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第4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岳麓版选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第4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岳麓版选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第4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岳麓版选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第4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岳麓版选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第4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岳麓版选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战 的原因及影响 2010 海南单科 材料全世界的人都仇视 冷战 他们要求结束 冷战 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 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 自然财富 人们的劳动 科学的进步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 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且阻碍经济发展 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 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而遭到了破坏 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 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 有人正企图利用 冷战 来为殖民统治辩护 他们正使用武力 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 1959年 1 根据材料 概括指出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 冷战 的原因 2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冷战 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命题分析 本题以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 的一则声明材料为切入点 考查当时人们对 冷战 的态度及 冷战 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考查学生利用材料分析 理解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 需要认真阅读材料 根据材料归纳 提炼有效信息 注意要从冷战的负面影响方面考虑 第 2 题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思考回答 如美苏两极格局的存在 美苏争霸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1 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被用于准备战争 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 降低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受到破坏和威胁 维护殖民统治 破坏独立 2 战后两极格局未被打破 美苏争霸 冷战 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1 2011 上海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 美国以两大洋为屏障 不参与欧洲的争端 也不与欧洲结盟 一心一意发展自己的实力 材料二美国参议员范登堡曾经是孤立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他在二战时期开始转变 1941年珍珠港事变次日 他投票赞成罗斯福对轴心国宣战 他曾说 珍珠港结束了孤立主义 1945年 他还发表了一篇讲话 强调美国要打破 沉默 积极参与世界事务 材料三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 希克森在1947年说 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 我对此毫不在乎 在和平时期 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 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请回答 1 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 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 军事同盟 解析 本题主要以二战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为主题 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第 1 题解题时注意材料一中 不参与欧洲的争端 也不与欧洲结盟 反映了其孤立主义政策 材料二中 投票赞成罗斯福对轴心国宣战 反映了美国积极参加二战的政策 材料三中 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 反映了美国与西欧结成军事同盟对抗苏联的政策 第 2 3 题解题时要注意从美国国力的增强 国家利益的冲突 意识形态的矛盾等角度去分析 归纳 得出结论 答案 1 由推行孤立主义 不卷入国际事务到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再到二战后与西欧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反抗苏联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 从根本上说 随着实力的增强 美国想通过参与国际事务 获得世界霸权 具体来说 二战中美国的自身利益受到法西斯国家的侵害和威胁 所以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参加二战 二战后 苏联实力的壮大成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 战时美苏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3 与苏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全球战略矛盾对立 视苏联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 国家利益的冲突等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 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 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 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 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 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 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它现在宣布 不论什么地方 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 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 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此后近半个世纪 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 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 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四2002年初 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 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 人类已从两个国家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 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国家的对抗 而且 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 这种对抗就越尖锐 张宏毅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实质与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 2 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 新的极权主义 指什么 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又指什么 从材料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3 据材料三 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今世界为什么还会存在着 另一种对抗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二战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的基本史实 以及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西欧 日本 中国等诸多力量的发展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以及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的新情况 题目对概括 归纳能力的要求较高 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材料 理解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 1 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 对抗与妥协 2 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实行对苏 冷战 政策 谋取世界霸权 3 美苏争霸 操纵国际政治 新兴力量崛起 冲击两极格局 4 两极格局解体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呼吁赫鲁晓夫主席停止和取消对世界和平和我们两国稳定关系的这种秘密 鲁莽并富有挑衅气味的威胁 他应该把这些武器从古巴撤走 他应该克制 不做出任何扩大或加深目前这场危机的举动 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 节录 1962年10月22日 材料二现在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 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 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 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 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摘录 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1986年3月 里根在对外政策咨文中表示美国要对全世界 进行强有力的领导 目标是 促进世界的民主革命 按照美国的理想影响事态的发展 据以上材料 结合肯尼迪 尼克松 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时期 美苏力量对比的基本状况 分别说明他们各自的政策及其战略目的 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为主线 要求学生结合不同时期美苏力量对比的基本状况 分别归纳美国的对苏政策及其战略目的 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回答本题时 要分三个不同时期 分别归纳各自的力量对比 对外政策及战略目的 答案 1 肯尼迪时期 美 苏实力都很强 但战略优势在美国 肯尼迪力图维护美国霸权地位 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2 尼克松时期 苏联实力增强 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美国转攻为守 尼克松为确保战略重点 欧洲 调整对外政策 3 里根时期 苏联国内问题较多 美国又恢复强硬态度 里根提出 星球大战计划 来拖垮苏联 2010 上海单科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 解析 本题以漫画的形式展现 以解说词的方式来考查战后德国历史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多层次考查学生的能力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形成到解体的变化 这是解答的关键 本题要紧抓题干要求 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 以此作为切入点 不妨先根据漫画和时间列出三幅漫画对应的史实 图一 战败 被分区占领 雅尔塔体系 图二 柏林墙 两大阵营 美苏对峙 图三 柏林墙倒 德国统一 冷战结束 然后 既然是 解说词 自然要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