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I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研究动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流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论文架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文献探讨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财务报告之资讯内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效率市场假说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功能固着假说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规模效果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研究步骤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研究假说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变数定义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回归模型之建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样本筛选与资料来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实证结果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叙述性统计量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回归结果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研究限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图表目录 图 1研究流程图 . 1 图 3研究步骤流程图 . 28 表 3回归式( 1) ( 5)预测符号 . 45 表 3回归式( 6)预测符号 . 48 表 3样本年度分布情形 . 51 表 4回归式( 1) ( 5)叙述性统计量 . 54 表 4回归式( 1) ( 5)各变数间之相关系数 . 55 表 4回归式( 6)叙述性统计量 . 56 表 4回归式( 6)各变数间之相关系数(历年制) . 56 表 4回归式( 6)各变数间之相关系数(五月制) . 57 表 4回归式( 1)( 2)结果 . 59 表 4回归式( 3) ( 5)结果 . 61 表 4回归式( 6)结果 . 64 - 1 - 第一章 绪论 会计活动的目标之一,在提供决策者所需的攸关资讯。然而,会计资讯的产生方法各异,过程中又有许多先天上的假设,报表使用者是否真能了解会计数字所代表的意涵并正确使用它呢?本研究藉两税合一事件对台湾资本市场进行研究,企图了解投资人对于会计资讯的解读,是否能正确得知其中的经济意涵。 第一節 研究动机 我国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所得税分为综合所得税及营利事业所得税两种。在两税合一实施之前,营利事业(包括公司、独资、合伙等型态)之盈余在企业阶段先被课征营利事业所得税,而税后 盈余被分配给个人股东时,再以股利所得的形式并入综合所得额课征综合所得税。这种课税方式是将营利事业本身与营利事业的业主、股东等,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实体,称为独立课税论(注一)。然而,这种课税制度遭遇到了许多的诟病。 第一,营利所得有重复课税的问题。营利事业税后盈余分配时,复对独资资本主、合伙人应分配之盈余及股东之股利所得分别计征综合所得税。就营利所得之总税负观之,营利事业所得税税率为 25%,营利事业税后盈余分配与股东时,复按股东之综合所得税税率课征个人所得税,已现行综合所得税最高税率 40%计算,则其总税负,在 营利事业及 - 2 - 股东阶段合计最高可达 55%。 第二,营利事业以举债方式筹募资金,其所支付之利息得作为费用减除;反之,以募股方式筹募资金,其盈余之发放则不得列为费用减除,导致企业倾向于以举债方式筹募资金以减轻税负。此种情形不仅有碍企业财务结构之健全,亦不利股市之发展。 第三,在此种税制下,企业盈余一旦分配与股东,则须纳入股东之所得课税,故企业常以保留企业盈余之方式,以规避股东之税负。 于独立课税论外,在所得税制度上,另有一种看法认为,营利事业与其股东或业主,在实质上具有密不可分之关系,营利事业所缴纳之营利事业所得税 ,实际上就是其股东等所纳之所得税。因此营利事业所得税应与综合所得税合而为一,营利事业所得税可以全额抵缴综合所得税,抵缴有余可以退税,两种所得税完全合一,称为全部扣抵制之两税合一(注二)。我国自民国 87 年 1 月 1 日起,即开始实施全部扣抵制之两税合一。 于本论文之前,关于两税合一的研究,国内的部份有:探讨两税合一及保留盈余税加征后对企业价值及资金成本之改变(孙明德,民国 86年;丘淑婉,民国 87 年);研究两税合一制订阶段之重要事件日,台湾上市公司之市场反应(冯瑞君,民国 87 年;洪盈斌,民国 87 年);研究两税合一与资 本使用者成本之影响(林韦妤,民国 87 年);以及探讨两税合一事件对上市上柜公司股利政策之影响(马孝璇,民国 87 年)等。然而在这些文献中,并无利用此一事件作为检验所得税费用资讯内涵的研究。而国外部份(以美国为主),由于并无两税合一制度的实施,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付之阙如。 - 3 - 由前面的讨论可知,在两税合一制之下,企业在营利事业阶段所缴纳的营利事业所得税,经由税后盈余的分配,股东可藉由盈余中所含的可扣抵税额,用来抵减个人的综合所得税,达到实际减轻股东税负的效果。因此,对投资人而言,公司财务报表中所得税费用的性质,从原本的营运费用,转变为对投资人有实质利益(抵减综合所得税)的意义。这个全面性的、强制性的变革,给了我们对整体资本市场从事所得税费用资讯内涵检验的机会。 - 4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过去三十年来,有关股价与会计数字( 间的关系乃是会计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其中大部份的研究,均是建构在效率市场假说 (简称 理论上(如 968、 981 等),认为投资人能看穿 (计数字 ,不被产生会计数字背后的原则与方法所混淆,将所得的资讯正确立即地反映在股价上。然而,过去对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研究中,虽有如 1972)、 1972)及 1973)等支持其看法,但亦有不少的实证结果显示与效率市场假说并不一致(见1993)。在这些不一致的看法中,功能固着假说( 简称 有着与效率市场假说对立的观点。 过去关于功能固着假说的研究,多只以个别公司为主,如 972 年对折旧方法变动的研究;或是以某一行业为主,如 1990 年对石油及天然气公司的研究;或是以某一事件为研究对象,如 1990 年对发行负债 权益交换( 公司所做的研究。由于这些事件均属公司自愿性质,且只就个别公司或是行业加以研究,并无法掌握整个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作出完整的结论。而本研究将就民国 87 年的两税合一事件,对整个台湾资本市场进行功能固着现象的检定,以期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结果。 另外,以往关于功能 固着假说的检定,多从事市场投资人是否能看穿纸上利得 (虚幻效果这方面的研究 (972、990 及 990 等 ),而本研究则提供另一个思考的 - 5 - 方向,藉由研究投资人是否对两税合一后所得税费用带来的真实利益(出反应,检验台湾资本市场系支持效率市场假说,抑或有功能固着的现象。 - 6 -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 (设计,以两种实证模型对所得税费用性质之改变进行检定。第一部份以 盈余加上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之虚拟变数及其他控制变数等,对股票报酬进行回归分析,藉以检验功能固着假说;第二部份则以盈余变动、所得税费用变动及其虚拟变数加上规模变数等,对累积异常盈余进行回归分析,测试所得税费用之增额资讯内涵,检验两税合一事件对所得税费用之影响。本研究所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 t 检定,主要采用的电脑套装软体为 以 本研究流程,首先经由初步的文献探讨,确认研究动机及目的,找寻欲研究的问题,并针对欲研究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深入探讨,以确定整个研究的观念性架 构。依据观念性架构提出研究假说并建立回归模型,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后,即进行实证研究。随后产生实证结果,并对结果加以分析说明,最后提出结论。本研究之流程如图 1示。 - 7 - 图 1究流程图 研究动机及目的 确认研究问题 文献探讨 形成观念性架构 建立研究假说 实证模式之建立 资料搜集与整理 实证测试 结果分析 结论 - 8 - 第四節 论文架构 本论文共分五章,兹将各章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 说明本论文之研究动机、目的及方法,并概述全文架构。 第二章:文献探讨 从财务报告的资讯内涵出发,分别就效率市场假说、功能固着假说、及规 模效果等实证文献,加以整理探讨之。 第三章:研究方法 包括本论文研究假说之建立、变数的解释、实证模型设计及分析方法、选样标准及资料来源等。 第四章:实证结果分析 汇总叙述性统计,就依假说所提出之模型,对其回归结果加以归纳分析,并与预期比较,提出可能之解释。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综合整理研究结论,并说明本研究之限制及提出建议。 - 9 - 本章注释 注一:王建愃,租税法,民国 87 年 8 月 22 版, 157 页。 注二:同上。 - 10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本研究之目的,在藉由两税合一前后所得税费用性质的改变,以对台湾资本市场进行功能固着假说检 验的方式,了解所得税费用在两税合一后是否具增额资讯内涵。故本章进行之文献探讨,第一节将叙明会计资讯内涵的相关文献,第二、三、四节则对后续与资讯内涵有关的实证研究,效率市场假说、功能固着假说以及规模效应等方面之相关理论加以整理探讨。 第一節 财务报告之资讯内涵 关于资讯内涵( 研究,可分为两类。一为盈余的资讯内涵,另一为其他财务或会计资讯的增额资讯内涵( 究(注一)。本节将对相关的文献分别整理探讨。 壹、 1968) 自 1968 年 研究掀起了探讨会计资讯内涵的风潮,至今仍为财务会计实证研究的重要方向。 为,在效率市场的假设下,如果盈余资讯是有用的( 则资讯的公布会立即反应于股价,所以可以由资讯公布时股价之变动以判断该项资讯是否具有资讯内涵。如果异常累积报酬之变动方向与非预期盈余相同,则盈余可以帮助投资人评估未来现金流 - 11 - 量,从而使现行股票均衡价格发生变动,盈余便具有资讯内涵。 作者以 1946 年至 1965 年间, 261 家公司的样本作 为研究对象。投资人的预期盈余,以年度税后净利变动之指数模型、年度税后每股盈余变动之指数模型及年度税后每股盈余之随机漫步( 型等,作为代理变数,将之与实际盈余加以比较,求得未预期盈余变动的正、负向反应。之后依未预期盈余的变动方向将样本分为正、负两组,以市场模型( 算两组投资组合的异常绩效指标( 评估投资绩效。最后以卡方检定( 2)测试未预期盈余变动与 关联性。研究结果发现: 1. 变动方向 与未预期盈余变动方向相同,显示盈余具有资讯内涵。 2. 与年度非预期盈余有关之股价变动, 85%90%已先反映于股价中。这是由于季报及其他非财务报表资讯已藉由其他媒体管道传达至市场之故。因此,年度财务报表并非为一种传达资讯的适时媒体。 貳、 1968) 出,若一家公司的盈余报告,能改变投资者对该公司股票未来报酬的预期,而此一改变会导致现行股票均衡价格产生变动,则可认为该盈余报告具有资讯内涵。 參、 1986) 研究主题为盈余组成分子与股价报酬之关联性。 定期公开揭露的财务资料中选 取六个盈余组成分子加以分析,探讨销货毛利、管理 - 12 - 费用、折旧、利息费用、所得税以及其他项目等组成分子之增额资讯内涵,并对增额资讯与盈余组成分子之时间序列特质间之关联性加以研究。 横断面设计,以 1947 年至 1980 年间之 81 家公司为样本,建立报酬方程式与组成因素方程式,以 F 检定与 t 检定,检视盈余组成分子之增额资讯内涵及时间序列特质。研究结果显示,在已知其他五项组成因素的情况下,每一组成因素均有额外的解释能力,亦即具增额资讯内涵。且盈余组成分子间资讯内涵的差异性,乃导因于各项分子之时间序列特性差异。 肆、 198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盈余宣告后漂流( 象的原因。对于此种现象有两种方向的解释:一是认为这是由于股价对于新资讯(盈余宣告)并非立即完全反应,而造成一部份的股价反应递延之故。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是由于累积异常报酬的计算模式 不完整或是有估计错误的可能,造成盈余宣告后仍有异常报酬的现象。 第一种看法指出股价递延反应的可能。造成这种递延现象的原因有二:一为交易成本( 过 立即反应资讯所带来的报酬,故后续仍有超额报酬的存在;另一为市场无法充分认知该盈余宣告中对于未来盈余预测的意涵。第二种认为盈余宣告后漂流现象的原因为够精确( 例如系统风险的估计错误及尚有系统风险外的其他风险未被包括在模式之内。而除了上述风险估计不精确的问题外,其他如市场本身的不完美( ,均为造成 一步导致盈余宣告后的漂流现象。 - 13 - 1974 1986 年于 易之公司,共计84792 个交易资料,以及 1974 1985 年于 柜的公司, 15457个交易资料为样本从事研究,企图了解盈余宣告后漂流现象的原因。结果显示多支持股价递延反应的看法,认为在盈余宣告后仍有异常报酬的原因,在于股价并未于盈余宣告当时完全及时地反应的缘故。 伍、 1989) 增额资讯内涵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四大类( 1989):第一为现金流量相对于应计基础盈余之资讯内涵;第二类为调整通货膨胀之会计揭露的增额资讯内涵;第三类为石油天然气蕴藏量现值揭露之增额资讯内涵;最 后则为其他的研究,如研发与广告费用资讯内涵研究。 1989 年提出研发费用( R&D)与广告费用资讯内涵之研究。进行研发费用、广告费用与一般营业费用相对于异常报酬的横断面 (究,藉以了解研发费用与广告费用究属具长期效益的资本支出性质,亦或是效用仅及于当期的一般营业费用性质。 作者以在 分类上属编号20003999、同时包括有研发费用与广告费用的公司为样本基础,选用采历 年制,并于 19731983 年出现在 、于 19691984年出现在 的公司为最后样本,以年度资料为进行研究。以自当期末前推 9 个月至次期前 3 个月,累积 12 个月的异常报酬为累积异常报酬作因变数;每股销货额变动、每股研发费用变动、每股广告费用变动、每股其他营业费用变动及每股销货额变动减每股其他营业费用变动为自变数,并将所有样本公司分为持久性财货生产者与非持久性财货生产者,进行横断面回归检定。结果显示,广告费用具长期性效益的假设 - 14 - 多不得到支持,而研发费用具长期性效益的假设则得到了支持,且 两种费用相对而言,研发费用较具长期效益的性质。 陸、 1991) 鉴于以往关于盈余与报酬关联性之研究的解释能力大都很低,因此 1991 年提出本研究,探讨何种盈余的形式为股票报酬的最佳解释变数。作者采用上期盈余水准、当期盈余水准及当期盈余变动等三种盈余形式,检视其与股票报酬间的相关性。以 1969年至 1986 年间 20188 个观察值为研究样本,在帐面价值评价模式与盈余评价模式下,以随机漫步模式衡量预期盈余,再利用市场模式分别计算两种评价模式之异常 报酬。 研究结果显示,当期盈余水准与当期盈余变动都和股票报酬具有相关性,亦即此两变数皆可做为盈余与报酬关系的解释变数,而上期盈余水准对于股票报酬的解释力与显著程度较前两者差。且在19 年的样本研究期间内,当期盈余水准的解释力有 14 年高于当期盈余变动的解释力,因此推论当期盈余水准较当期盈余变动的解释力强。 柒、 1991) 公司盈余的宣告将减低投资人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但随同盈余宣告而来的股价反应却也造成了股票报酬变异的增加。因此,之前关于盈余宣告日前后有 正异常报酬的研究结果,究竟是因该变异的增加使风险提高而造成预期报酬的增加,或是属真正的异常报酬? 风险可随每日调整的研究设计下,检验风险、报酬及异常报酬于季盈余宣告日前后之反应,藉以厘清盈余宣告日前后异常报酬的原 - 15 - 因。 本研究共分三部份进行。第一部份提出解决不确定性假说( 认为公司盈余的宣告将造成股票报酬变异、值及预期报酬的增加。第二部份讯息假说( 出,由于经理人 倾向提早公布好消息,将坏消息压后,故在盈余宣告之前会有负的异常报酬,而宣告日时将产生正的异常报酬,故于宣告日前后的平均异常报酬呈 V 字形( 总结的异常报酬为零。第三部份则检验异常报酬与公司规模的关系。 1980 至 1988 年间于 易的公司,共 51178 个样本进行测试。结论为: 1. 在控制了每日风险的波动后,仍然于盈余宣告时得到正的累积异常报酬,可见累积异常报酬的产生并非导因于市场对盈余宣告之过度或不足的反应。 2. 并无证据支持平均异常报酬呈 V 字形。 3. 在控 制了盈余宣告造成的风险增加后,异常报酬仍为一般的正值,且与公司规模呈负向关系。 捌、 王月玲(民 83) 透过修正股票报酬预测模式,重新检视盈余与股价之关联性,并进一步探讨盈余组成份子的增额资讯内涵。作者以民国 77 年至 81 年国内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阶段进行研究测试。第一阶段比较市场模式及风险调整模式之累积异常报酬;第二阶段分析比较两报酬预测模式下之盈余及盈余组成份子资讯内涵;第三阶段进一步考虑公司规模及行业因素 - 16 - 对横断面研究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 1. 市场模式及风险调整模式之累积异常报酬有显著差异。 2. 会计盈余资讯与报酬变 动间呈正向关系,支持盈余资讯内涵假说。 3. 将盈余分解为营业所得、营业外所得及销货收入、销货成本、营业及管理费用、营业外所得、所得税费用等,代入回归模式后发现,调整后 果支持盈余组成分子增额资讯内涵假说。 4. 进一步考虑公司规模及行业因素后,发现大公司的调整后 持盈余品质假说;比较各行业之调整后行业间存有显著的差异,支持行业差异资讯假说。 5. 关于盈余及组成分子之研究无论是否考虑公司及行业因素,采风险调整模式之调整后 显示风险调整模式优于市场 模式外,亦说明不同的报酬预测模式将影响实证结果。 - 17 - 第二節 效率市场假说 盈余资讯内涵的研究,是建立在效率市场假说的前提之下,唯有市场是有效率的,所宣布的盈余讯息方能迅速反映在股票价格或交易量上,如是研究者才能藉由股价或交易量的波动来推测该讯息对市场参与者是有用的(注二)。本节将对效率市场假说做一简要的说明。 1976)对效率市场之定义为:当市场上各种证券之价格,均能充分反映 (有可获得的资讯,则此市场就是有效率的。因此,效率市场假说系指,股价充分反映了所有可得的资讯。 据资讯类别,将市场效率分为三大类: 1. 弱式效率市场 (指目前证券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历史资讯,包括过去的价格、报酬率、交易量以及其他可获得的历史资讯。因此,市场投资人无法利用历史资讯之分析,进行任何操作策略而获得超额报酬。 2. 半强式效率市场 (指目前股价以充分反映了所有已公开可得的资讯,因此,投资人无法透过公开资讯所形成的投资策略来获取超额报酬,因为公开资讯与未来价格无直接的关联性。 3. 强式效率市场 (指目前股价以充分反映了所 有已公开及未公开的资讯,因此所有人 - 18 - 皆无法从证券交易中获取超额报酬。 989)认为,如果对某一特别的资讯系统,市场反映出来的价格,犹如每个投资者均知悉该资讯之情况下的价格,则对此一特定的资讯系统而言,市场是有效率的。简言之,若资讯是普及的、及时的、免费的且随时可取得的,而资讯能迅速充分反映于股价,则该证券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 - 19 - 第三節 功能固着假说 功能固着假说的提出,乃因效率市场假说无法完整解释投资人对讯息的反应。本节将对与功能固着假说有关的文献,加以探讨。 功能固着一词系源自心理学 (1945),认为个人对某项事物或工具的功能有了一些习惯性的看法,因而无法变通地使用它以达成或解决问题。举例而言,经验中用来钉钉子的铁锤,在遇到危难时,却不知它亦可以拿来自卫。这种将工具的用途固定在某一特定功能上的现象,称为功能固着。 而后在 1966 年,由 人将功能固着的概念引入会计学的领域中,并将功能固着的观念由工具与用途的关系,转变为会计名词与不同会计方法之产出的关系。亦即决策者在不同的会计方法下,仍以相同的方式作决策,例如:以存货成本加成 10%作为定价标准,但却忽略了存货成本的计算方式已由变动成本法改变为全部成本法。因此, 人所提出之功能固着,并不是将会计资讯的用途固定在某一特定功能上,而是将处理会计资讯的过程固定在某一特定方式上,即使会计资讯产生方法改变了。(注三)此种修正心理学上的功能固着概念的形式, 1976)称其为修正的功能固着( 简言之,会计学上的功能固着假说系指:决策者( 不熟悉产生会计数字的原则与方法,只 能单纯地依赖底线 (计数字,不去注意产生此数字所采的程序为何。举例而言,有功能固 - 20 - 着现象的决策者,会对因会计方法变动而改变的会计数字,而相应地认为基本经济绩效 (所不同,即使这项变动并不会影响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水准与风险。 壹、 1976) 在此之前对于功能固着的研究,多集中于讨论会计方法改变,是否导致决策跟着改变。直到 1976 年才有探讨会计方法改变,是否导致决策方式也跟着改变的研究出现。其中, 为一 例。 体提出会计方法改变导致认知( 变的实验证据( 继 人提出功能固着假说之后,提供会计方法改变对个别决策者决策过程产生影响的初步实验证据,目的在:( 1)了解会计变动对决策者改变决策过程的程度;( 2)了解会计变动后资讯重要性的改变是否影响改变决策过程的程度,及资讯数量的多寡是否会影响到认知改变的多寡。 产品单位成本计算方法的改变为例,研究受试者在做产品定价决策时, 是否因成本计算方法的改变,而改变其决策方式。结果发现,会计变动的确造成认知的改变,但改变的程度并不会因决策者接收到的资讯多寡而不同。另外,认知改变的程度会受到会计变动后资讯重要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有所不同。 貳、 1990) 1990 年提出扩大功能固着假说( 效率市场假说与传统功能固着假说所提出的论点,极端地认为市场的投资人均是属于精明的(是不精明的 (而扩大功能固着假说则处 - 21 - 于中间地带 (允许两种投资人的存在,以随机地机会让精明的或是不精明的投资人去决定股票的价格。 设: (1)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是由一边际投资人 (决定; (2)在 t 期,边际投资人为不精明的机率在 0 与 1 之间。 相较于效率市场假说与传统功能固着假说两相极端的看法,扩大功能固着假说有以下几点优势: 1. 设投资者取得及处理会计资讯的能力是异质的(较符合实际的情况。 2. 假设边 际投资人为不精明的机率在 0 与 1 之间,可使不精明的投资人的影响随着时间经过而变化。 3. 立与补充了近年来会计及财务界以实务与理论之观点重新验证效率市场假说这方面的文献。 公司利用负债 权益交换( 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赎回负债时,产生的交换利得乃是从前已赚得而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实现。当交换利得随着季盈余宣告时,不精明的投资人将对该利得作出反应,而精明的投资人则早在交换宣告时已获悉相关的资讯,故对此一宣告不会再有反应。 检验股价对季盈余宣告的反应来检定究异常股票报酬与交换利得之关联,采用发行交换并在 卖,且交换利得金额被报导于 s、 s 计 233 个可用样本从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 10%的显著水准下,效率市场假说不成立,支持扩大功能固着假说。 參、 1990) - 22 - 对其在 1987 所做,关于石油天然气公司帐面价值与股价关联之研究, 做进一步的探讨。根据两人在 1987 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石油天然气公司之帐面价值与其股价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然而该研究结果究竟代表着公司帐面价值真具有市场攸关价值( 抑或这只是市场对帐面价值的错误认知,功能固着于会计数字的一种现象。故 1990 年,针对这部分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希望得到问题的厘清。 经 选出可从 取得资料,并采用历年制之公司为样本。在研究设计上,首先计算各样本公司之 计了如下的交易规则( 事研究:形成一投资组合( 选择 在 均值以上的公司建立短部位( 在 均值以下的公司建立长部位( 如果市场是效率的,根据交易规则将无法产生正报酬率,表示帐面价值确实具市场价值攸关性。接下来进一步加入帐面价值为控制变数。若加入控制 变数后的交易规则得出的报酬高于或等于于原先的规则,则表示市场并没有功能固着于帐面价值的现象。若加入控制变数后的交易规则得出的报酬低于原先的规则,则表示市场有功能固着于帐面价值的现象。 综合实证的结果显示,虽然依据交易规则可得到正的报酬,但并无法将其归咎于市场功能固着于帐面价值的原因。该异常现象可能的解释)b a r r e l(單位以已被證實擁有的蘊藏量非石油及天然氣之資財負債權益 - 23 - 或许为投资人太过于忽视帐面价值的资讯。 肆、 1990) 简单阐述效率市场假说及功能固着假说之内容,并对市场上投资人处理资讯的程序及股票价格的形成过程,分以两种假说的观点加以阐述,企图以功能固着假说解释 在竞争市场( 股票价格的形成,并提出有关的疑议。文中藉 990) 及 990)关于功能固着假说之研究,了解投资人利用会计资讯以形成对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的预期过程。文中最后指出,虽然功能固着假说并无法充分解释市场上股价形成的过程,且以时间序列检验该假说将遭遇到一些困难,然而 研究仍跨出了提出相对于效率市场假说之可测试假说的第一步。 - 24 - 第四節 规模效果 在探讨会计资讯内涵的研究中,关于规模效 果的研究向为许多学者所关注。许多文献均指出,公司规模的大小将影响异常报酬的高低与公司股价对盈余的反应速度。此节将就相关文献加以探讨整理。 壹、 1981) 以 1962 年至 1975 年间,在 市之股票为研究对象,测试否为决定股票报酬之适当均衡模式。 平均市场价值将样本分为 10 个投资组合,各组之值控制为 1,利用 算各投资组合之日超额报酬率,以衡量各组投资之异常报酬率。结果显示,相同的值下,规模最小的投资组合之异常报酬显著高于规模大的投资组合,而利用市 场价值形成的投资组合可使投资者至少持续两年有异常报酬,显示 非为决定股票报酬之适当均衡模式。 貳、 1987) 以上市期间为资讯数量指标进行实证,结果发现有限资讯( 为系统风险的来源,当公司的资讯越有限时,投资人所要求的报酬越高。由此 为,投资于小公司时,投资人相对于大公司所能取得的资讯量较少(媒体报导、投资顾问公司分析等),造成较高的风险,因此要求较高的报酬率。 參、 1987) 探讨公司规模对盈 余资讯与股票报酬关系之影响。藉由股价反映盈 - 25 - 余资讯的速度、幅度与公司规模之关联性来探讨资讯差异假说是否成立。 1966 年至 1982 年于 市之股票为研究对象,将其依市场价值分为大、小公司群组,再依各组之权益报酬率细分为好、坏消息组,计算各投资组合之异常报酬率,以评估各组之投资绩效,并以 t 检定检视盈余资讯与股价变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1. 大公司股价对盈余的反应早于小公司。 2. 小公司累积异常报酬大于大公司。 3. 于 市之公司间有资讯差异的存在。 肆、 1992) 研究 长测试期间 (,公司规模与盈余反应系数( 关系,以 12、 15 及 24 个月作测试期间,探讨规模效果对 影响幅度。 1974 年至 1985 年之 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规模变数将样本公司分为大、小公司群组,使用月资料以市场模型计算异常报酬率,并以 估计回归模型之参数。最后以 之关系。结论为在长测试期间下,公司规模与 正向关系。 - 26 - 本章注释 注一:林婵娟、蔡彦卿与李文智,财会实证研究之探讨 简介盈余资讯内涵 ,会计研究月刊,第 88 期。 注二:同上。 注三:杜荣瑞,功能固着搅局 会计方法左右不了决策?,会计研究月刊第 33 期,民国 86 年 8 月。 - 27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市场投资人对两税合一前后所得税费用性质改变的反应。藉两税合一实施前后所得税费用性质的改变,对台湾资本市场加以测试,以了解两税合一之后,所得税费用相对于盈余,是否具增额资讯内涵,检验台湾资本市场是否有功能固着的现象。 第一節 研究步骤 本研究采横断面设计,进行关联性研究 (分两部份进行测试,为求得与所得税费 用资讯内涵有关之结论。第一部份以盈余加上所得税费用及所得税费用之虚拟变数,对股票报酬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功能固着假说;接着再于模式中加入盈余变动及规模变数,以期得到进一步假说检验之证据。在第二部份的测试中,首先用市场模式( 计出股东之正常报酬率,将其与实际报酬率做比较,计算出异常报酬率,再以盈余变动、所得税费用变动及其虚拟变数加上规模变数对累积异常报酬进行回归分析,测试所得税费用相对于盈余是否具增额资讯内涵。 兹将本研究之步骤列示如图 3 - 28 - 图 3究步骤流程图 增额资讯内涵之测试 功能固着假说检验 假说之建立 研究期间之确定 资料搜集 因变数之衡量 自变数之衡量 模式之建立 回归分析 T 检定 实证结果 结论 - 29 - 第二節 研究假说 所得税费用在财务报表上,属于公司营运成本的一部份。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二十二号中对所得税费用的定义为:指当期所得税费用及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合计数。由此可知,所得税费用的组成分子中,除了依课税所得所计算出之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之外,还包括其他因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亏损扣抵及所得税抵减等因素所产生之递延所得税项目。形成所得税费用的因素复杂,各个组成分子所代表的意义不同,甚至相反。 由上可知两税合一之前,所得税费用由于 是各种因素的加总,对投资人而言并不能提供具体的决策要件。然而民国 87 年两税合一的实施,营利事业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合而为一,使所得税费用产生了性质上的改变。公司所缴交的营利事业所得税可以全额抵缴股东之个人综合所得税,因此公司所得税对投资人而言,从原本单纯的营运费用,转变为具有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的意义。故提出假设,两税合一后所得税费用将对投资人提供明确直接的讯息。因此形成本研究之假说: 接受该假说,表示台湾资本市场支持效率市场假说,投资人能看穿会计数字,正确地反映在股票报酬上。若结果显示拒绝该假说,则表 示台湾资本市场支持功能固着假说,市场投资人无法正确解释会计数字,假说:两税合一之后,所得税费用相对于盈余具增额资讯内涵。 - 30 - 能固着于原本的意义上。 - 31 - 第三節 变数定义 本研究分两部份以检验所得税费用是否具增额资讯内涵。第一部分采用盈余与股票报酬模式检验功能固着假说;第二部份则采累积异常报酬与盈余变动模式。本节将对检验假说所采用的变数,解释其定义及导出方式。 壹、 自变数衡量 一、每股盈余( 在盈余与股票报酬模式中,本研究所指之盈余为税前盈余,以税前每股盈余( 其代理变数。 由于各公司间之 模不同,为使各样本公司之 对于股票报酬在一致的比较基础上 ,将每股盈余除上该公司该年之期初股价(当年首一交易日之收盘价): P 为 t 期之期初股价 二、每股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及递延所得税费用。为从事盈余及所得税费用与股票报酬的横断面 (试,本研究将所得税费用调整成每股所得税费用,使其相对于股票报酬,与每股盈余处于一致的基础。每股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过程为: S P - 32 - 其中调整因子由台湾经济新报社资料库所提供,为每股盈余用以调整股票除权除息计算过程中所导出的数字。其定义为(注一): 其中 第 t 期 J 为次一期连乘 如同每股盈 余,由于各公司间之所得税费用规模不同,为使其相对于股票报酬在一致的比较基础上,将每股所得税费用除上该公司该年之期初股价(当年首一交易日之收盘价): P 为 t 期之期初股价 三、每股盈余变动( 根据 1991 年之实证结果,当期盈余水准与当期盈余变动皆可做为盈余与报酬关系的解释变数。为了提升回归式的解释力,在原式中加入盈余变动作为控制变数。盈余变动之定义为:本期 上期 除以期初股价。 P 为 t 期之期初股价 調整因子新報社加權平均股數 所得稅費用每股所得稅費用 調整因子 X P S P - 33 - 四、总资产( A) 根据 1987 之研究,认为公司规模对股票报酬具有影响力。实证上一般被应用来作为公司规模之衡量标准有三:公司总资产、公司总市值及销货额。在本研究中将分别加入模型中以检验之。 由于各公司间之总资产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动辄十倍百倍,为使各样本公司之总资产相对于股票报酬在较有意义的比较基础上,以从事报酬与规模的横断面研究,本研究对资产总额取自然对数,目的为缩小各样本公司间资产总额的差距比例。其定义如 下: 第 t 期期初总资产 五、总市值( 总市值乃指总市场价值( 定义为流通在外股数乘以收盘价。同总资产,对公司市值总额取自然对数,计算如下: 第 t 期期初总市值 六、销货额( S) 本研究中之销货额乃指销货净额,定义为销货毛额减去销货退回及折让。同总资产及总市值,对公司销货额取自然对数,计算如下: 之净销货额 )A s s e t s( - 34 - 七、每股所得税费用变动( 本研究第一部份以盈余与股票报酬模式检验所得税费用之增额资讯内涵,在接下来的第二部份 研究中,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省存量房买卖合同
- 2025标准办公楼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商场物业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5标准工业厂房租赁合同模板
- 2025茶叶店装修设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营养品代理合同书
- (三模)2025年5月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静脉输液避光护理安全操作规范
- 护理基础护理知识
- 断指康复护理
-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 设备安全操作培训
- 社会学知识竞赛(58道含答案)
- 压力弹簧力度计算器及计算公式
- 职业卫生公告栏内容
- 如何进行主持传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传媒学院
- 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目录doc-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
- GB/T 3301-1999日用陶瓷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 偷影子的人-大学语文PPT
- GB 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