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探讨论文.doc_第1页
固定资产折旧探讨论文.doc_第2页
固定资产折旧探讨论文.doc_第3页
固定资产折旧探讨论文.doc_第4页
固定资产折旧探讨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论文提纲1内容摘要、关键字(英文)3一、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5(一) 固定资产5(二)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5(三)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6二、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7(一)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7(二)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差异12.(三)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税收的影响13三、不同企业及固定资产对折旧方法的选择19(一)盈利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19(二)亏损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19(三)固定资产较少且价值不高使用比较均衡的小规模企业20(四)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的大型精密机床及运输设备的企业20(五) 财务状况不是很好的企业20四、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及解决建议20(一) 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20(二) 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22参考文献25论文提纲序论:随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固定资产折旧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因素,几种折旧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及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一) 固定资产(二)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三)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二、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一)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二)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差异(三)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三、不同企业及固定资产对折旧方法的选择(一)盈利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二)亏损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三)固定资产较少且价值不高使用情况比较均衡的小规模企业(四)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的大型精密机床及运输设备的企业(五) 财务状况不是很好的企业四、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及解决建议(一) 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二) 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结论: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够确保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能够被科学、清晰地反映出来,同时企业也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准确的计提折旧额,则该种方法就是合理、科学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摘要:固定资产可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是随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构成企业的经营成本,这部分随固定资产磨损而逐渐转移掉的价值即为固定资产的折旧。为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同时实现期间收入费用的正确匹配,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计提折旧。而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不同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本文阐述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影响因素,论述了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最后针对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提出了自已的建议。【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 折旧方法 企业会计 探讨Abstract:Fixed assets to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keep its original physical form, but its value is with the use of fixed assets and gradually shifted to the cost of the product, form the management cos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rt of the wear and tear of fixed assets and gradually shifted off value for the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ir simple reproduction, while the cost of achieving the right income during matching, enterprises must be in the fixed assets inside effective operating period of depreci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 of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On the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in the actual work of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accounting aspect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on the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is discussed and some personal opinions.【Keywords 】:the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method of business accounting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正日益受到人们质疑;同时,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者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与广泛运用。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必须拥有优秀的会计师、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依托成熟的资本市场。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大部分的减值准备是其对应资产的唯一减项,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与累计折旧共同做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的运用,对我国传统会计观念造成很大冲击,它将引发许多新会计问题。一、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一)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它能够在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则由于损耗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期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并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三) 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影响因素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2、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该固定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该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如因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该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进步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3、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提随意变更。(4)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以收回的净残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得出。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二、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一) 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1、直线法直线法(Straight-Line)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到是有困难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维修费用的增加,恰好为收入的增加及保险费和财产税的减少所抵消。此外,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按照计算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计算公式为: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第一工作量折旧额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3、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按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或者: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的折旧额。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DDB, 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由于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在确定折旧率时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因素,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由于每年的折旧额是递减的,因而可能出现某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所提折旧额小于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当这一情况在某一折旧年度出现时,应改换为按直线法计提折旧。(2)各年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能小于预计净残值。避免这一现象的方法是在可能出现此现象的那一年转换为直线法,即,将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其差额在剩余的使用年限中平均摊销。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采用简化的办法,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两年转换成直线法。然后看个例题:某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1年折旧额=(2/预计使用年限)*100%=40%。2年初折余价值=固定资产*(1-年折旧率)已使用年限-1。3年折旧额=固定资产*(1-年折旧率)已使用年限-1*年折旧率。如:第一年折旧额=10000*(1-40%)1-1*40%=4000元。第二年折旧额=10000*(1-40%)2-1*40%=2400元。第三年折旧额=10000*(1-40%)3-1*40%=1440元。第四年年初的折余价值=10000*(1-40%)4-1=2160元。由于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第四、五年的折旧额=(2160-200)/2=980元。 注意看下上面的例题。如果第四年开始还继续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你算下,它是永远提不完折旧的。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四年 2160*0.4=864第五年的1296*0.4=518.4 这样的话就永远提不完了。 所以往往在后两年用直线法把折旧费提完。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下计算出来的折旧额每期都是不同的,所以当会计年度与折旧年度不一致时,就不能直接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出来的每期折旧额直接作为资产使用中的会计年度的年折旧额了。(二)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差异从静态角度看,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都是要补偿的,对企业利润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动态角度看,不同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损耗的补偿是有早晚之分,在计提折旧期间,由于各种方法下不同年份的折旧额有差别,对企业各年份的利润会造成影响。具体来讲,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其带来的效益会越来越少,所需要的维修费用会越来越多,需要补偿的损耗逐渐减少。年限平均法每年的折旧额相同,这会虚增企业前期的利润,虚减企业的后期利润。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的多少计提折旧,相对比较客观。如果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前期会多计提折旧,在后期少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速得到补偿,使得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利润相对较少,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利润相对较多。(三)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税收的影响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合理抵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500000(1-4)860000(元)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60000255.33580025(元)5.335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500000(1-4)680000(元)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80000254.35587100(元)4.355为6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节约资金87100800007100(元)。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例2.上述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抵税?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抵税情况:(1)、折旧年限8年,年提取折旧60000,折旧各年抵税额: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抵税总和81000元。(2)、折旧年限6年,年提取折旧80000,折旧各年抵税额: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抵税总和60000元。可见,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按8年计提折旧,抵税额折现如下:9000(3.791-1.736)十18000(5.335-3.791)46287(元)按6年计提折旧,抵税额折现如下:12000(3.79l-1.736)十240000.56432031(元)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因此,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情况:例3.某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18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如表11所示,该企业适用25的所得税率,资金成本率为10。表1-1 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年限 未扣除折旧利润(元) 产量(件)第一年 100000 1000第二年90000 900第三年 1200001200第四年 80000 800第五年 76000 760合计 466000 4660(1)直线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估计残值)估计使用年限534000(元)估计使用年限5年。第一年利润额为:1000003400066000(元)第二年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560002514000(元)第三年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860002521500(元)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340004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460002511500(元)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3400042000(元)应纳所得税为:4200025%=10500(元)5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17801400021500115001050079280应纳所得税现值为:217800.909+140000.826+215000.751+115000.683+105000.62161883.52(元)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别为1、2、3、4、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下同。(2)产量法每年折旧额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第一年折旧额为:1000466036480(元)利润额为:1000003648063520(元)应纳所得税为:635202515880(元)第二年折旧额为:900466032832(元)利润额为:900003283257168(元)应纳所得税为:571682514292(元)第三年折旧额为:1200466043776(元)利润额为:1200004377676224(元)应纳所得税为:762242519056(元)第四年折旧额为:800466029184(元)利润额为:800002918450816(元)应纳所得税为:501862512546.5(元)第五年折旧额为:760466027725(元)应纳所得税为:482752512068.75(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15880142921905612546.512068.7573843.25(元)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158800.909+142920.826+190560.751+12546.50.683+12068.750.62156615.12(元)(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估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会计制度规定,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将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摊销。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510040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将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结果下表所示:表12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及现值单位:元年限 直线法 产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第一年 21780 20961.6 9240 14300.22第二年 18480 18865.44 15444 14740.11第三年 28380 25153.92 31046.4 28380第四年 15154 16769.28 21634.8 18920.22第五年 13860 15930.75 20314.8 21340.11总计 97680 97680.95 97680 97680.65现值 75350.88 74873.95 71863.81 72662.33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 从上面计算中,不难得出,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冲减了税基,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相当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抵税的功效。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普通方法(即直线法、产量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产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三、不同企业及固定资产对折旧方法的选择(一) 盈利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在盈利企业(即收入总额扣除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后仍由盈余的企业)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使计入成本的折旧费用前移,应纳税所得额尽可能后移,相当于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从而相对的降低纳税人的所得税负担。(二)亏损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在亏损企业,确定最佳折旧年限必须充分考虑,企业亏损的税前弥补规定。如果某一纳的税年度亏损额不能在今后的纳税年度中得到税前弥补或不能全部得到税前弥补,则该纳税年度折旧费用的抵税效应不能发挥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只有通过选择合理的折旧年限使因亏损税前弥补不足对折旧费用抵税效应的抵消作用减到最低程度,才能充分发挥折旧费用的抵消效应,从而降低所得税负。(三) 固定资产较少且价值不高使用情况比较均衡的小规模企业其会计体系也甚健全,每一期的折旧额都不高,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及税负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故可以选择简单以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四) 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的大型精密机床及运输设备的企业这些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一般不是很均衡,每期的折旧额同本期的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成正比关系,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较合理。每一期完成的工作量越多,其带来的收入额必然也较大,高收入和高费用相配比,能够缓解企业财务压力,体现了配比性原则。(五) 财务状况不是很好的企业比如刚成立的企业或正处于经营困难时期的企业或正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正面临着缺乏资金的局面。这类型的企业想要走出困境,往往需要从外部吸收大量的资金。此种情况下,企业必须使自己的财务报表对外界资金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采用加速折旧法会导致前期较高的折旧费用和较低的净利润,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了折旧方法的选择,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某一期间的财务运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企业要根据各类折旧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以及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等,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合理选择折旧方法,确实做到采用折旧方法服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要求。四、 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及解决建议(一) 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弊端随着“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现值”这些概念在企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核算越来越强掉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变动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在资金的时间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长期拥有的资产,她的价值以折旧的方式跨时间段地收回,时间跨度大,固定资产占有的这部分资金价值参与企业生产并创造价值增量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现行的折旧方法是以静态的观点进行核算,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内货币价值的变动,也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为了真实反映财务的状况,对成本和折旧的核算不可避免的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目前货币币值的变动,也使原有的以货币币值稳定为假设前提的折旧核算方法受到挑战。具体弊端如下:1、忽略了货币时间价值因素企业计提折旧的目的是逐渐形成重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以维持企业原有的生产能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以历史成本为计量依据,就是说,在购建固定资产的时点上来计算未来应该摊入生产成本或费用的金额,其实质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以现行发生的投资成本分摊到以后各期。显然,这在根本上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使得固定资产折旧分摊计少,导致期末利润虚增。虚增的利润进入分配渠道导致企业多缴所得税,还可能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使得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减少,最终降低了企业的再生产能力。2、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概念是基于历史成本原则制定的,计提的折旧基本上都是为了保证历史成本的收回。然而在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下,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利用固定资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同样上涨。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对历史成本的分摊,而利用固定资产生产的产品却是按现行的价格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将若干年前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分摊额与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品销售收入进行配比,显然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3、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会计上的“币值不变”的假设,在这种经济不稳定导致币值变化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初始价值作为折旧极限显然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固定资产以现行折旧方式分摊完成后,其每年的折旧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其更新的需要,也就更谈不上购买替代其生产的先进设备。因此,每次固定资产的更新就变成了企业自由资金的减少。(二)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1、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着重大差异,则应相应调整折旧年限,如果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