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 社会矛盾 1 阶级矛盾 北魏统治腐败 徭役赋税繁重 人民起义不断 阶级矛盾尖锐 2 民族矛盾 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因经济 文化差异导致矛盾尖锐 2 有利条件 1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2 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 史论要旨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 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但鲜卑族落后的政治制度却引起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使整个北魏的统治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因而孝文帝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 二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意义和历史作用1 内容及意义 内容 意义 均田制 整顿吏治 三长制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限制了土地兼并 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实行俸禄制 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 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巩固了政权 设邻 里 党三长 直属州郡 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措施 内容 意义 迁都洛阳 革除旧俗 公元495年迁都洛阳 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 促进了洛阳的繁盛 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禁穿胡服 改穿汉服 讲汉话 改汉姓 与汉族通婚 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措施 2 历史作用 1 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缓和了民族矛盾 2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 3 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 误区警示 容易误认为均田制是一种完美土地制度 其实均田制下的农民土地不足 经济力量脆弱 赋役负担沉重 稍遇天灾人祸 就会破产逃亡 地主依然大量兼并土地 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 正因如此 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 三 王安石变法面临的历史背景1 社会危机 1 财政危机 冗官 冗兵 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 岁币 使北宋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2 边防危机 辽 西夏在边境侵扰 民族矛盾尖锐 3 政治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负担沉重 阶级矛盾尖锐 2 有利条件 1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 宋神宗坚持变法 重用王安石 史论要旨 在中国封建社会 统治危机多出现在统治后期 而北宋却出现在中期 这是由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引起的 这启示我们 政策的制定要兼顾各方利益 力求科学与公正 四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作用 作用 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市场的局面 增加了政府收入 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的局面 增加了政府收入 措施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 免役 法 农田水利法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增加了政府收入 有利于经济发展 增加政府收入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限制隐田漏税行为 增加政府收入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方田均税法 将兵法 作用 保甲法 维护了秩序 兵农合一 节约政府开支 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 措施 保马法 设军器监 科举改革 改革学校制度 武器产量 质量得到提高 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培养了改革人才 五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1 历史作用 1 变法措施的推行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 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斗争的精神 值得肯定 2 历史教训 1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 不可能一帆风顺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3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 行之有效 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 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误区警示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行政上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 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例1 2010 广东文综 t1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 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 一词 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 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解题分析 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 政治 文化单位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地主依旧圈占成片土地 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由此判断庄园经济是土地私有现象的具体体现 它不属中央管理 故排除b d两项 选c项 a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变式训练 2012 潍坊模拟 北魏实行均田制 主要是 a 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b 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 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d 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解析 选a 485年 冯太后 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推行均田制 即按一定的标准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 本题选a项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例2 2010 山东文综 t3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 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 则不教也 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 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 据材料一 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 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解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 第 1 题通过材料一中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 可以看出北宋的科举考试重诗赋记诵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可以看出官吏的任用重科名资历 第 2 题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 则不教也 可以看出王安石改革注重实用 改革措施根据教材知识作答 较为简单 答案 1 弊端 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 教育思想 注重实用 措施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废除诗赋取士 注重经义策论 应从 破除旧制 和 采用新法 两个角度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高频预测 中国古代三次改革是高考命题考查重点之一 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考查较多 如2010年福建文综第41题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和意义的考查 浙江文综历史第9题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的考查 2009年广东单科第31题对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 宁夏文综第41题对王安石变法中农业发展的租佃契约关系 江苏单科第25题关于王安石等人对人才选拔制度的争论的考查等 2011年高考虽未命题 但这仍可能是2012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复习时 一要注意改革的内容从政治 经济 军事及思想文化等基本内容分类整合 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 分析改革内容 特点及影响的差异 二要注意选择改革的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 利用材料 创设问题情境 学会知识迁移 分析理解每次改革的不同特点及影响 一 选择题1 2011 南昌模拟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民族融合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 游牧民族农业化c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巩固和发展 解析 选d 本题并非考查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具体作用 而是重在突出改革加强了民族融合之后 对整个国家发展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因而 相对于经济文化交流而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更为重要 故d项为最佳答案 2 北魏孝文帝改革举措中 利于改变 民多隐冒 五十 三十家为一户 状况的是 a 均田制b 宗主督护制c 改姓氏籍贯d 三长制 解析 选d 民多隐冒 五十 三十家为一户 反映出北魏当时是实行宗主督护制 豪强地主隐瞒户口 不向中央如实汇报 常常发生把五十 三十户上报为一户来躲避向中央缴纳税收的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 故选d项 a b c三项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 3 2011 北京模拟 王安石变法在取士制度方面的措施有 废除明经诸科 设置医学 武学等专门学校 进士科不考诗赋 依照才能 品德来选拔官员a b c d 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可采用排除法 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制度 依照才能而非品德来选拔官员 故 说法错误 排除含有 的a b c三项 答案选d项 4 司马光说 介甫 王安石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 而喜进非 致忠直疏远 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 谗佞 是指 a 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 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 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 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解析 选b 忠直疏远 谗佞辐辏 的意思是 忠直 的人疏远王安石 而 谗佞 的人则围绕着王安石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 故认为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就是 谗佞 之人 故选b项 a c两项应该属于题干材料中的 忠直 之人 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二 非选择题5 2011 银川模拟 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 我们只更感到惊异 在我们之前900年 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 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当王安石对神宗说 不加税而国用足 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 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 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 的措施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解析 第 1 题考查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 2 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及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答案 1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 废除了井田制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使秦国力量强大 为统一奠定基础 2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认识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 不可能一帆风顺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 行之有效 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材料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 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三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王安石肯定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 2 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 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3 明显可以看出 材料三中左图到右图的演变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4 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 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能力要求是对材料 包括图片材料 的阅读理解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 第 1 题主要概括出商鞅变法的取信于民的特点 第 2 题主要概括出财政 军队和制度方面的弊端 并能识记王安石变法中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第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