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设计_第1页
《曹刿论战》设计_第2页
《曹刿论战》设计_第3页
《曹刿论战》设计_第4页
《曹刿论战》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课)贺兰四中 吴彩珍一、读课文定目标(1)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解释:间、鄙、徧、加、牺牲、信、孚、福、狱、鼓、驰、逐、测、靡等文言实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揣摩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味曹刿、鲁庄公对话,分析人物性格。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二、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本设计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提示学生重在从文中的“远谋”二字入手进行领悟,反馈时教师以“远谋”二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 三、教学设想:学生自学-交流探讨-反馈指导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师:同学们,在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大量的战争,大家能不能举一些著名的例子呢? 生:举手回答师:谁能说说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生:回答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等。师:官渡之战、长勺之战,而长勺之战也确实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历史上也很有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场战役。 (二)、出示预习要求:(15分钟)(设计意图:结合我校“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出示当堂学习的内容与要求给学生学习指导,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能力。)1.自读课文,通过查、写、记、积累,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完成导学案的部分练习。2对照注释译文。注意特殊字词的用法和含义。3思考问题:(1)曹刿为什么要见鲁庄公?(2)鲁庄公认为作战需要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4.自由交流,解决疑难。(三)反馈指导(23分钟)1.学生介绍作家作品资料。(2分钟)(设计意图:此项是让学生领悟到,全面收集了解作家作品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学习文章的精髓。学生这项任务应该是能够完成。)教师补充:左传知识点2.预习检测:(3分钟)3. 读文译句(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做到会读,读通、读顺,以读促讲,以读带悟,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传达作者的感情的字句,培养学生有根据地回答问题的习惯。)(1)悟读 - 译读 (5分钟)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正音。学生朗读,采用轮读,个读、小组读、齐读等多形式,注意停顿、节奏,读出韵味。提示:在美读的时候,先翻译句子,然后揣摩句子所表现的语气。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B: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并明确划线词语的意思。(5分钟)(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做到会读,读通、读顺;会译,译准。个别学生可以稍做指点。)强调:A文言实词,间、鄙、徧、加、牺牲、信、孚、福、狱、鼓、驰、逐、测、靡等文言实词的意思,B古今异义词语:牺牲、鄙、虽,再等;C词类活用:一鼓作气的鼓、小恵未徧的徧D一词多义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的方法:A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B删(删除) C补(增补) D换(替换)E调(调整语序)4.品读赏析 合作学习:(4分钟)(设计意图: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通过关键词语的品析,如曹刿的“请见” 表现他的爱国热情;“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战则请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的动词“视”“望”,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惧有伏焉”的“惧”,“视辙乱旗靡”,表现他过人的谋略。)你能从文中找到体现曹刿“远谋”的句子吗?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刿?用格式:从第 段的 句话,我读出了 的曹刿5.细读课文,解疑释难,深入挖掘探究文本内涵。(设计意图:找重点,能够把握文章的内涵;会解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处利用三组对比,让学生在充分走进文本后,通过比较,明鲜地感受到曹刿的曹刿责任感和政治热忱。这样让学生对字、句进行品味,比较推敲,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一篇文章的标题之中,往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词,这就是“题眼”,请问本文标题的题眼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我们能否根据这个字确认课文的文体?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有人说:鲁庄公也不是一位昏君,请你依据课文找2条以上理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质疑后归纳:教师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介绍: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6背诵指导:(设计意图:课堂要追求效率,文章短小,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背诵方法按”战前战中战后”完成背诵的任务。教师在赏读基础上,给学生以抓手,使得学生当堂成诵。) 战前: 十年春,齐师伐我战则请从。 战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遂逐齐师。战后:既可,公问其故故逐之。 7.结语(1分钟)鼓励学生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人物等方面小结。(四)梯度作业1、背诵课文。(必做明天检查) 2“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战前战中战后),任选一段有表情地“描述课文”(必做)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如对战前,可以加上人物心理的描写,还可以渲染紧张的气氛。3对比阅读:赵括纸上谈兵(可选做)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思考:(1)、出自这一语段的成语是 ,出自曹刿论战的成语是 (2)、将曹刿和赵括比较,二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鲁国为何胜利?赵括为何失败?五、板书设计。 21 曹刿论战 左传战前论策略(详) 战中抓时机(略)战后论战术(详)曹刿:爱国热情 深谋远虑 政治远见 军事才能导学案1、给下列划线字词的读音:(1)夫( )战 (2) 又何间( )焉(3)肉食者鄙( ) (4) 小惠未徧( ) (5)下视其辙( )(6)望其旗靡( )(7)牺牲玉帛( ) (8)彼竭( )我盈( )2、用“/”划分下列语句停顿(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公与之乘(3)战于长勺 (4)惧有伏焉。3、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弗敢加也,必以信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5)公将鼓之 (6)既克,公问其故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民弗从也4、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