全为 90,请指出可能原因_; (3)小组从实验中得出若干建议,你觉得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性的是( )。 A . 选用最小刻度较小的刻度尺B . 尽量确保玻璃板与和纸面垂直C . 选用一对亮度较高的光源取代蜡烛D . 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30. (10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_。 31. (5.0分)如图( 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 (1)分析比较图_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分析比较图(c)和(d)可知,当力的大小和_相同时,力的_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_。 四、 解答题(本大题共19分) (共5题;共19分)32. (3分)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33. (3分)如图所示,有一光源放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得到两条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34. (3分) (1)画出SO的反射光线。 (2)重5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它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35. (4分) 10月13日,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69天的33名矿工成功获救。在这次救援中被形容为“胶囊”的钢制救生舱功不可没。它每升降一次就能救上一个矿工,救援队利用它将矿工们从地下700米深的矿井中全部救上了地面。(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救生舱中必须储备足够的氧气。一个成年人每分钟约需消耗0.7克氧气,则供氧装置每分钟至少应释放出_升氧气,才能确保舱内被救人员的正常呼吸。(氧气的密度为1.43克/升) (2)救生舱是通过安装在井口的电动卷扬机来升降的,如图所示。假如救生舱从井底匀速上升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则救生舱上升的速度为_米/秒。(3)已知电动卷扬机的额定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